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军信息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广泛应用了国防文电系统、区域防空指挥系统、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及快速战斗图像系统等新型信息系统与技术装备。同时 ,美军还为士兵配备了新型信息化装备 ,并大力提升原有武器装备的信息化作战效能。其最为核心的技术是网络一体化技术、全球信息栅格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海军作战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光远 《国防科技》2005,(12):65-67
信息化战争是由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电等领域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的战争。作为信息时代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其必将对未来海军作战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一体化联合作战是未来海军的主导作战样式;复杂自适应指挥是未来海军的作战指挥;体系化全维对抗将成为未来海军的主要作战对抗。  相似文献   

3.
据俄罗斯《独立报》2005年11月25 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权威消息人士透露, 为应对未来信息化战争,消除俄军软肋, 俄军将组建一个全新的兵种——电子战部队,负责研制威力惊人的电子战武器装备, 制定有关作战行动计划,指挥电子部队作战,并计划于2020年赶超美军的电子战能力。目前俄罗斯军政高层已经批准了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美军每年一度的“草原勇士”演习为背景,详细地分析21世纪陆军机动部队作战的特点及战场环境,描述美陆军为21世纪战争而设计的这支部队的结构和能力,信息在作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部队的数字化和新式武器装备对部队作战能力和战场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近几场现代局部战争来看,信息化战争已初具雏形,军事理论、军事力量构成及运用、武器装备无不闪现着信息化的光彩,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武器装备的发展进入了信息化阶段,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武器装备中,直至作战平台、弹药和士兵。装备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武器装备不仅具备应有的火力和机动力,而且具有强大的信息力,即准确的侦察探测能力、实时的信息处理与传输能力,以及良好的隐身能力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空前之高,前所未有的强大作战效能淋漓尽致地在战场上得以…  相似文献   

6.
方秋明 《国防》2003,(9):37-38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美军对新世纪军事战略、武器装备、作战思想、作战方式进行全面试验的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战争。以理性的思维审视这场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现代战争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战争实践中的大量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和数字化部队登台亮相,使战争形态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作战指挥正从机械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迈进。由此,高效灵活的作战指挥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亦呈现出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8.
李国记 《国防》2011,(10):28-29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深入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化,民兵预备役部队直接参战的机会大大减少,其建设重点由以作战为主向作战与支援保障相结合、以支援保障为主转变。现行条件下,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特点要求,增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支援保障现役部队作战能力,应主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斌  于淼 《国防科技》2005,(7):71-74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与运用推动着战争向信息化战争方向转变,催生出新的作战形式——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控制必然随之进行调整改变,呈现出自身应有的特点。一、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作战形式,指挥控制必须适时调整以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新要求1、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依托无缝链接的信息系统的信息化作战,指挥控制必须立足信息驱动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发展成熟是武器装备信息化和战争信息化的必然结果,它以信息系统无缝链接为基础,以高度共享的信息为纽带,以信息优势的争夺为焦点。实质上,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以信息为原动力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主要是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是由两个以上的军种组成的一体化联合部队在一个联合指挥机构的的统一指挥下,为完成共同的作战任务,在陆空海天电多维战场领域展开的立体同步、高度融合、协调一致的整体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是夺取未来战争胜利的必然选择,已成为现代作战和未来作战的基本表现形式。维持和适当提高武器装备原有机械化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提升信息化的能力,并确保武器装备成体系化发展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并在军事领域不断运用,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不断加速。先进武器装备创新发展是新军事革命的战略选择,武器装备作战试验是加快武器装备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模式,是我军武器装备试验模式围绕强军目标的战略转型。先进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瞄准未来信息化战争,开展武器装备作战试验必须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与管理,在具有体系对抗条件的作战试验战场环境下开展。  相似文献   

12.
魏玉祥  岳胜军 《国防》2005,(6):21-22
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不断提高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对于提高我军的整体作战能力、保证打赢未来可能面临的信息化战争,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当前,由于国家投入预备役部队建设经费不可能太多,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走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的路子,在寻找解决制约部队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对策上下功夫。突出作战功能科学编。信息化战争是科技、信息密集型的战争,赢得信息化战争无疑需要一支“科技密集型”队伍。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员的预备役人员中70%以上是科技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段端武 《国防》2005,(10):4-5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当今时代,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人类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战争形态的转变,要求国防动员的基点,必须转变到保障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来。为此,当前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动员形态要向多元动员转变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就需要什么样的动员形态。与常规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是全时空对抗、精确打击和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与此相应,国防动员应逐步转变为多元动员。一是实施多领域动员。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显著扩大,作战范围向高立体、大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军如何贯彻“基于效果作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晓辉 《国防科技》2005,(12):71-75
"基于效果作战"是美军创新的众多作战思想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现正式发展成为作战理论,并在伊拉克战争中进行了初步检验.本文主要从美军在"思维转变、结构调整、武器装备、训练演习、作战实践"的五个方面对这一思想的贯彻与落实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武器装备是军队作战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战争与军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新军事革命作为信息时代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首先表现为武器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发展。实际上,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既是新军事革命的首要内容,也是实现新军事革命的基本前  相似文献   

16.
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信息化向智能化演进,智能化建设成为陆军发展的全新阶段,必须深刻认识陆军智能化建设内涵,准确把握情报信息智能感知、指挥决策智慧运行、作战力量智成体系、战场行动自行适应、作战保障自动推送等作战需求,瞄准作战体系人机一体、作战平台智能无人、作战行动覆盖全域、指挥控制自主决策、攻防对抗自动实施、武器装备自行打击的建设目标,合理确定陆军智能嵌入发展、智能支撑行动和智能主导作战的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武器装备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新型装备的使用又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作战效能,使新的作战样式应运而生。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新一轮军事革命,使战争向以信息处理和隐形远程打击为主要特征的不同形态全面转变。 信息化战争方兴未艾 信息跻身战斗力各要素的行列,开辟了无形角逐的新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武器装备信息化,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我军编制序列组成部分的预备役部队,必须着眼与现役部队形成整体作战能力,顺应时代和战争形态发展潮流,以创新的思路和前瞻的眼光,积极推进装备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使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一、作战物资消耗巨大,后勤保障任务艰巨高技术战争的物资消耗巨大,首先反映在高技术武器装备费用的高额投入上.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使武器装备价格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地增加.据报道,海湾战争中仅多国部队投入的武器装备总价值就达1020亿美元,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投入的武器装备的价值之和.高技术战争的巨大消耗,还表现在军队人均日消耗物资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人均日消耗物资20公斤;60年代的越南战争,美军人均日消耗物资117公斤;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美军地面作战部队人  相似文献   

20.
周亮 《环球军事》2008,(7):46-47
步入新世纪后,为适应战争发展变化的需求和保持军事技术上的“霸主”。地位,美军的武器装备开始向智能化、一体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而其前不久出台的《21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则勾勒出了2020年前后美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