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当今世界,航空航天作为高技术密集的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世界各国一贯高度重视和支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将其确立为本国优先发展的高技术及产业,制定了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中国政府组织本届论坛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航空航天科技领域国际合作的水平,大力推动航空航天产业更好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下面,我代表中国航空航天政府主管部门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各有关单位:"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航展,又称"珠海航展")迄今已连续举办十届。"中国航空航天设备技术展"是中国航展的专题展区。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曾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成功举办"2014中国航空航天设备技术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参展效果。为了进一步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切实推动"民参军",促进各配套企事业单位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空航天业取得的成就,是中国航空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中国航空航天业开创新的辉煌,需要依靠中国航空航天人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也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和支持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政府将深入研究和制定实施有关航空航天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定航空航天产业和技术政策,促进航空航天产业的全面发展。——中国航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同时做好国际市场开发工作;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追求项目商业成功,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型号开发和技术研究协调发展;坚持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正>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兴盛,一路凯歌。与之相应,珠海航展与航空航天高峰论坛也办得风生水起,越来越精彩。本届航展和高峰论坛,规模和层次都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真诚愿望和不懈努力,反映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雄厚实力和国际地位。造福于全人类的福祉,是航空航天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当前,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日趋严峻,以航空航天为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协办的"2014航空航天设备技术展"于11月11日亮相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作为本届中国航展独具特色的展中展,"2014航空航天设备技术展"坐拥5号展馆近500平米优势地段,集中展示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和航空航天配套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加强了民口配套企、事业单位与航空、航天行业的沟通,促进了国际、国内市场合作与技术交流。参展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及其下属的科研院所、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西北有色金  相似文献   

7.
10月30日,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在广东珠海举行。本次论坛是国防科工委与民用航空总局共同举办的第三届论坛,同时是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一项主体活动。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出席论坛并致辞。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发展中的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主题发言,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高宏峰做了题为中国民航业的战略新机遇的主题发言。来自中国航空航天企业的高层领导,俄罗斯能源部等国外政府高张云川主任致辞官,波音、空客、罗-罗、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的高管,在论坛上做了精彩的演讲,大家共商世界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8.
航空航天产业是英国代表性工业,也是军用航空航天技术应用到民用部门的重点产业,在全世界航空航天产品市场中均占据重要地位,该文重点分析了英国航空航天产业概况,尤其是军民融合概况,以及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军民融合格局的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其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14,(11):12-15
11月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在珠海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合作共赢一共创航空航天产业美好未来”。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的航空航天机构官员、学者及企业代表参加论坛,就产业政策、国际合作、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10.
在中法文化年刚刚落幕之际,9月20日,“中法航空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法国驻华大使高毅先生等中法两国政府官员及200余名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国防科工委,民航总局、法国驻华使馆、法国航空航天企业协会、法国国际技术和贸易促进署共同举办。中法航空制造界人士会聚堂,共谋发展大计,探讨合作途径,推动中法航空业中小企业间的合作。会议围绕“技术与研究”、“维护与维修“和“系统与设备”三个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6月2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在京组织召开了第十三届空间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的航空航天机构官员、学者,围绕空间人工智能发展现状、未来思路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会议介绍,中国国家航天局根据我国航天发展需要,制定了未来的空间机器人发展路线图。空间机器人在航天在轨服务、空间探索、深空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空间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航天可持续发展,促进技术领域创新、法律政策完善和国际合作的开展,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正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于11月6日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向航展的举办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航展的各国代表、企业家等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欢迎。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人类自古就对广袤无垠的天空充满向往,中华民族世代传递着飞天的梦想。19世纪以来,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面向未来,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必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跨入新时代迎接新挑战的政治宣言,也正是那段被鲜血染红的历史岁月,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和平发展的坚定理念。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证明,只有自强不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才能推动和平与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成本、资金、技术、集成能力间接反映了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进步趋势和发展规律,可以被视作四个紧密联系又互有交叉的发展阶段作为工业技术最尖端的产品领域,航空航天装备研制有生产批量小、前沿技术多、产品集成度高、配套体系复杂、技术工艺先进、国际合作壁垒高等自身特点。从事航空航天装备科研生产配套,对参与的民营企业工艺技术能力要求最高,但是航空航天装备小批量、高价值的特点也能为掌握核心能力的民营企业带来良好的回报。结合目前民营企业参与航空航天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的发展特点与规律,可  相似文献   

15.
在中法文化年刚刚落幕之际,9月20日,“中法航空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法国驻华大使高毅先生等中法两国政府官员及200余名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国防科工委、民航总局、法国驻华使馆、法国航空航天企业协会、法国国际技术和贸易促进署共同举办。中法航空制造界人士会聚一堂,共谋发展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统一、百姓幸福安康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珠海举行新闻记者招待会,邀请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洪飚介绍中国政府关于21世纪的中国民用航空航天的发展政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局局长钱小等主持会议。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地区举行新闻发布会。 栾恩杰副主任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民用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接下来简要介绍了中国政府发展中国民用航空航天工业的政策和国际合作的情况。 据了解,中国政府的民用航空航天政策主要包括: ──支持航空航天领域的预先研究和技术基础建…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存在的一些客观因素,推动着当代国际战略格局朝多极化发展,并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多极化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美国、俄罗斯、欧盟与日本、新兴大国与中国、拥有核武器的各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等方面。本文就影响和推动世界朝向多极化发展的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党的事业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依赖于我们党的不断提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能力。我们党在80多年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今年是中国航空航天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一年,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直升机工业创建50年、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航空工业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配套完整,具备研制生产当代先进航空装备能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成功研制生产了数十型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直升机、侦察机、教练机、无人驾驶飞机以及与之配套的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和机载设备,为国内客户提供了10000余架各类军民用飞机,向10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