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暗示学的基本理论、机制和特点,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提出了运用暗示强化德育的基本思路,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任何理论都有其实践源头和思想源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源头和思想源头,无疑要循着这一伟大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的成长历程去追索。近年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陆续推出了习近平在地方工作的采访实录。我刊第一时间跟进书籍出版,围绕发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发展过程,揭示这一伟大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展开组稿、选稿、编稿。  相似文献   
3.
反思近年来部队发生的事故案件和违纪问题,许多都与个别人的不良情绪逐步积累、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有关。重视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做好个别人工作,已成为部队预防犯罪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高巍奇 《政工学刊》2009,(10):51-52
一、全方位信息战要求加强智能对抗训练。军事科技的迅猛发展开辟了新的作战领域——信息战场。各种信息技术装备把军队的通信、指挥、火控、制导以及单兵的行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信息网络。能否及时获取信息和作出正确判断,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大量信息同时涌入官兵大脑时,很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判断力下降,进而产生错觉和失误。在信息战场上,  相似文献   
5.
国防生走出校门踏入军营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个“阵痛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心理兴奋期、困惑期、郁闷期和平稳期。引导国防生顺利度过这四个心理阶段,对于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增强他们在部队的发展后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进 《政工学刊》2009,(11):73-73
汶川抗震救灾全方位检验了军队各级指挥员应对媒体的能力。相关部队从少说多干到又说又干,从遇到媒体躲到积极主动请,从照着稿子背到即兴发挥讲,从害怕言多必失到能够从容自如,经受了很多考验。但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仍有少数基层指挥员存在着应对媒体能力不适的问题。有的指挥员守口如瓶、拒绝采访,想让自己在一个安安静静的环境中来处理事件;有的指挥员对有关负面舆论不屑一顾,懒得回应,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简单否认了事;有的指挥员遇事躲起来或心存侥幸,甚至推卸责任,指责他人。这些做法都是不懂媒体规则、不懂公众心理,而采取的错误的不明智的举动。为此,必须重视基层指挥员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应对媒体的能力需求,研究提高应对媒体能力的方略。  相似文献   
7.
军事心理学研究发展的创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心理学要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发展的理念创新是需要首先解决的。就目前军事心理学研究的现况看.研究思路须由效仿和借鉴变为创新和创造;研究层次须由描述和解释转向预测和控制;研究方法须由实证或思辨变为综合或整合;合作视野须由国内和军内转向国外和军外;研究标准须由笼统和概略转向细化和精准。  相似文献   
8.
黄建毅  曾宏 《政工学刊》2002,(11):53-54
1 .强化学习力度 ,锻造心理承受力。心理承受力是指承受外界强烈刺激的心理机能。在高技术条件下 ,战场刺激更加强烈 ,军人心理受到冲击和震动将会是空前的。如果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 ,就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反应 ,甚至会导致心理崩溃。军事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战场上军人出现恐惧、惊慌等负面心理表现 ,是对战场环境、空间、作战样式、作战对象的无知和不自由的心理状态。军人对武器性能、作战形式和防护方法了解越具体 ,心理防卫机制越有效 ,心理承受力也就越强。可见 ,心理承受力训练应建立在军人对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特点充分认识、理解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现存的问题,从专业知识体系、实践应用能力、专业实践素养、专业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探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立体式革新的途径及注意事项,以期革新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优化专业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人不能左右旦夕祸福,但可以左右自己的人生之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左右一个人的人生之路的,便是他的人格。有什么样的人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故事。心理学中的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