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今年是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65周年,特约三位专家分别从为什么出兵朝鲜、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出兵朝鲜的历史意义三个角度撰文,回顾决策出兵朝鲜的历史过程,思考出兵朝鲜的伟大意义,继承和弘扬我军敢打仗、打胜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组建东北边防军,面对"联合国军"的大举北犯,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援朝,彭德怀率志愿军出国作战。实践证明,当年中共中央出兵援朝的决策是正确的,毛泽东在这一决策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没有直接的外交关系。在新中国出兵朝鲜的判断和决策中,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反映出新中国出兵朝鲜的判断和决策过程、为抗美援朝作了广泛动员、配合了新中国出兵朝鲜的战略部署,但并没有引起美国方面的足够重视,中美两国最终在朝鲜兵戎相见。作为积极影响,《人民日报》为西方国家特别美国提供了一个熟悉和了解中国高层决策的重要途径,并在后来处理中美关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三年来,关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研究,出现了喜人的形势,出版了一大批专著、回忆录、文章等,为广大读者全面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提供了方便.但也不可否认,在这些成果中,对有些史实问题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问题中,主要有以下三点值得商榷:(一)关于东北边防军的领导人问题;(二)关于中共中央做出出兵决策的时间和周恩来总理赴苏联同斯大林会谈的内容问题;(三)关于出兵决策做出后,中共中央是否出现过决心的变化问题.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历史情况,谈一谈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迅速出兵朝鲜、入侵台湾海峡。在此危急时刻,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运筹帷幄、精心筹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战略策略:统揽全局,及早分析预测朝鲜局势;防患未然,抓紧做好临急应战准备;审时度势,夺取政治外交的主动权;主动作为,寻求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反复权衡,果断定下出兵参战决策。这些战略策略为中共中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保持战略清醒、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取得首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朝鲜战争爆发与否与毛泽东无关;出兵抗美援朝决非毛泽东为"推行世界革命"作出的决策;毛泽东没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设定"超越现实的战略方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决非个别学者所言的"只是心理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不久打的第一场战争,对中国后来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多是理论化的东西,而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外交思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并模式化。因此研究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勾勒出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决策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一、从朝鲜战争爆发到中国出兵朝鲜, 中国政策的变化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0月25日中国宣布出兵朝鲜,中国对朝鲜战争的认识和政策有一个转变过程。 朝鲜战争刚爆发…  相似文献   

8.
渡江战役是在美、英仍存最后插手中国革命之念 ,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江而治的背景下进行的。毛泽东从政略、战略和策略三个层面运筹帷幄 ,正确谋局布势 ,有效地阻止了美国出兵干涉的战略企图 ,展示了气吞山河的决策胆略和高人一筹的战争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9.
1994年俄罗斯解密有关朝鲜战争的部分国家档案以来 ,中国和外国均有学者认为 ,中共中央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是苏联压力的产物 ,主要依据是斯大林给毛泽东的两份电报和毛泽东给斯大林的一份回电。那么 ,究竟是斯大林给毛泽东施加压力 ,还是毛泽东要斯大林表态 ?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苏联压力的产物 ,还是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需要自己作出的决策 ?可以说 ,如何认识这三份电报 ,是对这些问题不同认识的分水岭 ,对这三份电报的认识不同 ,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关于1950年10月1日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和10月2日毛泽东通过罗申给斯大林的…  相似文献   

10.
在1954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对高岗、饶漱石事件作出决定后 ,就有关于高岗反对出兵抗美援朝的说法。1971年“9·13”事件后 ,又有关于林彪反对出兵抗美援朝的说法。直至20世纪90年代在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个别著作和文章中还有这样的说法。那么 ,高岗、林彪是否反对出兵抗美援朝呢 ?虽然到目前为止 ,尚未见到1950年10月4日和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出兵抗美援朝的会议记录 (据中央档案馆有关人士说 ,当时会议不让作记录 ) ,但笔者认为有关高岗、林彪反对出兵抗美援朝的说法根据不足。主要理由有以下各点 :一、在…  相似文献   

11.
1950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书记处会议或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大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那么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弄清这个问题既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王永生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抗美援朝战争,这场发生在本世纪50年代的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因其意义重大,多年来一直引发人们对其中若干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山西之役是中法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役。此役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法国侵略越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其次中国应邀出兵,目的在于保藩固圉;第三,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此役的败因主要有五:一是清廷的决策束缚了守军的手脚;二是山西守军力量单薄;三是守军缺饷械;四是越官拒绝抗法救国;五是越军倒戈相向。认真探讨中法战争第一仗──山西战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中法战争史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人大颁布出台了《兵役义务费社会统筹补助办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有效地解决了长时期存在的“谁出兵谁负担,不出兵没负担”的社会问题。笔者禁不住为浙江的这一做法叫好。 其一好:该《办法》改革和完善了由计划经济时期,通行至今的“义务兵家属优待补助金由出兵单位发放”的传统做法,用法规的形式确立了新时期现役军人及其家属享受优  相似文献   

15.
本刊2001年第15~16期刊登了《美军出兵海外八大利器一瞥》一文,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并要求刊登有关美军出兵的招法。为此,本刊特组织此稿,以餮读者。  相似文献   

16.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辉典范.这场战争的基本经验是全面科学地分析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以及各方面因素,坚持战略上藐视敌人,果断地作出出兵决策;依据战争的客观实际,着眼于战争的基本特点,从敌我双方实际出发,精心部署,适时地提出和调整战略计划,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深入进行政治动员和组织工作,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热情,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奠定了战争胜利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维护海上石油安全须有强大海上编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日本、韩国相继决定出兵伊拉克。在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的时候,东亚的盟友依然出兵,理由可能有多种。但是,行家分析,这两个资源紧缺型国家,通过出兵伊拉克,进而更多地参与战后重建,以分得中东更多的石油份额,恐怕是:七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前,在美国武装侵略朝鲜并霸占我国领土台湾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我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组织志愿军出国作战的战略决策,本文拟就这一决策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一 首先应当指出,中国决策出兵抗美援朝,是在美国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情况下被迫作出的。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半岛发生了一场惊动世界的内战,时隔一日,美国就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出发,纠合英法等 15个国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武装干涉。 9月 15日,美军实施仁川…  相似文献   

19.
有理、有利、有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队开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那么,护航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依法出兵,师出有名自古以来,军事行动都讲求"师出有名"。现代军事行动虽然在内容、形式和空间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对于出兵的合法性要求—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19日,日本防卫厅长官石破茂上午向航空自卫队航空支援集团下达了出兵伊拉克的命令。同时命令,海上和陆上自卫队做好一切出发准备,原地待命,随时听侯出兵命令。自此,25日,航空自卫队先遣队的40多名官兵开始从日本本土出发,陆续前往伊拉克巴格达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