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西南民兵》创刊20年的生日就快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西南民兵》说说我的知心话,是《西南民兵》给了我营养,我才有了今天。1996年冬,我退伍回乡,被分配到县人武部工作。政委知道我在部队搞过新闻报道,就把我安在政工科,要求我在新闻报道上多下点  相似文献   

2.
我喜爱《中国民兵》,这一点,案头珍藏的十几本《中国民兵》杂志合订本可以作证。 1989年初,我作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业余通讯报道员,被县人武部聘为专职民兵报道员。到县人武部工作后,自认为搞了五六年的报道工作,该没有什么问题,可很快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由于工作性  相似文献   

3.
读刊用刊     
一道纸令,1984年我从南昌陆军学院调到江西省武宁县人武部工作。十年来,《中国民兵》发行了126期,我期期必读,日积月累,受益非浅。 我刚跨入人武工作大门时,组织分配我担任政工干事。民兵政治工作如何搞,我心里没有数。正当我困惑时,《中国民兵》杂志刊登的文章帮我解了难。从此,《中国民兵》就成  相似文献   

4.
20年前,我从作战部队调到山东省庆云县人武部当参谋,工作一时无从下手,好在《中国民兵》杂志创刊,从此她便成为我无言的老师。工作之余,我从头至尾认真阅读每一期《中国民兵》杂志上的每一篇文章,摘录整理,系统地学习到了民兵工作的政策法规、搞好民兵工作的方法和  相似文献   

5.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今年27岁的我,与《中国民兵》已有了13年的不解之缘。 1986年,父亲由部队转业到县人武部工作,我便有机会接触上了《中国民兵》。当时,校园里流行的是武打和言情小说,我也一度沉湎于此。但自从在爸爸的案头见到《中国民兵》之后,我便对她如醉如痴,爱不释手。渐渐地,我对国防愈加关心起来,国防知识也日渐丰富,成为全校有名的“国防迷”,在班级和学校的黑板报上,经常刊登着我从《中国民兵》上摘抄的军事  相似文献   

6.
说起与《中国民兵》相识,还得从5年前说起。那年我刚从作战部队调至预备役部队工作,一次在我们主任办公桌上偶然看到了《中国民兵》这本杂志,当时我就被那美丽淡雅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便给主任讲,想带回去看看。主任看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答应送给我。于是,就有了我与《中国民兵》的相识。  相似文献   

7.
15年前,当我离开作战部队来到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武装部当上武装干事的时候,恰逢《中国民兵》创刊。15年来,《中国民兵》杂志像一个无声的老师,指导我工作、学习。使我在武装战线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我高中毕业时,县人武部正对外招考报道员。人武部政委看过我发表的一些作品后。建议将我破格录取。从此我便开始接触民兵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政委看我“不上路子”。就从书架上取下几本《中国民兵》递给我,让我“好好研究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搬家多次,始终保留两大箱《中国民兵》杂志,虽然占地方,可这是我干一辈子武装留下的宝贝,说啥也舍不得丢。 我1965年退伍便从事武装工作,长期担任民兵训练基地主任。当时,按上级规定,民兵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都由基地组织实施,可基地只我一个“光杆司令”,在创刊不久的《中国民兵》帮助下我圆满完成了民兵教育训练任务。当时信息资料奇缺,我十分注意收藏和利用《中国民兵》。每逢组织教  相似文献   

10.
说来惭愧,因为以前我一直在某海防团当报道员,跌跌撞撞摘报道都五六年了,且对《中国民兵》早闻其名,但相识却不足半年。今年初,我被团里派到上级业务部门“淬火”。 5月上旬,我与省军区新闻干事一起到临沂市采访,在采访一个只有6人的市场民兵哨所时,我惊奇地发现,报架上不仅有《中国国防报》等8种报纸,还有《中国民兵》等十几种杂志,我随手翻开了装帧精美的《中国民兵》1999年第3期,《捍卫长城的法律之剑》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再往下一瞧,自己的“大名”居然赫然在上,这令我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中国民兵》的老读者,也是忠实读者。那1993年,我担任村民兵营营长,在镇武装部开会时,发给了我一本当年第3期的《中国民兵》,我翻开一看,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丰富。  相似文献   

