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毕勇 《环球军事》2008,(18):58-59
苏军1天攻下乌布里 1944年6月15日,在苏联强势攻击下,芬军只能勉强维持着第二道防线。已被突破的第一条防线上的芬军部队,为迟滞苏军的推进速度仍在顽抗。尽管在6月19日德国鱼雷艇送来了9000发炮弹,暂时压制住了苏军的进攻,但20日苏军的前锋部队已经进入了卡累利阿地峡的要冲乌布里。这让芬军十分震惊,因为在1939年的苏芬冬季战役中,苏联打到乌布里用了整整3个月时间,而这一次仅仅用了10天。  相似文献   

2.
1998年3月23日,越南河内。庄严、肃穆的梅驿烈士陵园坐落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在一块不大的灰黑色青石墓碑上,镶嵌着一幅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佩戴少将军衔的军官烧瓷遗像。墓碑前,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噙着泪水伫立着。她深情地凝视着将军的遗像,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是一次跨越42年时空的重逢。  相似文献   

3.
4月11日,安徽省阜阳市革命烈士陵园里又安放了一枚被烈士的当年战友珍藏了54年的军功章。从此,烈士陵园里又增添了一份珍贵的革命历史材料。这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记述着一段54年前阜阳籍战士刘景田烈士的感人事迹—— 1952年10月,在朝鲜战场,经过3次惨烈的激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我志愿军击退,全线向南溃败。一天拂晓,刘景田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命令,急速赶往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市南郊的燕儿窝风景区,占地面积700多亩,是国家重点烈上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大门正中镶嵌着董必武题写的“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11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进门是一条浓荫密织的大道,大道末端是可容纳数千人祭奠的广场和祭坛。祭坛上弧线排列着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五位烈上的墓碑。墓碑由北京房  相似文献   

5.
赵磊     
这样的我我是旅史馆的一名解说员,我希望用沉稳干练的风格,生动详尽的讲述,感染每一位参观者。我同时还是一名文艺兵,希望在舞台上能用最潇洒的舞姿装点青春军营。【魅力评语】你的名字烙着坚韧,你的性格带着优雅。从军两年、两次  相似文献   

6.
我1965年12月入伍,1995年2月任军分区司令员,在正师位置上已干了7年多。我觉得,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领导干部的时间更是有限,正因为快休息了,就更应该抓紧时间工作,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为部队建设多尽一点责任。 在36年军旅生涯中,我曾5次参战,3次荣立战功。我深深懂得,我的军功章,我的荣誉,是与长眠在烈士陵园的战友们,用鲜  相似文献   

7.
老山、者阴山的战斗刚刚结束,西畴县花果山烈士陵园里,来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他步履蹒跚,双手颤巍巍地捧着一杯酒,每到一座烈士墓前就深鞠一躬,声泪俱下地呼唤着烈士的名字,泪水伴着祭酒点点滴滴洒在坟前的新土中……他哽咽着说,“孩子,你为国家牺牲了,你的父母路远,暂时不能来看望你,我替他们先看你来了。我就是你的亲人……”  相似文献   

8.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一天黑夜,苏联一架飞机在德军机场上空中弹起火,飞行员跳伞逃生,正降落在这个机场上。情绪镇定后,苏军飞行员绕过敌机场勤务分队的营房,向明亮的停机处奔去。跑道尽头,停着一架德国飞机,坐满乘客,但驾驶舱里空无一人。苏军飞行员迟疑片刻,整了整他那与德军  相似文献   

9.
晨曦 《军事史林》2008,(10):19-22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后面的一片松林中,有一座坟茔,墓碑正面是一行红字“烈士蔡正国同志之墓”,后面镌刻的碑文如下: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副军长蔡正国同志,江西永新县丰田村人,生于一九零九年,一九二九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二年参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团参谋长、团长、师长、副军长等职。  相似文献   

10.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大举入侵苏联。苏军全线溃败,到12月初就损失约七百万人。然而,在莫斯科城下,苏军却创造了奇迹,第一次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把德军击退一百至二百公里。战前,德军估计苏联陆军有一百八十二个师,能用于对德作战的足一百四十一个。苏军遭受惨重损失,仍有力量进行反击,这使许多德军将领迷惑不解。德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在日记里写道:“我们过低估计了他们的力量,现在被我们发现和识别出来的师就有三百六十个!”当然,低估苏军实力  相似文献   

11.
李建国是一名退伍军人,1999年任河南省沁阳市文化局副局长。一天,他在下乡途中,听当地人说,在常平村北的一个山塄上有许多从没见过的用不规则的石头做成的墓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深深印在李建国的脑海里,他决定上山看个究竟。第二天,李建国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  相似文献   

12.
只要有战争,就有用兵的谋略。进攻需要谋略,防御需要谋略,排兵布阵需要谋略,用人需要谋略,甚至在武器装备的使用上也有谋略问题。在近代战争史上,就有不少以武器为“谋”的成功战例,一、巧用计探照灯平射显神通1945年3月,苏联红军取得了对德作战的绝对优势,大军近逼德国首都柏林,不久,苏军统帅部制定了攻占柏林的作战计划。4月17日凌晨,趁天还没亮,苏军开始了对柏林外围的攻坚战,在突破奥德河坚固防线作战中,苏军巧妙利用探照灯这个不是“武器”的武器,对德军阵地实施照射,赢得了战争胜利。其具体使用方法是:发起总攻的前一天,苏军在阵地前…  相似文献   

