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M120/M121式迫击炮系统是本世纪末美陆军兵力投送部队的主要装备。本文概述该系统的一些作战性能。  相似文献   
3.
4月1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来到了湖南省石门县,采访了当年的潜伏英雄龚道平,听这位88岁的老人回忆昔日那段鲜为人知的地下工作经历。龚道平原是地下党外围组织石门"民主青年先锋队"的民兵负责人,也是石门解放的见证者。1949年4月23日,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之时,国民党加紧了对湘西北的军事部署。宋希濂统领国民  相似文献   
4.
以满足迫击炮的远程化打击为研究背景,本文提出了以火箭助推+滑翔增程的远程制导迫弹弹道方案,建立了弹道方程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滑翔增程弹道进行研究.理论分析及数字仿真表明,滑翔增程能力主要取决于弹体的升阻比以及最大弹道高.通过提高弹体升阻比和优化最大弹道高设计,远程制导迫弹能够实现较强的弹道增程,满足远程化打击作战需求.  相似文献   
5.
事件     
《环球军事》2012,(4):4-4
韩国军方在白翎岛和延坪岛附近海域进行射击训练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海军陆战队1月26日在白翎岛和延坪岛等西北岛屿附近海域进行射击训练。这是今年韩国军方首次在靠近朝鲜的前线地区进行射击训练。据悉,白翎岛和延坪岛的海军陆战队部队当天动用K9自行火炮、20毫米“火神”防空炮、81毫米迫击炮等武器,在海上进行了约两个小时的演习,演习于当天下午结束。  相似文献   
6.
屈元宁 《国防科技》2001,22(10):30-33
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迫击炮,至今已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在二十世纪的无数次战争中,迫击炮真可谓“战绩显赫,功勋卓著”。作为弹道弯曲、射速快、火力密度大的曲射火炮,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迫击炮仍将以其它压制火炮无法取代的“特殊”身份成为近距离的火力“支柱”。目前,迫击炮正伴随着军事科技的迅猛发展发生着质的飞跃。形形色色的迫击炮,五花八门的迫击炮弹,性能优良的火控系统,正引导着迫击炮与“战争之神”的家族成员一起,昂首迈进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7.
中国迫击炮     
《宁夏科技》2001,(6):29-30
迫击炮是用座饭承受后坐力的火炮,其射角大,一般为45~85度,弹道弯曲,最小射程近,适于攻击近距离遮蔽物后面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因具有迫近射击的特点而得名迫击炮,亦称曲射炮。迫击炮结构简单。由炮身、支架、座饭和瞄准具组成。携行方便,机动性强,可伴随步兵作战。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05,(1):66-66
“把压力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职工。”这是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工院)院长孙汉虹同志的一个承诺。2000年的5月,时年44岁的孙汉虹被任命为该院院长。上任初始,孙汉虹点燃了第一把深化改革之火。之后,孙汉虹又提出了改企转制的改革目标。通过一年的实践,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甄新宪 《环球军事》2013,(19):42-43
迫击炮自20世纪初问世以来,一直是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它的主要任务是杀伤或压制近距离暴露的和隐蔽的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摧毁敌轻型工事和障碍物,也是施放烟幕和实施战场照明的理想武器。迫击炮由于射速快、威力大、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特殊准备即可投入战斗,并可在较复杂地形上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灵活可靠地使用,在历次战争中部发挥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据完成55个林果种植、温室大棚、畜牧养殖、农业基础设施、改水工程建设等建设项目,项目涉及兵团所有边境团场,完成总投资1.6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