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教育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共合作时期创建的黄埔军校,其教育实践凝结着国共两党在建军历程中办校治学育人的宝贵经验,体现了对军事教育及军队建设本质规律的深刻认识及准确把握。本文着重分析了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教育的创新实践及黄埔军校教育的基本规律,探讨了黄埔军校教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女生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正规的军事政治学校中接受革命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女兵队伍。她的诞生在中国军事史和妇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女生队的概况,社会背景特点以及其军事教育、政治教育、实践教育和军人日常养成教育的状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黄埔军校的创立及其办学特色--纪念黄埔军校创立80周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共合作和苏联的推动与帮助下,由孙中山倡导组建的黄埔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开学.这是中国军校与军队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黄埔军校办学具有创新性,其特色主要有三一是以实现三民主义为办学宗旨,在把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的同时,贯彻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相辅而行的原则;二是采取学校教学与现实斗争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锻炼成为"革命军"战士;三是依法从严治校,使整个学校管理走上法制化、正规化轨道.黄埔军校以其独特的办学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相似文献   

4.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1924年改组国民党后创办的一所训练革命军官的学校。由于其初创时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所以黄埔军校的创建也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大力支持,应该说共产党与黄埔军校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比如,周恩来曾当过政治部主任,恽代英、萧楚女、叶剑英、聂荣臻、熊雄等先后任过政治教官,军校学员中亦有许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后来我军开国的2位元帅、3位大将、8位上将、6位中将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黄埔前4期堪称国共合作的典范。而在此期间,毛泽东同志也曾和黄埔军校有过两次“亲密接触”。负责上海地区考生复试1924年…  相似文献   

5.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间进行的革命战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方军阀也相继形成。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孙中山先后组织多次北伐,均未如愿。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艰苦斗争,相继创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成立国民政府,编组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和…  相似文献   

6.
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对现代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黄埔军校的管理有其独到的一面,曾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建立的军校。笔者仅就黄埔军校的管理体制、教学管理、管理特点等方面逐一分析,作一粗浅的探讨。鉴于国共合作于1927年破裂,学校性质发生变化,管理有极大改变,本文所论限于1924年创建至1926年底的黄埔军校。一、管理体制创建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早就有此设想,1921年与马林会见时,就谈及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军校。1923年8月,孙委派蒋介石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俄考察政治及军事,…  相似文献   

7.
最后的黄埔     
本文向读者披露的是黄埔军校在大陆最后一期鲜为人知的经历。 从1924年在广州黄埔岛正式创办黄埔军校到结束,一共办了23期,毕业生超过30万人。黄埔军校随着蒋氏王朝的崩溃也  相似文献   

8.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 8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 2 0 0 4年下半年在上海市召开 ,上海市和海外学者及黄埔、欧美同学会会员 ,有关方面领导黄崇武、王卓贤、刘豫阳、朱冰玲、马克烈、毛增滇、秦量、徐振国等 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上海黄埔同学会、民革上海市委主办 ,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上海中山学社、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协办 ,议程分为专题发言和小组交流。代表们有的结合亲身经历发表了对两岸统一的观点 ,有的从学术的角度探讨了黄埔军校的历史意义 ,许多见解新颖独到 ,富有启发。与会学者围绕黄埔军校的创建、黄埔军…  相似文献   

9.
刘志丹同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炮兵科。大革命失败后,他积极组织革命军队,为发展和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刘志丹同志1903年10月4日出生于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青年时期,响应党的号召到黄埔军校学习军事,决心“走最艰难的路,挑最重的担子,过最紧张的生活”。在黄埔军校结业后,他参加了东路军的北伐誓师,  相似文献   

10.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在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州岛,故又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首创了崭新的革命制度,培育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建立了新型的革命军队,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伐战争与国民党军事力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3年的军事失败,使孙中山最终从旧的军事路线中觉醒出来,走上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行国共合作的伟大道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1924年春,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10月,组成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年底组成教导第二团,开始了国民党的建军历程。这支师法苏联红军的部队在军队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和政治部制,以从体制上摆脱晚清以来军队私有化的军阀倾向,保证军队忠于党义、以国民利益为奋斗目标的政治方向。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办这个学校,就是要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理工大学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一所上海市属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6年了月,学校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学校包融了沪江大学的美丽校园及其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视野、格局,也包融了沪江商科的发展思维;学校传承了德文医工学堂以来的百年工程教育传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传承发展"信义勤爱、思学志远"校训,以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学识抱负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3.
水新营 《军事史林》2013,(11):30-32,33,34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在大革命时期合作创办的军事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共开办六期,而其中黄埔一期和黄埔四期的学生最为著名。据不完全统计,黄埔四期生有中共党员120名,超过了黄埔一期生中的中共党员数量。黄埔四期生中的众多共产党员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  相似文献   

14.
北伐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下进行的一次武装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北伐军从1926年7月誓师出征,到1927年夏天,席卷东南各省,取胜之速、军威之盛,实为我国近代史上罕见。在这次战争中,黄埔军校师生奋勇当先,创立了辉煌的战功。北伐军的编成主要以黄埔军校师生为基础。校长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副校长李济  相似文献   

15.
近年,随着民国军事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不断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其中,以往传统的观点认为国民党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在大陆期间的军衔等级最高者是1945年晋任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的胡宗南.但是,有的研究者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运用不同史料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认为罗奇是在大陆期间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的最高军衔获得者.  相似文献   

16.
"文革"期间,"四人帮"大搞文字狱,制造冤假错案,妄想乱中夺权。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批老干部纷纷被打倒。当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谢振华将军被"四人帮"利用《三上桃峰》这出戏而打倒,受到迫害打击,蒙受了不白之冤。 笔者因撰写《谢振华传》,特意向谢振华将军了解这一冤案的来龙去脉,已88岁高龄的谢振华将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两所闻名中外的军事学校,这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广州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这两所军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曾称颂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映辉,彼此竞美的。”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革命军队的摇篮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创办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最初决策创建黄埔军校的是孙中山。孙中山先生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几十年,因…  相似文献   

18.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是一位对中国、特别是对蒋介石的发迹地黄埔军校十分感兴趣的著名记看。1955年3月19日,他到台湾访问了正在养病的蒋介石,蒋向他介绍了自己“为了建立中国统一政府的漫长斗争生涯”,其中谈到黄埔军校。蒋对办兹贝格说:“黄埔时期,我有许多杰出的学生。”并指着一位台当局要员说:“他就是黄埔三杰之一,我的前‘交通部长’、现‘总统府国策顾问’贺衷寒。”  相似文献   

19.
曾中生同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创造者之一,是我军早期的一位卓越指挥员。他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党派他到国民革命军第8军唐生智部任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长。1926年10月间,北伐军进驻武汉后,唐生智拨款  相似文献   

20.
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变迁发展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历史的侧面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来,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三个阶段。综观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内在诉求,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感召力的现实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