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提起美空军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可以说是无人不晓,这些无人侦察机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出尽风头,而美军的第一支无人机中队也已于近日成军。美海军看到了无人兵器的广阔前景,目前正在着力研究"水下‘全球鹰’"——自主式"无人水下潜艇"(UUV)。一旦无人潜艇研制成功,其作为一种前景可观的高技术兵器,将极大地提升美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2.
提起美军的"全球鹰"、"捕食者"无人机,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在伊拉克战争中,无人侦察机投入战场,已经初步显示出其巨大的威力。然而,美军对此并不满足,依然在追求发展性能更加先进的无人机。据悉,五角大楼准备发展的这两种无人机分别名为  相似文献   

3.
“全球鹰”曾经是美国空军军购清单上的“宠儿”,该无人机系统主要用来执行美国空军情报搜集任务,提升情报搜集能力。然而.在最近10年为美军在战争中解决“燃眉之急”之后,美国空军首长可能要“卸磨杀驴”,停止使用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所生产的该型号飞机。  相似文献   

4.
对"全球鹰"无人机成像侦察载荷能力进行了分析与仿真。首先,总结"全球鹰"无人机侦察载荷的发展历程;其次对"全球鹰"载光电、红外、SAR 3种侦察设备以及MP-RTIP雷达进行了介绍;最后采用STK(Satellite Tool Kit)软件建立相应的场景,对"全球鹰"侦察能力进行可视化仿真设计,得出在同一航线条件下,不同传感器对固定区域的平均覆盖比率不同;仿真结果表明,"全球鹰"无人机采取的侦察航线会对传感器的工作效果产生影响,在作战中,要根据战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相似文献   

5.
任务控制(Mission Control Station,MCA)是无人机指挥控制系统的核心.文章以美军"全球鹰"无人机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无人机任务控制站的组成,然后详细分析了任务控制站的四大核心功能,包括起降控制、指挥控制、任务规划和信息处理,最后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了无人机任务控制站的信息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1日,首架 RQ-4 Block 20"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成功完成首飞。该机具备多项新特征和先进能力,包括更长的翼展、重新设计和加固的机身、1360千克的内部载荷能力等。完成一系列作战试验与鉴定后,该机将交付美空军第9侦察联队。这架飞机是美国迄今制造的第17架"全球鹰"。在该项目的先期概念技术演示阶段,诺·格公司生产了首批7架飞机。  相似文献   

7.
动态     
德国版“全球鹰”——“欧洲鹰”上天试验美军“全球鹰”无人机安装“欧洲制电子情报”(ELINT)传感器,在德国完成了一系列验证飞行,从而为德国国防部采购“全球鹰”的欧洲型号——“欧洲鹰”无  相似文献   

8.
周义 《国防科技》2003,(10):12-16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了空军的“捕食者”、“全球鹰”和海军陆战队的“龙眼”、“先锋”以及陆军的“猎犬”、“指针”、“影子200”等十几种不同用途的无人机。尽管投入无人机的数量有限,但确为美军提供了“广泛的作战能力”,一半以上的摧毁时间敏感目标的信息是由无人机提供的,任务完成率达76.6%美军共动用了16架RQ-1“捕食者”无人机,其中9架RQ-1A“捕食者”用于执行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7架携带“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的RQ-1B“捕食者”主要担任对地攻击任务。  相似文献   

9.
据韩国《朝鲜日报》2008年8月11日报道,美国政府已知会韩国方面,同意向其出售RQ-4"全球鹰"无人驾驶战略侦察机。根据《国际导弹技术控制制度》的规定,"全球鹰"属于禁止出口的军用装备。按照《国际导弹技术控制制度》的规定,"全球鹰"可以被用作运载生化武器和核武器的工具,具有与弹道导弹相似的功能,因此被列入禁止出口之列。此前,在卢武铉执政期间,韩国曾多次要求购买4架"全球鹰"无人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2005,(5):F003-F003
“全球鹰”无人机已是名扬世界的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它的机体多处采用新型材料制造,如机翼、后机身、发动机吊舱和尾翼面都采用复合材料。控制手段先进,能自主飞行。装有先进的电子侦察系统,包括由热成像仪和数字光学摄影机组成的传感侦测系统、X波段雷达。这种雷达如用广域搜索模式工作,24小时可搜索侦测10万平方公里,精度达1米;如用点状搜索模式工作,可侦测2平方公里,精度高达300毫米。它通过VHF/UHF双频植被穿透雷达,能够探测和识别军用目标,如用树枝伪装的坦克等。“全球鹰”正在成为美军最昂贵的无人机,原预计单价1530万美元,后…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空中加油能力项目”是美军的一项重大科研项目,旨在未来使无人机与无人机之间能够实现空中加油,从而延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提高无人机的整体作战能力。2011年1月,美国国防部所属的两架RQ-4型“全球鹰”无人机成功完成了“机对机”的空中加油(无燃油)试验,标志着该计划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预计将在技术成熟后向美军部队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2.
据《世界新闻报》报道,美国《星条旗报》2005年12 月4日称,美国将从2006年开始在关岛安德森基地永久性部署6架“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并将积极推动已购买“全球鹰”的日本也利用安德森基地,共同在关岛建设“‘全球鹰’侦察监视中心”,这将使美日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监视能力和范围得到飞跃性的提高。按照原计划,美  相似文献   

