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摇篮.抗大二分校和抗大总校分别在1939年2月和1939年10月进驻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抗大在陈庄驻训4个多月;抗大二分校在陈庄一带驻训5年,培养了 2万多名军政干部,为前线部队培养输送了大批抗日军政人才,为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历史重任,大规模培养德才兼备、能征善战的优秀军政干部,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党中央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这是我党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抗大以富有中国气派的教育方针,以创造性的办学实践,锤炼崭新的抗大新风,锻造不朽的“抗大精神”,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革命熔炉”和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3.
太行工业学校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创办的一所军事工业学校。因校址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太行区.故称太行工业学校.简称太行工校。太行工校从1941年正式诞生,到1943年9月奉命停办,在这3年中.为军事工业培养了近400名中级工业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支援了军工建设.在军工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创立于1936年6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专门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的军事学校,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最有影响的学校。毛泽东曾亲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并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抗大从成立至1945年抗战胜利共举办8期,先后创办14所分校,培养了10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1]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大办学期间制作颁发了多种证章,本文将主要讨论其毕业证章、教职学员证章、纪念章、模范奖章4种类型,这些证章是抗大光辉历史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5.
杨杰将军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他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材,为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作出过重要贡献。抗日战争开始后,为联合中苏两国共同反对日本的侵略,争取抗战的国际援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以惊人的洞察力揭示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科学地预见到战争的结局。在反对独裁和内战政策、  相似文献   

6.
国防生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文  阎军 《国防》2006,(11):28-29
建军作战,人才为本。依托地方大学培训军官是世界许多国家军事人才培养的共同做法,也是加速我军干部队伍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又快又好地发展的重要举措。胡锦涛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多次强调,要加大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力度。贯彻落实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做好地方高校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建立具有军事特色的国防生教育体系国防生教育,是德、智、体、军的全面教育。大学是国防生由青年学生转变成合格军人的第一站,是打基础、积能量的第一阶段。美国军事专家指出:“必须针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论抗战时期中、美、英军事合作的酝酿和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 《军事历史》2003,(1):30-32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英三国军事合作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事件,是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中国军队第一次走向世界军事舞台,同西方军事大国开展军事合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以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全世界树立了以弱胜强的英勇形象,进而确立了战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军事合作成功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团结抗敌、共赴国难的强大民族凝聚力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证。一、中国政府联合美、英抑制日本的最初努力“八一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干部的教育工作。华北抗日根据地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大力开展颇具特色的干部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革命干部,直接为华北敌后抗战乃至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输送了人才,同时也为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准备了人才。  相似文献   

9.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系统规划了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确立了我军院校要完善以岗位任职教育为主体,任职教育与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相对分离、军事特色鲜明的新型院校体系的基本思路,这是我军院校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培养大批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而采取的教育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随着士官制度改革,士官队伍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力量,并成为部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及未来军事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作为培养后勤士官司务长的院校,正确认识士官队伍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抗日战争时期所取得的成果格外令人注目。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取得的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洗雪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时屡战屡败的耻辱,而且为世界人类的反法西斯的进步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一周年的今天,重新回顾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军事科学和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