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军长征中的遵义大捷王成志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被毛泽东视为是“得意之笔”,而遵义大捷正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在遵义及其附近地区所取得的一次大胜利,也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大胜利。此役,中央红军在5...  相似文献   

2.
四渡赤水决策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红军前后四次渡过赤水河决策过程的研究 ,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红军四次渡过赤水 ,都是各有各的原因 ,各有各的目标和各有各的决策过程 ,属于一个时间段内的多次作战行动 ,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战役 ;前后四次渡赤水的评价不能笼而统之一概而论 ,应该区别对待 ,实事求是 ;前三次与第四次渡赤水的指挥风格与作战样式截然不同 ,真正由毛泽东指挥并体现其风格和精髓的应该是第四次渡赤水 ;从第四次渡赤水起 ,毛泽东军事思想才真正成为红军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也真正成为红军的决策者和领导人  相似文献   

3.
桐遵之战是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期间的一次大仗 ,其作战目的是为了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根据地 ,以便早日站稳脚跟 ,停止战略撤退。迄今为止 ,几乎所有的相关著述都认为是毛泽东指挥了这一仗 ,主要理由也基本相同 ,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指挥的 ,发生在四渡赤水期间 ,也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大一次胜仗的指挥权自然也非毛泽东莫属。但这一观点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4.
"七大"纷争与古田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年6月下旬,中共红4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红4军内部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的缘起是红4军前委和军委运作中的关系协调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关于军委的设置问题;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维护前委代表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争论的结果是中共中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周恩来主持起草了“九月来信”,妥善正确地处理了“朱毛之争”,维护了党内团结,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  相似文献   

5.
1935年1月至5月,毛泽东与蒋介石直接指挥各自部队在黔、川、滇交界地带进行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殊死较量.较量以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成功地突出重围而告终,蒋介石千方百计要在赤水河两岸围歼红军的意图化为泡影.历史证明,四渡赤水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是情报助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红军长征中亲自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六计连环、出奇制胜,不仅使红军成功跳出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而且在寻求机动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这次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转战赤水河,在运动中消灭敌  相似文献   

7.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异乎导常的运动战。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后,处于战略大转移中的弱小红军,遭到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形势非常严重。红军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以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大踏步地进退,四渡赤水河,同敌人周旋,迫敌疲于奔命,我红军则争取了主动地位,抓住有利战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终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消灭红军于川滇黔边界的反革命计划,扭转了危局,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胜利,为完成伟大的长征奠定了胜…  相似文献   

8.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高超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也是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观。毛泽东四渡赤水指挥艺术昭示出获得信息优势与制信息权决定着战役战斗的胜负;高度机动是化解敌方优势,赢得战机的重要环节;高超的指挥艺术造就军事斗争奇迹。它对打赢劣势装备下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神秘的"8341"     
“8341”是中央警卫团的一个代号。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8341”这四个简单的数字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这组普通的数字被罩上了一层浓郁的神秘色彩。成都军区原副参谋长张耀祠将军是当年的中央警卫团团长、8341部队的主要创建人。从红军时期起,他与毛泽东主席朝夕相处了整整40年,历经了无数风云变幻的岁月。他在回忆录中写道:“‘8341’部队并非像社会上传说的那样神,有很多报刊、甚至有些权威性的报刊都说:‘开国大典后,毛泽东派人访老道,老道写了8341四个数字,毛泽东不详其意,就把它作为自己的警卫部队的番号了。直到毛主席逝世后,人们…  相似文献   

10.
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知战"思想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知战”思想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毛泽东肯定并吸收了孙武“知战”思想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创新性地发展了《孙子兵法》“知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