13.
"全球鹰"是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一型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1998年2月完成了首飞,迄今已执行了250多次作战任务,总战斗飞行时数在5500小时以上,堪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该型机机长13.5米,翼展35.44米,升限19825米,续航力达28小时,另有4小时的燃油储备。"全球鹰"装备有红外传感器和能够穿透云层的目标指示器,能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高新技术在无人机系统的应用,美军无人机从最初的靶机起步,发展为参与"侦—控—打—评"作战全程的战场明星武器。美军"全球鹰""捕食者""先锋""影子"等系列无人机在历次作战行动中出尽风头,其先进的机载侦察感知设备可以进行光学、红外、雷达等多种方式探测,兼具侦察预警、通信中继、防空压制、对地攻击乃至空中格斗等多种功能,从而使无人机可全天候遂行多样化作战任务。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最近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宣布以RQ-4"全球鹰"高空无人机的改型来参与美国海军"广域海上监视"(BAMS)无人机项目的竞争,BAMS无人机是海军未来海上情报搜集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该公司官员称,公司将提供正在为空军制造的"全球鹰"Block20无人机参与竞争,机上的传感器将进行最  相似文献   

16.
11月1日,韩对外宣布为构筑应对敌核导威胁的“杀伤链”系统,确定将引进美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由于该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侦察平台,且具备“先知先觉”的能力,是韩确保30分钟内完成打击环路的核心。因此韩不惜重金购买“全球鹰”,即意味着“积极威慑”战略正从谋篇向布局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空军对亚太地区监视无人机进行了重新部署,并且增加了预警机的配备,标志着美军在该地区的情报、监视和侦察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美国的太平洋空军司令霍克·卡莱尔上将2014年5月5日说,美国空军要在5月份完成在日本全面部署RQ-4"全球鹰"无人机。与此同时,美国空军也完成了E-8C联合战场监视飞机的首次全年部署。卡莱尔认为,虽然RQ-4无人机和E-8C"联合星"飞机的部署增加了对于亚太地区潜在对手的监视侦察能力,但是由于预算压力的  相似文献   

18.
美军“多域战”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朔邑  李博 《国防科技》2018,39(6):108-112
"多域战"概念由美陆军率先提出,是美军在联合作战概念上的又一次创新。"多域战"是美陆军力图拓展多领域作战能力、美军反制"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和打造在未来高强度对抗战争中的新优势的有力手段。"多域战"概念具有作战领域多维扩展、要素体系高度融合、指挥体制扁平灵活、军队编制精简多能和技术装备革新整合的特点。近年来,美军不断推动"多域战"的完善,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科技支撑、实践支撑和智力支撑。美军"多域战"概念的实施前景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国海军海上任务的不断拓展及作战能力的提升,现役P-3C"猎户座"有人侦察机已经不能有效满足作战需求,且己定于2020年退出现役。未来,美国海军的情报侦察与监视及部分海上打击任务将由无人侦察机承担。目前,配备了MQ-4"全球鹰"无人机的"广域海上无人监视系统"及MQ-8B"火力侦察兵"无人机系统已投入实战,而Fire-X无人直升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未来也将成为美国海军海上侦察与监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美国联邦航空局向美国空军颁发了国家授权证书(COA),允许美国空军的RQ-4“全球鹰”(Global Hawk)无人机在美国领空实施飞行任务。这是首型获得美国国家COA的无人机。“全球鹰”无人机还得到在澳大利亚、葡萄牙、西班牙、苏格兰、丹麦、加拿大、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委内瑞拉以及厄瓜多尔等国空域进行飞行的授权。无人机专家称,这预示着无人机将可以像有人驾驶飞机一样“列队和飞行”。“全球鹰”高空高速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在低、中强度冲突中实施大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