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个时期,台湾的“泄密风暴”愈刮愈烈,台湾的情报“鼹鼠”也不断露出尾巴。这使得台湾情报机构又一次很不体面地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台湾虽小,但特务最多” 的确,台湾可能是世界上间谍比例最高的地区,而所有这些间谍和从事情报工作的庞大群体都隶属于一个神秘的部门,这个部门就是台湾秘而不宣但又臭名昭著的“国防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西方国家仍然认为,苏联上校奥列格·佩尼科夫斯基是历史上对西方国家最有价值的间谍。他向英美情报机构提供了大量有关苏联战略导弹研制的情况和其他军事技术文件,可以说是间谍中的间谍。这一间谍案俄罗斯人至今记忆犹新。记者采访了英国历史学家奈杰尔·威斯特。为了研究“佩尼科夫斯基事件”,威斯特被特许可以查阅英美情报机构的档案材料,他因此成为这一间谍案的权威。  相似文献   

3.
网络间谍入侵对方重要军事部门网络窃取情报,其能量是传统意义上的间谍无法企及的。网络间谍已经构成了对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威胁,是对各国网络信息安全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张浩间谍向来被交战国家视为“手足和耳目”,战争少不了间谍的参与。19世纪发生在远东地区的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日本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也得益于日谍的情报工作。早在战争爆发前,日本军部就选派大量日谍到中国刺探军情、政...  相似文献   

5.
近日,美国海军“无瑕”号间谍船在我南海水域不光彩的行为曝光后,不禁使人们回想起历史上美国间谍船的种种糗事。在世界军事斗争的大舞台上,美国间谍船就像表演灰色幽默的小丑,经常以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世界军事斗争剧情添加笑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间谍船,能够像美国间谍船那样以“大无畏”的精神前赴后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雷人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4):58-59
罗伯特·汉森间谍案曾轰动一时。在汉森10多年的间谍生涯中,由于曾担任多个直接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职务,可以接触到大量与苏联/俄罗斯有关的绝密情报,甚至是美国政府内部最敏感、最机密的情报,所以汉森出卖的情报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让美国人触目惊心。美国联邦调查局也认为汉森间谍活动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叛国行为,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那么,他的妻子邦妮作为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又是如何与一个大间谍和平共处的呢?难道她就没有发现汉森的间谍行踪吗?她又是如何证明自己与汉森间谍活动毫无干系的呢?  相似文献   

7.
间谍不是007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8,(21):52-53
在人们的记忆里,间谍生活充满了神秘和刺激,在007等间谍片进一步渲染下,美国中情局和苏联克格勃的间谍简直成了“超人”的化身。在这些间谍面前,似乎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们的生活紧张、刺激。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真实的间谍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克格勃前间谍是怎样描述的。  相似文献   

8.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4,(10):64-65
在美国正式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间谍机构“阿勃维尔”就已开始派遣大量间谍渗透进入大洋彼岸的美国,或招募德籍美国公民,从事各种情报搜集及阴谋破坏行动。这种做法一直持续贯穿了整个战争。总的来说,德国间谍的破坏行动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特别是在美国卷入战争前,但也曾遭遇重大失败。本文主要介绍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发生在美国本土的十大德国纳粹间谍及其阴谋破坏活动是如何被抓获和侦破的。  相似文献   

9.
宫明 《环球军事》2009,(17):49-49
情报机构往往从各行各业招募间谍,所以间谍用来掩护真实身份的职业也千奇百怪。冷战时期,匈牙利情报部门就将本国一位曾在好莱坞闯荡的艳星,发展成为情报人员。之后,这位“明星”居然打入意大利政界,成为该国下院议员,并从多位政要官员口中套取了大量重要情报,其套取清报的手段自然是出卖色相。而其套取的情报也通过匈牙利与苏联的特殊联系而被克格勃所掌握。  相似文献   

10.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15):55-57
发展壮大间谍网 约翰·华尔克发展壮大他的间谍网络的第一步,就是从他的一个海军老朋友开始。高级军士长杰里·惠特沃思,曾是一个报务员,退役后在1974年秋季又重新人伍。之后,他自告奋勇要求调到迪戈加西亚工作。1975年夏天,惠特沃思加入间谍网络时,是一名现役军人,而那时约翰·华尔克已经退役了。  相似文献   

11.
于洋 《环球军事》2011,(17):56-57
利用美色引诱目标,进而实施偷拍、讹诈、收买、策反等一系列手段,已成为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的间谍手段之一。而令人们大跌眼镜的是,很多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甚至针对有特殊爱好的同性恋对象,专门培养同性恋间谍,成功窃取情报。  相似文献   

12.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0,(15):27-27
6月28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抓获10名长期潜伏美国的俄罗斯特工,成为了冷战后美国破获的最大的俄罗斯间谍网络。一时间,美国震惊了,俄罗斯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眼看着,两国刚刚修复的关系就要出现裂痕。美俄双方紧急进行秘密磋商,最后采取了一种颇为灵活的“冷战方式”进行处理,即在第三国进行间谍交换。  相似文献   

13.
引言 20世纪60年代,台湾国民党当在其美国后台老板的支持下,屡派被称为“黑猫小姐”的美制U-2高空间谍侦察机入侵我领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围绕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国际外交努力在进行的同时,以美国和以色列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情报机关却早已针对伊朗核项目展开了“秘密战争”——情报战和间谍战。日前,伊朗情报部门对外宣称,破获了以色列“摩萨德”在伊朗境内安插的专门暗杀伊核科学家的间谍网络,10余名“摩萨德”特工被逮捕,而且伊朗情报机构也成功渗透进“摩萨德”当中。伊朗与以色列之间进行的“暗战”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3月14日,阿塞拜疆国家安全部社会联络中心公开发表声明称,阿塞拜疆情报部门近日破获了一个受伊朗军方指使从事对阿敌对活动22人组成的间谍网络。  相似文献   

16.
手枪是以单手发射的短枪,是供军官、特种兵、警察和执行特殊任务的间谍人员使用的小型枪械。手枪由于短小轻便,隐蔽性好,便于迅速开火,所以成为间谍人员防身专用武器。  相似文献   

17.
王乐 《环球军事》2011,(11):58-59
二战后,苏联最为传奇的间谍恐怕就要属一位名叫格里古列维奇的间谍了。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他辗转欧洲及拉丁美洲数个国家,他作为一名刺客曾参与对托洛茨基和铁托的刺杀。他一直谨守间谍的行为准则,从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最后去世,他的真实身份和经历才被曝光。  相似文献   

18.
老诚 《军事史林》2007,(6):52-54
科技和社会的巨大变化,让“007”不再是现代间谍的理想人选,情报部门正寻找的是那些外表上不会太引人注意,却具有高素质并精通多种语言的新型间谍——21世纪的“008”。  相似文献   

19.
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萌芽和发展与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革命形势紧密相关。虽然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曾遭受过内外两股势力的干扰,特别是被“台独”分子极度扭曲,但中华民族的共相在台湾地区有着强烈的存在,难以消灭。对中华民族的政治与文化认同是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根基所在。本文主要分析民进党上台以前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20.
谈到间谍,人们总是联想到美国中央情报局、原苏联的克格勃、以色列的摩萨德以及英国的军情六处等谍报机关。然而,这些机构都是通过采取电话窃听、金钱收买、色情引诱、伪装欺骗等手段,获取重要军事情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风行于世。不但个人、公司、社团,而且政府组织、部门和军事机关也纷纷登陆网上,使其中的信息流量和质量大幅上升,网络间谍、黑客频繁浮出水面,既对拥有宠大的网络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