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导出了压水堆失流事故下冷却剂流量下滑的统一表达式,作了实例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容器设备泄漏源的模式进行了分类,分别从泄漏物物态、泄漏面积、小孔泄漏孔形、内部压力、液面高度、泄漏物密度六方面对容器设备破裂泄漏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避免破裂泄漏的防范措施,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Bethe-Salpeter理论框架下,讨论轻赝标介子(π、K、η和η’)的波函数,求解重赝标介于(B、B1、D和D1)到这些轻赝标介子的跃迁。结果表明:当考虑负能投影算子的贡献时,BS框架能够给出合适的形状因子及与实验值符合的半轻子衰变分支比;赝标介子越轻,负能投影算子的贡献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安装稳定鳍的小水线面双体船开展了零速静水自由横摇衰减数值与试验研究。通过不确定度分析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对比船体的线性横摇阻尼和非线性横摇阻尼,并分析摩擦阻尼和稳定鳍对小水线面双体船横摇恢复力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数值计算求得的自由横摇衰减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线性横摇运动假设下,线性横摇阻尼系数随着初始横倾角的增加而增大;将通过数值计算求得的非线性阻尼系数代入到非线性横摇运动方程中能准确地模拟船体的自由横摇衰减运动;摩擦阻尼和稳定鳍对小水线面双体船零速静水自由横摇时的横摇恢复力矩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5.
深V型滑行艇横摇阻尼的实验确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深V型滑行艇模型进行了静水横摇衰减实验和零速正横浪规则波中横摇运动实验,讨论了在处理试验数据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采用分段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静水横摇衰减实验曲线进行光顺,用峰值处理法计算不同横摇角时的横摇阻尼,并进行多项式回归得到深V型滑行艇横摇阻尼公式.  相似文献   
6.
充电法在复合材料静电测试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GJB2605-96中有关静电衰减性能测试的要求,自制了复合材料静电衰减性能测试装置。用这套测试装置对9种不同结构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充电法测试材料静电衰减性能时,由于电容效应,测试结果不能正确反映被测材料的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7.
《防务技术》2020,16(3):662-667
In this paper, an improved discharging circuit was proposed to quicken the decay of the current in the drive coil in a reluctance accelerator when the armature reaches the center of the coil. The aim of this is to prevent the suck-back effect caused by the residual current in drive coil. The method is adding a reverse charging branch with a small capacitor in the traditional pulsed discharging circuit. The results under the traditional circuit and the improved circuit were compared in a simulation. The experiment then verified the simulations and they had good agreement.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both demonstrated the improved circui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suck-back effect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t the voltage of 800 V, an efficiency increase of 36.34%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8.
建立相对论性的组分夸克模型,求解了B和(?)、(?)的BS波函数,并计算出B→(?)和B→(?)跃迁强子矩阵元的形状因子及其斜率,进而计算出半轻子弱衰变B→(?)l v_(t)和B→(?)l v_(t)的衰变宽度.与实验值比较定出CKM矩阵元│v_(cb)│=0.042±0.003.  相似文献   
9.
基于BS理论框架,利用相对论性的组分夸克势模型,系统地研究B、B.、D和D,介子的跃迁(但不包含末态是轻赝标介子的情况),并计算了这些重介子的单举半轻子及2体末态非轻子弱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在B和B.到粲味介子的跃迁中零反冲处的形状因子和他们的斜率都与重夸克有效理论一致;所有半轻子弱衰变的分支比都与实验符合B和B,轻子弱衰变的分支比与实验值相差不足一倍;末态是轻矢量介子时,形状因子与重夸克对称的要求相差很大D和D,非轻子弱衰变的分支比与实验值不符.这些结果还表明,采用的方法和模型能够用于描述重介子和轻矢量介子,而因子化假设在D和D,的情况下远不如在B和B,情况下适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