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们最近下基层发现,有些乡镇的专武干部军容不整。有的军、便服混穿,有的戴肩章不缀领花,有的敞胸露怀、衣帽不整……兵不象兵,民不象民。这不仅影响了专武干部的形象,也影响了人民军队的形象。 专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力量,这个队伍的形象如何,将直接关系着民兵、预备役队伍的建设,关系到人民军队的形象。专武干部统一配发制式服装和符号,为的是加强后备力量正规化建设,提高专武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  相似文献   

2.
一些新任士官支委对参与集体领导顾虑较多.有的认为自己是"普通一兵",能力素质与干部有较大差距,研究问题时怕讲不到点子上让人笑话,存在"自卑心理";有的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担心说错话得罪干部,影响自己进步,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干部支委民主作风不够好,对士官支委不尊重、不支持、不采纳,存在"小视心态".  相似文献   

3.
当 前 ,政治机关干部职业道德状况 ,总体上是好的 ,但是在不同层级的政治机关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道德弱化的问题 ,制约和干扰了政治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主要表现是 :①思想不稳定 ,工作不安心。有的同志感到社会对军人不公 ,有失落感。进取意志消沉 ,安心不尽心、在职不尽职 ,对事业的追求缺乏热情。 ②权力欲望强 ,“老爷”习气浓。 有的政治机关干部愿意进干部部门 ,而不愿意进宣传组织部门 ;有的喜欢进出头露面的秘书部门 ,利用与地方社会的交往接触面的扩大的便利 ,忙于调家属、找房子 ;有的政治机关干部以“老爷”自居 ,到…  相似文献   

4.
昆明陆军预备役通信团在开展增强干部事业心责任感教育中,坚持把整风精神贯彻教育始终,采取干部在大会上向团党委述职见人见事见思想,制定措施,改进工作的方法,有效地增强了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该团采取在干部大会上向团党委述职、团党委进行逐个讲评的办法开展自查互查。述职中,大家发扬整风精神。破除批评自己不好意思、批评别人怕伤和气的老好人思想,开门见山讲问题,一针见血指原因,见人见事见思想,心胸开阔。襟怀坦白,不遮丑、不护短。有的查找了自己工作不够深入,对部属管理有放松的现象;有的查找了自己精神状态不佳,缺乏年轻人蓬勃向上的朝气;有的查找了自己工作疏漏多,缺乏埋头苦干精神;有的  相似文献   

5.
专武干部是抓基层工作的一线指挥员,各地在落实中办发[1999]24号文件以来,配齐配强了专武干部,解决了政治、经济上的待遇,极大地调动了专武干部的积极性。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有的专武干部素质不高、动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防止和克服重用人轻育人,在提高的素质上下功夫。有的人武部只注重使用专武干部,而忽视对专武干部的培养,造成有的专武干部不熟悉本职业务。一要加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加强对专武干部敬业精神教育,牢固树立起对武装工作高度负责的思想和争先创一流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来,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人武部建设的决定,这一决定对人武干部有着系统化和条令化,对专武干部有着不同角度的区别。我们认为上级军事部门应对专武干部抓好两项工作与一项关系。一、搞好调整工作。当前部分乡镇专武干部年龄过大,文化偏低,体弱多病,有的不懂行,不懂业务,又无进取精神,甚至有的摆老资格、老牌子,只讲不做等现象。鉴于这些,人武干部收归部队后,对专武干部应作调整,对不能适应武装工作的老干部和体弱多病的应调整改行,  相似文献   

7.
乡镇武装干部不专的问题早已存在,近年尤甚。这有客观上的原因,但也有主观上的原因。有的武装干部专业意识淡薄,主职责任感差,存在自我不专的问题。有的总是强调其它工作多,武装工作无暇顾及;有的则把武装工作的内涵外延都看得十分简单和狭隘,认为武装工作一年的任务,就是征兵、训练、整组,三项工作加起来最多花4个月时间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8.
笔者最近翻阅一些案例发现,近年来人武系统预防犯罪工作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机关的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一是干部、职工思想不稳定情况突出。分析反映,人武部干部和职工中有的同志感到年龄大,发展没希望,不安心本职工作;有的从上级机关调整到基层,有的从平原调整到山区,有的从边远地区调到偏僻地区,有的甚至从大城市调到小县城,以致产生失望心理,不安心工作。二是预防犯罪工作的组织不健全,工作开展不力。按照规定军队团级单位都要成立政法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预防犯罪工作。但是,目前多数人武部没有建  相似文献   

