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8,10(4):20-23 ,114
DES应用于序列密码体制,其周期性问题没有一般的结论。文中证明了:DES中最关键部分-S盒对输入输出周期具有一个下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阐述了危机管理在城市防灾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说明在目前公共安全资源普遍短缺的现实背景下,在构建城市防灾体系的过程中,如何将危机管理的理念引入并加以科学应用,对于提高我国城市防灾减灾体系效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古代战争研究与当今国防建设缺乏关联的问题,首次就钓鱼城保卫战经典战例对我国现代国防建设的启示意义作了研究。分析钓鱼城城池选址"独"与"险"的地理关系、筑城布局内容和多层综合防御体系这三者对战争胜利的关键影响,提出在当前国防工程规划与建设中借鉴其成功经验的观点,并从工程宏观选址、多城池防御的联防体系及军民联合的防御模式等三方面就其经验和启示意义进行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试论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IS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门信息科学 ,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在论述了城市规划一般原理的基础上 ,探讨GIS在其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如何应用GIS为城市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5.
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气候资源,防御不利气候的影响,适应气候特点并创造适宜的室内气候环境.通过研究西南山地的气候特征,结合山地地形分析气候影响建筑节能的几个主要要素,从而在建筑形体设计过程中,寻求建筑形体应对室外气候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是科学有效地进行城市消防规划、部署和消防法规的制定的重要依据 ,对于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保证和促进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6 1号令 )对消防管理对象的界定标准 ,提出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确定了城市区域消防安全体系的组成要素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要素的权重 ,应用多层次多目标系统模糊优选理论 ,建立了城市区域消防安全评价模型 ,对城市区域消防安全评估进行了方法研究和具体计算 ,并应用所设计的模型对北京市宣武区的区域消防安全状况进行了两种方法的分析评估。计算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所做出的结果 ,显示了不同分类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现代城市地震火灾危害及对策 ,对于消防安全非常重要。以 1 995年日本神户地震及发生的地震火灾为例 ,分析了现代城市地震火灾的特征 ,提出了如何应对城市地震火灾及消防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拥有者是公众,城市空间应是吸引大众活动的舞台。现代城市正在以复杂的和变化的方式进行着不断的演化,由于这种演化的不确定性、综合性,需要对其进行面对公众开放性规划与设计。公众参与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以及在地域文化的延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强调城市形象的审美意识认同,宏观上对城市形象的系统把握,进而深入论述如何挖掘、构筑属于市民自己的风格城市。  相似文献   
9.
未来高寒山地边境反击作战,爆发突然,进程极快,必须在被敌发现前高效发挥炮兵群火力,突出作战力量集约,作战体系对抗,实现火力运用最优化、打击效能最大化、弹药消耗和自身损失最小化。把“基于效果”理论运用到指挥决策中,通过研究地理环境、敌情、统计数据分析、优化效能参数,并融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思想,提出一种炮兵群火力运用优化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快速、高效地解决高寒山地边境反击作战炮兵群火力运用的问题,对支持未来作战指挥决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乡差距的持续存在和不断扩大,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城乡人口素质差距是中国客观存在的事实。素质低下不仅制约农村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也是城乡二元结构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人口素质差距是城乡差距中最根本的差距,通过教育等手段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只有消除城乡人口素质的差距,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