13.
“装甲铁拳”——苏联陆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苏联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诞生于1942年9月。这支钢铁之军可以说是苏军坦克部队的灵魂。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采取闪击战术,装甲集团部队一天就突破苏军阵地60余公里。面对此种情况,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谋划斯大林格勒反攻时认为,苏军必须有几支能快速突进、远距离独立作战的坦克大兵团,这样才能与德装甲部队进行较  相似文献   

14.
1944年4月8日8时,苏军近卫第3师在彼列科普地区向德军发起进攻,三百多门火炮对德军阵地实施了猛烈的炮火准备。9时15分,苏军发出冲击信号。这时,苏军的一半大炮停止射击,其余火炮向德军第二道堑壕转移火力,步兵在冲击出发阵地举起草人,高喊杀声,并用轻武器猛烈射击。德军见状急忙占领阵地还击。这时,苏军停止射击的炮兵突然开火,对占领阵地的德军急袭五分钟,使毫无防护的德军遭到重大杀伤。接着,苏军在炮火第二次转移后,又对第一道堑壕进行了一次急袭。由于炮火准备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难忘井冈山     
前年5月,我随全军一个学习研讨班前往革命圣地井冈山。早上6点多,我们从鹰潭出发,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中午抵达目的地。第二天,正逢井冈山下起了小雨,云雾在绿水青山间时隐时现,宛如人间仙境。按计划,我们首先是瞻仰井冈山烈士陵园。待大家来到烈士陵园时,里里外外已人头攒动。  相似文献   

16.
吴圣杰 《国防》2008,(1):80-80
凝重的战场在弥漫着硝烟的旷野上愤怒的子弹已推入枪膛年轻的生命握紧了手中的钢枪夜来了如此突然我来不及反抗已被卷入了五十年前的滚滚狼烟冲锋号刺穿了密布的阴霾枪林弹雨军魂猛觉得胸膛一阵剧痛疑是一只黑色的蝴蝶把我的身体当作花丛一吻即穿我试图再次跃起用全力射出最后一发子弹双眼丸洞穿正义的旗帜身遗憾归大地上双眼战友们踏过我的躯体像猛虎扑向恶狼我深深地感到了胜利的军旗迎风招展我的遗体被葬入了烈士陵园我的姓名刻上了墓碑擎天路人在这里模糊了双眼我的游魂微笑嫣然人应该死得重于泰山百花烂漫春风吹绿了原野大地矗立起广厦…  相似文献   

17.
时言军 《环球军事》2009,(23):56-57
苏联侵阿战争被公认为是克里姆林宫的一次错误决策,戈尔巴乔夫上任后改正了这个错误,让苏军撤出阿富汗。但苏军在当年2月撤出之前还应阿富汗政府请求进行了一次围剿“潘杰希尔雄狮”马苏德的战斗,出动了大批空军和地面部队对马苏德游击队驻地进行狂轰滥炸。结果,这次多余的战斗没有取得预定战果,反让苏军侵阿的结局更加灰暗。  相似文献   

18.
冷静 《军事史林》2006,(12):47-52
二战结束后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苏联从维护本身的威信考虑,很少透露苏军在卫国战争历次重大战役中的损失数字,尤其对战争初期遭受惨败的几次大战役中的损失数字更是缄口不提.人们只好从德国公布的数字中去猜测苏军的损失.但是德国方面的数字常常十分离谱,有时宣称在某次战役中所歼灭苏军的人数,竟然比苏联官方史书公布的苏军参战兵力还多.苏联解体之后,1993年俄罗斯公布了苏联武装力量在卫国战争各战役中的损失情况.俄罗斯公布的数字是根据苏联国防部的秘密档案资料.此时冷战已经结束,俄罗斯无需再隐瞒苏军在卫国战争中的真实损失,因此这些数字的可靠性是毫无疑问的.从俄罗斯方面公布的这些数字中,人们可以了解到苏军在卫国战争历次战役中损失的真实情况,并与德国方面声称的数字进行对比,看看德国的说法有多大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喀布尔风云     
田村 《宁夏科技》2002,(1):52-55
索科洛夫元帅怎么也没料到,苏军仅用7天就对阿富汗实现了军事占领,却要遭受9年多的折磨。事实上,从苏军攻打阿富汗那天起,便受到阿富汗人民的武装反抗。阿富汗各个民族画对强人的苏军毫不畏怯、屈服,他们拿起武器,开始了以弱斗强的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20.
(一)自1941年6月23日德国法西斯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起闪电进攻,至苏联人民英勇抗击德寇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是苏联卫国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苏军财务勤务如同后勤其它勤务保障一样,克服了种种困难,以大量的经费源源不断地保障了战时动员、部队组建、扩编和军队展开作战等各项需要。但是,在战争初期阶段,特别是在战争爆发的头三个月里,苏军在经费计划和拨款工作上也有不小的失误。首先,出现了混乱的计划拨款制度。苏军曾于1940年颁布了新的财务工作条例。在财务计划拨款方面,新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