9.
基层干部尤其是连长、指导员,是基层预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其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预防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最近,笔者对14个建制连近80名连队干部进行调查,感到连队干部要做好预防工作,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敏锐分析、预测问题的能力。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早进行分析预测,是做好预防工作的必要条件。可是在实际工作中,80%多的违纪问题是由于连队干部思想不敏锐、分析预测不及时造成的。有的连队干部对官兵基本情况不了解、不掌握,往往是“不出问题不知道,出了问题吓一跳”;有的对连…  相似文献   

10.
一是各取所需。有的同志自觉不自觉地离开了识别干部的统一标准,按照自己的方式或设想去衡量干部,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标准,甚至出现“我的想法就是标准”的不正常现象,造成了识人的误差。这就需要排除感情因素,从干部的德、能、勤、绩、体等五个方面去鉴别衡量。  相似文献   

11.
有话直说     
承诺也要讲"有效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领导干部有的不考虑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情况,"信口开河",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期到事不成;有的工作缺乏计划,"信马由缰",承诺期内工作干到哪算哪,办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凡此种种,到头来干部失言、群众失望,致使领导干部的信用出现危机。  相似文献   

12.
近闻,有个军分区办人武干部军训班,要求每个人武部派3名干部参加。本是好事一桩,有的同志却觉得是额外负担,要求不参加者有近1/3。有的虽到了集训班,心却不定,应付了事。据了解,此类问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对池州市各县(区)基层武装部和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了解,发现专武干部不“专武”的现象有一定普遍性。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认识有偏差,不愿“专武”。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的专武干部认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兵预备役工作没有那么重要了;有的认为当专武干部发展受限制,没前途;有的认为在基层干武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各级党委和干部部门对复转干部档案的质量管理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为地方政府了解和安置复转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个别单位移交前才“临阵磨刀”,搞临时突击,致使有的转业复员干部档案材料不全,项目填写不清,鉴定评语抽象,反映不出复转干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刘丰 《政工学刊》2014,(8):80-81
工作生活中,常见这么一种现象:开会集合有的干部总是姗姗来迟,完成工作任务有的干部总要一催再催,落实规定要求有的干部总要靠敲打提醒,等等。这种"慢半拍",看上去是小事,一旦积年累月成为习惯,就会渗透到许多方面,甚至可能造成大的危害,须引起重视和克服。端正态度。有的干部自认能力强、资格老,  相似文献   

16.
问题之一:国防意识在淡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一些单位和个人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国防意识淡化。认为民兵工作可有可无。履行义务是额外负担。民兵工作排不上位置。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专武干部不钻武。民兵整组、专武干部训练有的也借故请假不参加。原因是,在专武干部看  相似文献   

17.
合同制专武干部是国家干部工作改革的产物,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管用脱节:多让或只让他们干工作,很少考虑甚至不考虑他们的前途。尽管他们有的德、才、绩工作都很出色(有些远远超过某些正式干部),但提职晋级等“好事”他们却都得靠边站。有的专武干部说:使唤你时是顶梁柱,管理你时是临时工。虽然目前已有合同制干部转正之说,但指标太少,更为严重的是,分配这些指标时,武装系统的合同制干部不能与其它系统(如财政、  相似文献   

18.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 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中,县人武部作为地方兵役机关,在县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与接兵干部共同承担着征接优秀兵员的责任。但接兵干部来自各个部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应该说绝大部分干部能严格按照征兵政策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尊重政府领导和人民群众,自觉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但也有极少数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把接兵作为索取好处的机会,有的私下向新兵家长“明码标价”;有的不听招呼进行“暗箱操作”;有的私自到歌厅酒吧风光潇洒;有的与地方女青年来往密切;有的酗酒过量洋相百出;有的游山玩水逍遥自在。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损害了人民军队的声誉。  相似文献   

19.
解决党管干部中的问题王瑞雪弄清党管干部的含义和内容,解决"不懂管"的问题不少同志对党管干部的含义搞不清,内容说不清。有的认为党管干部就是按任免权限管,基层党支部没有干部任免权.因此管干部是上级的事;有的认为党管干部就是管有问题、犯错误的干部。所以,管...  相似文献   

20.
原则是什么?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法则或准则,规范着人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可以怎样,不可以怎样。做事情一是一、二是二,一切按“规定”和“要求”办,这叫“讲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群众会说这个领导“讲原则”;有的干部不坚持原则,把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关系、个人的感情放在原则上,群众会说这个领导“不讲原则”。群众希望领导干部讲原则,反对领导干部不讲原则。当然,个别时候、个别情况下,个别人也采取不那么正当的手段,利用群众暂时对一些事情的不理解,煽动群众对坚持原则干部的不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