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599年前,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从南京启航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的奠基人。他开明开放、坚忍不拔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他生活了30多年的南京城生生不息。八一前夕,在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进入倒计时之际,我人民海军“郑和”舰开进内河港口,首访南京。在气势磅礴的钢甲楼船——“郑和”舰上,市民代表、专家学者、解放军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翻阅着近6个世纪前的历史华章,共同追寻着郑和的足迹,掀开了纪念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的帷幕……  相似文献   

2.
节日,往往作为一种精神的寄托,凝聚力量的媒介,纪念历史的载体而诞生。中国航海节,将随着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到来而呼之欲出。 2004年12月6日,在国家交通部召开的《申请国家设立“航海节”研究》课题的专家评审会上,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航海学会,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等16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郑  相似文献   

3.
重走郑和路 6月2日,武汉晚报女记者范春歌只身飞赴阿曼,开始她“重走郑和路”系列采访活动第二阶段的行程,探访600年前郑和船队在阿曼、伊朗、巴基斯坦、埃及、沙特、也门等中东六国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此次采访也是200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大型系列活动的先导。〔石〕秘密潜航据外电报道,中国海军一艘“明”级攻击潜艇于5月从青岛出发,顺利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秘密潜航,其水下行踪始终未被美国情报机构侦察到。此举显示中国海军正在改进海底作战技能。〔石〕  相似文献   

4.
1405年,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27800多名将士开始了首下西洋的航程。此后28年间,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扬帆南行,多次行经东南亚、南亚等地。600多年后的今天,"郑和"舰满载着数百名未来海军指挥军官又一次沿着郑和曾经走过的航迹,再次踏上了蓝色的征程。  相似文献   

5.
《现代舰船》2011,(6):3
在中国伟大航海家、民族英雄郑和诞辰640周年之际,以郑和名字命名的海军"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4月12-14日,对当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省太仓市进行了参观访问,并与该市联合开展了以"弘扬郑和精神,建功万里海疆"为主题的"战舰与城市"双拥共建活动,共  相似文献   

6.
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是军事史上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当前学术界多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航海等方面研究其贡献,鲜少从军事角度进行阐述.本文从郑和下西洋坚持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的军事原则,确立经略海洋、"以海屏陆"的军事战略,展现恩威并施、灵活多样的军事艺术等三个方面集中论述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上的贡献,揭示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史上的重大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郑和不仅是一位和平使者,而且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运筹帷幄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7月11日又是我国首届"航海日"。此时,中国船舶工业得到世人的格外关注。本栏目围绕船舶工业的发展,采取专家访谈、企业巡礼等形式展开论述,以期人们透过历史的长河,了解中国造船业辉煌的历史,自主创新再展宏图的未来。期盼中国船舶载着民族工业发展的重任,迎着世界经济的浪潮奋勇前进。--编者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7月11日又是我国首届"航海日"。此时,中国船舶工业得到世人的格外关注。本栏目围绕船舶工业的发展,采取专家访谈、企业巡礼等形式展开论述,以期人们透过历史的长河,了解中国造船业辉煌的历史,自主创新再展宏图的未来。期盼中国船舶载着民族工业发展的重任,迎着世界经济的浪潮奋勇前进。--编者  相似文献   

9.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队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树立了永久的丰碑。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功绩万古流芳。  相似文献   

10.
抓住战略机遇促进船舶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7月11日又是我国首届“航海日”。此时,中国船舶工业得到世人的格外关注。本栏目围绕船舶工业的发展,采取专家访谈、企业巡礼等形式展开论述,以期人们透过历史的长河,了解中国造船业辉煌的历史,自主创新再展宏图的未来。期盼中国船舶载着民族工业发展的重任,迎着世界经济的浪潮奋勇前进。——编者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7月11日又是我国首届"航海日"。此时,中国船舶工业得到世人的格外关注。本栏目围绕船舶工业的发展,采取专家访谈、企业巡礼等形式展开论述,以期人们透过历史的长河,了解中国造船业辉煌的历史,自主创新再展宏图的未来。期盼中国船舶载着民族工业发展的重任,迎着世界经济的浪潮奋勇前进。--编者  相似文献   

12.
桂志仁 《现代舰船》2011,(10):52-53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人类航海史上的一件大事,郑和的船队无论规模还是海上活动时间,在那个时代都是无与伦比的。从1405年开始,郑和奉明皇帝之命开始远航,之后28年间,七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亚丁湾畔,英国学者孟席斯更是认为郑和船队曾于1421年抵达过美洲和澳大利亚。郑和的远航以外交使命为主,并无探险和开辟新航路的任务,因为当时的明帝国并无这类需求。  相似文献   

13.
位于长江出海口的江苏省太仓市,是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 600多年前,这位明朝航海家率领水军从这里走向海洋,播撒和平友谊种子,向世界展示了明朝水军的风采。 600多年后,在郑和船队启航的古渡码头,一支身穿迷彩服的矫健队伍,年年由此誓师出征,在海上练远程支前保障、遂行多样化任务,成为一支远近闻名的海上支前劲旅。这支队伍就是太仓市海上民兵应急大队。  相似文献   

14.
明代郑和(1371~1433)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和杰出的外交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海军将领。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领一支强大的舟师,七下西洋,最远航程达6千海里以上,到达过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舟师组织严密,战船种类齐全,武备精良,航海技术先进,在当时是举世无匹的。郑和舟师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和海军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航海史和海军史  相似文献   

15.
以"兴海护海,舟行天下"为主题的2011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于7月11日在浙江舟山举行。据悉,这是我国第七个航海日,也是郑和下西洋606周年纪念日,同时还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最早的海军陆战队,目前多认定组建于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而笔者以为其时应上推至明代初期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郑和七下西洋,主要目的一是肃清逃亡海外的反明势力,巩固永乐政权;二是“耀兵异域,显示中国富强”。在漫长的七下西洋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甚至是武装冲突。没有一支装备好、素质高,既能适应长期的海上生活、进行海战,又能应付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前夕,国防科工委组织了包括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在内的近十家媒体,实地采访了沪东中华、外高桥、江南、中远川崎、大连造船重工、大连新船重工六家重点造船企业。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是我国船舶工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本刊记者将这些企业改革发展、自主创新的经验报道出来,供广大军工企事业单位参考借鉴。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各国之冠。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中国船舶工业正积极探索,开拓拼搏,自主创新,向世界先进造船行列挺进。——编者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800周年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为的先驱——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7月11日又是我国首届“航海日”。此时,中国船舶工业得到世人的格外关注。本栏目围绕船舶工业的发展,采取专家访谈、企业巡礼等形式展开论述,以期人们透过历史的长河,了解中国造船业辉煌的历史,自主创新再展宏图的未来。期盼中国船徨载着民族工业发展的重任,迎着世界经济的浪潮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9.
建设海洋强国,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装备先行。这就要求船舶工业勇担历史重任,抢占海洋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为我国广泛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提供立体化的物质保障。新的使命事实表明,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开发都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600多年前,我国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就是依托明朝强盛的造船业。没有当时先进的造船技术和雄厚的造船能力作保证,郑和远航就难以保持每次出航编队拥有舟船200艘左右的规模。近代以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人类步入航空和航天时代之前,航海是人类科技成就的集纳点,航海科技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600年前,郑和率舰队七下西洋,其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历时之久可谓史无前例,在战狂风斗恶浪的征程中,创建了代表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航海技术,凸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的科技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