12.
去年4月,我被市人武部聘为专职报道员。真没想到我退伍30年后又当上了专武干部,穿上了绿军装。我于1970年入伍,在部队服役7年,当了5年文书。1977年退伍后,由于学了爬格子这一技之长,先是被公社招为专职通讯报道员,后被市委宣传部聘为农民合同制专职记者。被聘为记者后,免不了到各单位采访。记得有一次到市人武部政工科采访,刚坐下,桌上的一本《中国民兵》杂志映入  相似文献   

13.
曾涛 《中国民兵》2010,(1):60-60
最早接触《中国民兵》是在1996年初,也就足县(市、区)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之初,刚刚退伍的我被招聘到区人武部当汽车驾驶员,当时有些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部的领导,经常借助《中国民兵》学习武装工作经验做法,图文并茂的《中国民兵》也时常把我吸引,渐渐地也喜爱上了它。  相似文献   

14.
14年前,我告别军旅生涯,从云南边防部队转业到贵州省习水县委宣传部工作,但一直未忘记《西南民兵》。我在部队任宣传干事、宣传股长、教导员时,《西南民兵》是我搞好部队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转业回地方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份,我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部,刚进入工作,《中国民兵》就进入了我的生活。我与它"一见钟情",像甜美的甘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它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当《中国民兵》快要出版时,我都迫不及待地先在网上查  相似文献   

16.
我与《西南民兵》相伴,转眼快20个春秋了。初次与《西南民兵》谋面,是我在云南弥勒县人武部担任党委秘书时。1986年初,原昆明军区《云贵民兵》成为了历史,成都军区《西南民兵》杂志创刊号带着新的希望和面貌款款步入我的生活。从此,我与《西南民兵》情感渐深,从未分离。一晃就将近20个年头,我已从一名职务较低、知识面较窄的人武部正排职秘书,锻炼成长为有一定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人武部政委。这其中,《西  相似文献   

17.
年初,县里组织通讯员培训班,特邀我这个“优秀报道员”介绍体会,使我想起因《中国民兵》而走上新闻写作之路并助我当上专武干部这段缘分。 2000年我从师专毕业后分到小学任教。2002年的一天,我到乡里参加教师会,在武装部长办公室发现一沓刚到的《中国民兵》杂志,漂亮的封面, 浓重的兵味,一下吸引了从小就有军营梦的我。在顺手“牵”刊回去细细翻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人武工作10年了,与《中国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民兵》创刊以来,坚持每期必读,并一期不漏地装订成册,珍藏起来。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民兵》给我的帮助很大。每年制定民兵、预备役政治教育计划时,我都参照《中国民兵》中提出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提出实施意见。为办好青年民兵之家,我按《中国民兵》介绍的“宜城县人武部10年以如一日:办  相似文献   

19.
谈起我与《西南民兵》的渊源,还得从头说起。1993年,我调到玉溪军分区任宣传干事。为了开展好工作,我经常借阅有关军事书报刊。为了有的放矢,就得找有关民兵报刊。经过严格比较,《西南民兵》成为我的首选。不仅仅是看目录,看开篇,内文更深深地吸引了我。开始了我与《西南民兵》的亲密接触,并且深深地爱上了她!我们办公室几乎收集有自《西南民兵》创刊以来的所有样本。我担任宣传干事后,每年收集、装订《西南民兵》合订本,就成了我的分内  相似文献   

20.
眼看就是《西南民兵》创刊20周年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感到无比兴奋,因为我是你的一名忠实读者、作者和受益者。在这里首先祝愿你明天更加辉煌,更加美好。同时我想对你说:“感谢你了,因为没有你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进步。”说起与《西南民兵》的结缘,由来已久,早在13年前我从连队调到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当报道员时,我到机关报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