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2.
数学课堂教学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隐性逃课是指学生上课时消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精神旷课行为,多被认为是越轨行为的一种表现。从社会学视角切入,对大学生隐性逃课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将隐性逃课视作越轨行为实际上是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简单定性的结果,是对隐性逃课性质的片面反映。这种越轨定性导致了对隐性逃课功能认识、原因分析和应对路径设计的偏离。大学生隐性逃课具有社会根源,是多元社会与高校统一管理之间的张力以及大学无用论和信任危机的产物。在越轨属性之外,大学生隐性逃课还是一种去学校化的反抗和师生之间的默契妥协。因此,对于大学生隐性逃课,应将其置放在社会背景中加以思考,引发人们对社会根源和社会规则本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