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时态逻辑,定义了标准的逻辑操作公式、公理和扩展定理。根据测试生成和验证所要求的初始特性,提出了全局时态逻辑(Global Temporal Logic)GTL,避免了验证和测试中的回溯问题,从而提高验证和测试的效率。另外根据电路节点的扇入和扇出特性,介绍了利用时序线等启发知识来提高搜索策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资源水平边界的估计是构建资源利用可行计划中的一个基础问题。通过分析航天器资源约束的共享与分离并存、累积与瞬时消耗并存、过度订阅与区间调度并存等特点,提出了资源时间网络、时间约束网络和约束网络相结合的资源约束描述方法;构建了增量式基于包络的资源约束算法和最早开始时间链展开资源约束算法,以快速获取资源一致的柔性解。实例证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航天器调度的资源约束推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10]中的理论,我们用Turbo─prolog编程,在386微机上成功地实现了命题时态逻辑定理的证明器。该证明器在处理next幂次、归纳、归结、◇(x∧y)、until 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这些方面,克服了以往工作的不足。证明器界面友好、速度快、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针对行动序列计划中的时序偏好问题开展研究,重点关注时序偏好集合内部存在不一致性时完成行动计划的方法。论文的难点和创新点体现在两个方面。针对时序偏好的表示问题,建立了一种二元描述结构,能够实现对时序约束和时序偏好的归一化描述。使用计算辩论技术建立推理框架,用以排除约束/偏好集合中的冲突关系,获得具有最大一致性的约束/偏好子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计划生成策略,通过映射的方法得到行动序列片段,组合这些片段后形成完整的行动序列计划。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常规导弹旅作战指挥决策过程中伴随大量随机、并发情况的特点,提出利用线性逻辑给出的模糊时间Petri网来描述作战指挥决策融合过程。通过建立相应的FTPN模型,并利用时间推理的方法来分析模糊时间Petri网的运行行为,说明其在作战指挥决策融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信号时序逻辑约束下规划路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计算量非常高.提出了一种终点回溯的规划方法,它是一种适用于连续时间系统的抽象化方法.该规划方法分为离线构建阶段和在线规划阶段.离线构建阶段在Transducer理论的指导下,从能够完成任务的合理的终点构造一棵快速随机搜索树,向初始状态空间进行回溯.当采样点足够多时,...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深度学习理论在视频图像帧间运动补偿问题中的应用,提出一种用于视频图像帧间运动补偿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该网络由卷积模块和反卷积模块构成,可以处理不同分辨率输入图像并具备保持较完整图像细节的能力。利用具有时序一致性的视频图像序列构造训练样本,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法对设计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视觉效果和数值评估实验表明,训练得到的网络较传统方法能更有效地进行视频图像帧间运动补偿。  相似文献   
8.
态势估计中基于假设检验的统计时间推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战场态势估计中,常常需要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而对事件发生时间的观测往往含有统计不确定性。这里将假设检验理论引入时间推理,建立了一种判别两个事件发生顺序的新方法,同时研究了在统计不确定性下时间顺序的传递性,从而有效增强了态势估计中对时间关系的描述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校正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广泛应用于红外成像制导系统。但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校正技术与探测器的性能息息相关 ,因此必须进行非均匀性校正。在众多非均匀校正方法中 ,两点法和时间高通自适应方法是两种最典型的方法。文中对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分析 ,并对一般的时间高通自适应非均匀校正法提出了改进 ,以达到更好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0.
We stud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eterminants of terrorism risk in Israel, using a geocoded database of Israeli terrorist attacks from 1949 to 2004. In selecting targets, terrorists seem to respond rationally to costs and benefit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hit targets more accessible from their own homebases and international borders, closer to symbolic centers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in more heavily Jewish areas. We also examine the waiting time between attacks experienced by localities. Long periods without an attack signal lower risk for most localities, but higher risk for important areas such as regional or national capital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