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利用建立在超杨-米尔斯理论基础上的胶子量子态饱和模型及Peterson璨夸克碎裂函数,在色玻璃凝聚理论框架下研究了ep(electron proton)深度非弹性散射中的D-介子产生。计算发现:在LHeC(Large Hadron-electronCollider)能量下,小Q2区域会出现极小Bjorken-x区域的璨介子产生截面不依赖于x变化的现象。就LHeC能量下D-介子产生截面随横向动量变化的实验现象给出了理论预言,理论结果将被即将运行的LHeC实验检验。  相似文献   
2.
在Bethe-Salpeter理论框架下,讨论轻赝标介子(π、K、η和η’)的波函数,求解重赝标介于(B、B1、D和D1)到这些轻赝标介子的跃迁。结果表明:当考虑负能投影算子的贡献时,BS框架能够给出合适的形状因子及与实验值符合的半轻子衰变分支比;赝标介子越轻,负能投影算子的贡献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BS理论框架,利用相对论性的组分夸克势模型,系统地研究B、B.、D和D,介子的跃迁(但不包含末态是轻赝标介子的情况),并计算了这些重介子的单举半轻子及2体末态非轻子弱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在B和B.到粲味介子的跃迁中零反冲处的形状因子和他们的斜率都与重夸克有效理论一致;所有半轻子弱衰变的分支比都与实验符合B和B,轻子弱衰变的分支比与实验值相差不足一倍;末态是轻矢量介子时,形状因子与重夸克对称的要求相差很大D和D,非轻子弱衰变的分支比与实验值不符.这些结果还表明,采用的方法和模型能够用于描述重介子和轻矢量介子,而因子化假设在D和D,的情况下远不如在B和B,情况下适用.  相似文献   
4.
B介子的稀有非轻子衰变和CP破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BS理论框架下,求解了ρ和K*的波函数,计算了B→ρ和B→K*跃迁的形状因子,进而计算出B介子衰变到2个轻介子稀有过程的分支比和CP破坏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