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听到这唱词,人们就会想到京剧《沙家浜》,想到以郭建光为代表的新四军38个伤病员,想到著名的《斗智》中的阿庆嫂、胡传奎、习德一,脑海里就会涌起阳澄湖畔那烟波浩淼芦苇翻腾的美景。 不久前记者有机会来到沙家浜参观,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之所以会有这沙家浜的故事,与原海军司令员叶飞将军有着密  相似文献   

2.
地处辽北的铁岭市是个盛产欢乐的地方,有“小品之乡”的美誉;这里走出了5位世界体育冠军。又被称为“冠军之乡”;这里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关外祖籍。有着浓重的红楼文化韵味,又有了“红楼文化之乡”的称谓;这里的地下煤源丰富。又被人们称为“煤炭之乡”。这是铁岭的“四张名片”。近年来。铁岭又有了一张“武装名片”,这张名片上写满了市委书记李文科为武装工作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的真情故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马放南山”这句成语,最早见于《书·武成》。说是周文王继承兄位,东征平息诸侯之后,“仍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告示天下不复乘用战马了。周文王治国期,农业、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经济较为繁荣,国家和百姓较为富足,确实有过一段太平景象。这与“马放南山”,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无关系。“战马推磨”是古印度的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国王驯养了很多战马。与之交战的邻国探知这一情况,即不战而退。国王想:敌兵已退,战马不用乘骑,可以用于劳作。日后如要打仗,把马收回即可。这样,既“令马不损”,又“有益于人”。于是下令把马分给国民。国人就都役使战马推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曾经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的“得意之笔”。这里的“四渡赤水”并非专指第4次渡赤水,而是指中央红军先后4次渡赤水的整个战役过程。这是因为:4次渡赤水作战都是毛泽东指挥的;从整体上看4次渡赤水才更能体现毛泽东的高超指挥艺术,因而更值得他“得意”;历史语境的差异难以充分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5.
“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一听到这句话,仿佛又让人联想到战争年代军民携手抗敌的情景。如今的边防线上,夕日的刀光剑影已经淡却,历史上的硝烟战火已经散去,呈现出一派祥和发展的景象。在吉林边防小镇上活龙村,边防官兵、民兵和村民树立大边防观,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军民同心建边固防的感人故事。军区黄献中政委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新形势下军民合力治边的一种创举,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防建设的一种新途径,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典范。”[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春秋》所载的483次战争、450次朝聘会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特别是春秋时期在战略格局上的三次大的转变和由此划分的四个战略时期,不仅揭橥出春秋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演进的规律,而且对确定“春秋五霸”构成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善待命运     
有一则流传颇广的故事,说的是某人请了一桌客,当酒席摆上,却见只来了六人,还差两人,便到门口张望,并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没来!”坐在门口的两位听了,想到:主人说该来的没来,那么捌门是不该来的了!便生气地走了。主人叹道:“不该走的走了!。坐在门旁的另两位听了想到:是说我们该走的而没走l便起身而去。主人见走了四个人便急了,忙向屋内剩下的两位解释道:。你们看看,我又没说他们俩l。这两位听了想道:难道是说我们俩不成!也双双拂袖而去。正在这时,迟到的两位来了。主人责备说:“你们怎么这么晚才来,他们都已经…”。两位听到这里,以为他们都已经吃完了,便回头而去。主人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为自己几句不得体的话而懊悔不已。  相似文献   

8.
这里有水般的晶莹 这里有玉样的玲珑 这里有八方的丰姿 这里有飘飞的长虹 如果你来到安源,你就会听到这首温柔激昂的《幸福需要同心》之歌;如果你漫步“八一”命名的大街,你就会听到关于供销大厦百名民兵百朵花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最大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佘山旅游度假区,在九峰十二山的怀抱之中,风景如画,闻名遐迩。当游人们沉浸在这美妙景色之中时,当地群众还会向游人讲述一群“兵”的动人故事。于1993年底由余山、小昆山、李塔汇、天马山四个镇组建的上海预备役师某团迫击炮连,几年来,积极组织官兵参与当地的“两个文明建设”,被群众亲切地誉为“九峰十二山下的子弟兵”。近年来,该连连续3年被评为“基层建设达标连队”,曾立集体三等功一次,连长孙月芳被评为“优秀基层主官”。翻开连队的记事簿,人们听到了一串串感人肺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苗鹏 《政工学刊》2014,(2):46-47
有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晨,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死神回答道:“我要到前方的那个城市里去带走100个人。”智者说:“这太可怕了!”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智者告别死神,并抢在死神前面跑到那座城市,提醒遇到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小心,  相似文献   

