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哈军工建校最初的出发点,是为朝鲜战场服务,培养军事人才对付美国大兵。后来战争结束,就又为新中国培养军事人才。1952年3月26日由毛泽东批准建校,它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为校址在哈尔滨,简称"哈军工",为世人熟知。"哈军工"是设在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简称。为了保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军工"对外叫"103部队"。从1953年开始,共办学13年,有毕业  相似文献   

2.
二战之后,美苏双 方冷战偏执狂热逐步加深。时任 美国战略空军司令的寇第斯·李梅上将的所作所为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李梅坚信与苏联开战不可避免,因此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有计划有预谋地派遣大批侦察机飞越苏联领空。自然,愤怒的苏联军人可不愿被如此戏弄。随着美国第一架间谍飞机 在波罗的海上空被击落,苏联也随之 抛弃了二战盟国的自我约束。 --编者  相似文献   

3.
自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五师八十一团医院与湖北省随州市卫生局"喜结良缘"。截至2013年年初,已有三批来自随州市的医疗专家到八十一团医院开展医疗援建工作。在不到3年时间里,随州市卫生局和所有的援疆专家们,用他们高超的医疗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在西北边陲演绎了一幕幕人间真情。在两年多的援疆工作中,随州市的医疗专家开展各种义诊活动13次,为3600余人次看诊;接诊门诊病人1.31万人次,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她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才,创造出许多国内领先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作风,凝聚成了"哈军工精神".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追忆概述了陈赓同志创办和领导哈军工时期的办学思想、精神风范和重大贡献,总结概括了哈军工精神的基本内涵,阐述了作为先进文化重要内容的崇高精神的社会作用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工业》2005,(5):23-23
哈尔滨工程大学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管、文、法、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学校和国家55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重点高校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委。1970年,在"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的部分干部教师基础上,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学院被  相似文献   

6.
3月7日,是林劲松在农三师五○团这片热土上开展援建工作整整一年的日子。这天,林劲松负责的援建工程——夏河胡杨新村进入竣工倒计时。今年42岁的林劲松,浓眉大眼,体魄健壮。来兵团前,他是广东省江门市建设局副局长,他参与规划建设的汶川第一中学,获得了建筑行业最高奖项——"鲁班奖"。刚来五○团时,正值扬沙天,沙尘暴  相似文献   

7.
苏联军事工业曾出现过三次军工转产活动。第一次转产:1920年一1924年,列宁提出了建立保证国家独立以电力机械等重工业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第二次转产:卫国战争后,随着苏联经济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发展时期,苏联大量裁减军队,大量压缩军品:生产,军工企业转向生产民品;第三次转产: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政治路线作为党的"新理论",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改革和建设。苏联军工厂生产民品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军工厂设立民品车间或民品生产线;生产"军民兼容"产品;向民品企业转让技术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简讯     
’96TELSIS新产品发布会于 1 996年 1 0月 1 5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莲花厅举行。会议是由北京华商龙科技有限公司、哈军工北京校友会、国防信息技术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参加会议的贵宾有第二炮兵副参谋长张翔少将、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哈军工北京校友会常会副理事长等 4 0余位专家、学者。会议由北京华商龙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珀璋 ,国防信息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孙柏林代表哈军工北京校友会与国防信息技术研究会致贺辞。英国ELSES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公司 ,该公司在通信系统方面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TELSLS公司的总部经理M…  相似文献   

9.
马军权 《兵团建设》2013,(13):27-28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湖北省对口援建五师,并探索出"双层全覆盖、有限与无限相结合、单方援助与发展互动"的援疆工作机制,援建项目注重改善民生,力推产业合作,深化智力援疆,逐渐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口支援格局,博尔塔拉草原上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3年来,五师各项事业呈现出勃勃生  相似文献   

10.
正二战期间,为迎头赶上西方国家的核武研发步伐,争取核科研优势,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苏联当局出台了历史上著名的"核计划"。苏联"核计划"是指以原子弹研发为核心的苏联核能发展规划。该计划始于1942年9月28日苏联国家国防委员会颁布"关于组织开展铀工作"的决议,止于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