11.
4万名沿滩区民兵,一支强有力的国防后备力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46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他们闪光的足迹。无论是厂矿企业,还是广阔的乡村田野,哪里有民兵。哪里就有动人的故事。 企业“革新能手”傅大明 前不久,自贡军分区的一位领导到四川新特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视察民兵预备役工作,当听到该公司组建5年来,水泥年产量由1.03万吨上升到24万吨,产值突破1亿元大关,并在全市乡镇企业中首家成立了武装部时,高兴地勉励公司领导,要积极探索新时期企业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新路子,为企业经济发展作贡献。傅大明是该公司一分厂厂长助理、共产党员、民兵排长。他带领企业民兵应急分队,在“参建”、“参  相似文献   

12.
提起战争烟云,中国人自然会立即联想起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唐诗爱好者还会朗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的名句,或者发出“钥野烟尘起,天军又养戈”的低吟。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举烽火、燃狼烟的光通信报警,在人类战争舞台上最先拉起战争帷幔。  相似文献   

13.
七雄并峙开新宇适龄男女皆服役春秋末年,随着诸侯兼并愈演愈烈,众多诸侯国仅剩下秦、楚、齐、燕、赵、魏、韩七个大国了,历史上把这七雄并峙时期称为战国时期。战国,是我国历史的新时期,腐朽没落的奴隶制退出了历史舞台,新兴的封建社会制度确立起来。在  相似文献   

14.
有一则著名的军营笑话:某部队频频发生枪支走火现象,最后,一门炮也走了火。面对怒气冲冲的将军,低级军官嘟囔道;“谁也免不了走火。”“胡说!”将军大吼,“怎么没听说原子弹走火?”小军官哑口无言。“错了!”一位听到这个故事的核安全专家说:“原子弹事故多着呢!”1957年5月22日,在美国上空飞行的一架 B—26轰炸机,把一枚氢弹误投到自己的空军基地上空。  相似文献   

15.
近日到基层,正遇某镇的党委书记兼民兵营教导负在组织民兵应急分队上政治课。并闻教导员还请来当地的一位搞史志编纂工作的老同志抓住“切入点”,讲当地的历史故事,寓理于情,民兵们听的入耳入脑,明理解惑,开塞启智,没有一个厌烦的。这位对史志资料有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不容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辉煌画卷和不朽丰碑,对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最近有两位英国人———马普安和李爱德先生,在重走长征路后却声称:“‘长征’其实不到官方长期宣传里程的2/3,大约为3700英里(约6000公里)”(凤凰网:《两英国人重走长征路称“长征”只一万多里》)。这对于两位英国先生来说是一个“得意的收获”,因此,李爱德还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如果你要说二万五千里,也许就得把当时红军第二、第六、第四方面军所走的路程加在一起。”(《两…  相似文献   

17.
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的阿拉善左旗,自古便有“贵壮尚勇”的深厚民族情结和“戍边守屯”的优良历史传统。在这片热土上,有一位拥军尚武、心系国防教育的“排头兵”,他就是现任阿拉善左旗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的王辉。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件真实而又感人的事。 去年11月20日,记者一行来到平均海拔2200米,有彝、回、苗等少数民族18个,俗称“贵州极地”的威宁自治县,采写人武部帮助少数民族同胞奔小康的事迹。走进乌蒙山区,记者却听到群众讲述一个退伍老兵、么站镇武装部长徐永树从票箱里“跳”出来当镇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无数人民英雄的杰出代表,在全国家喻户晓的“狼牙山五壮士”最后一名幸存者葛振林老人今年初又离开了我们。就在这期间,上海新版小学教科书删去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而此对,日本人也在修改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里,我们特别刊登抗日英雄葛振林的故事,来纪念为开创今日中国的英雄,让我们牢记历史,挺起胸膛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危言"劝人     
战斗即将打响 ,某部即将开赴前线 ,这时有一位干部企图找关系调离部队。他的一位战友非常严厉地对他说 :“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在关键的时刻 ,你前进一步还好说 ,就算牺牲了也是一个烈士 ;如果你后退一步就是逃兵 !你愿意做一个万人唾骂的败类、千夫所指的罪人吗 ?”战友的话如五雷轰顶 ,使他猛醒过来 ,他毅然放弃原先的决定 ,跟随部队上了前线 ,在战斗中 ,他英勇善战 ,最后荣立了二等功。事后他对那位战友说 :“真是危言撼心哪 !我十分感谢你那番严词斥责 ,是你挽救了一个糊涂虫 ,创造了一个勇敢者”。这就是所谓的“危言劝人” ,就是在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