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丁家琪 《国防》2005,(2):75-78
二、毛泽东临终召唤,更促使叶剑英挺身而出,主动与华国锋、汪东兴沟通,统一对“四人帮”斗争的认识1976年9月8日夜晚,毛泽东病危。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全都赶到中南海毛泽东住地,与自己的领袖作最后的诀别。叶剑英迈着缓慢的脚步,走在队伍前面。当他走到毛泽东跟前时,毛的眼睛突然一亮,轻轻地抬了抬手。可是,人老易激动,叶剑英刚看了一眼领袖,眼里就涌出泪水,视线变模糊了。领袖的召唤,他竟没有察觉。走出病房,他取下眼镜,轻轻地擦拭泪水。这时,护士跑来,对他说:“首长,主席叫您去。”叶剑英立即返回,在病床前弯下腰,轻轻地呼唤:“主席,…  相似文献   

2.
丁家琪 《国防》2005,(1):82-83
最近,一些刊物上发表的有关粉碎“四人帮”斗争的文章,史实多有不实之处。这里发表此文,希望能对读者了解那段历史事实的真相起到一点帮助作用。本文作者参加《叶剑英传》编写组工作多年,曾经采访了(包括传记组集体采访)叶剑英、汪东兴、聂荣臻、王震、许世友、宋时轮等数十位粉碎“四人帮”斗争的决策者、参与者、见闻者。撰写此文过程中又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并参阅了华国锋、杨成武、耿飚、张耀祠、武建华等的回忆文章。本文首次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情况,文中的史实均有采访记录和档案资料作依据。我们拟分四次连载全文。  相似文献   

3.
朱楹 《军事历史》2004,(4):62-64
我在粟裕同志身边工作了十多年,曾多次陪他外出考察,每次考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其中记忆最深刻的是1975年初夏赴华东进行的调研考察。那时,正是“四人帮”猖狂活动、到处伸手,并力图插手军队之际。以叶剑英、邓小平为副主席的中央军委对“四人帮”插手军队的阴谋十分警惕。他们委派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的粟裕赴华东,公开目的是对南京军区几个部队作调查,实际上是实地观察、了解“四人帮”插手军队的动向,摸清部队的实际情况,同时相机对一些老同志打招呼。1975年4月17日下午,我们乘火车从北京出发,随行的有军事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慕安 《军事史林》2007,(2):11-19
张廷发,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18年4月9日出生,福建省沙县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东进战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空军参谋长、空军政委、空军司令员。他智勇双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空军建设作出过杰出贡献,特别是在担任空军司令员和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完成了叶剑英、邓小平关于保卫空军领导权不被“四人帮”夺去的重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委员。  相似文献   

5.
战争轶闻     
叶剑英救“驾”遵义会议后,党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在遵义附近与敌人兜圈子。一天,中央机关行军到一条山谷时,北面山坡上敌军一个连的兵力突然猛烈开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在敌射击圈内。过了一会儿,敌军冲下山来,高喊:“活捉朱毛!”千钧一发之际,叶剑英率队从后面赶了上来,当即下令:“通信排跟我来!”通信排迅速冲上南面的山顶,集中火力向北边压下来的敌人还击。敌军遭到阻击,摸不清底细,不敢再往下冲。双方对峙了一阵,敌军退去,中央机关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6.
1939年,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压迫中国政府投降,曾先后在中国各地实施狂轰滥炸。其中,“陪都”重庆则是轰炸的重点。 6月的一天,山城重庆赤日炎炎。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邓颖超等人冒着酷暑,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二楼紧张地工作着。 突然,“呜——呜——呜”,空袭警报的鸣叫声响彻山城。整个重庆一下子炸了锅,人们纷纷向附近的防空洞涌去。八路军办事处警卫科长邱南章听到警报后急步跑上二楼,催促  相似文献   

7.
叶剑英平定香洲兵变杨帆1925年4月25日零时,时任建国粤军第2师参谋长的叶剑英刚刚入睡,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他惊醒。叶剑英穿好衣服,急忙跳下床,一位参谋推门而入,慌慌张张地报告说:“参谋长,莫应等人在香洲发动兵变,将陈雨墉、李公剑等25人当场杀害...  相似文献   

8.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的郝彭征在《中共党史研究》(双月刊 )第 4期上撰文说 ,在我党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左”倾错误 ,其中有四次曾被当做右倾或被称作形“左”实右、假“左”真左。如林彪集团覆灭后 ,在批林过程中认为林彪集团不是极左 ,是极右 ,因而只许批极右 ,不许批极左。再如“文化大革命”后期 ,“四人帮”集团继续推行极左路线 ,阻挠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粉碎“四人帮”后 ,许多报刊文章称“四人帮”的路线是“假左真右”。文章认为 ,这些本来都是典型的“左”倾 ,却被误认为是“右倾”、“形左实右”、“极右”、“假左真右”等 ,因而无一…  相似文献   

9.
7月23日,以色列国防军发动对加沙地带行动——“护刀行动”进入到第16天。以暴制和武装对抗,让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巴方至少有600人死亡,3600多人受伤。仅20日一天,就有1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这一天因此成为5年来加沙“最血腥”的一天,而以军也有28名士兵和两名平民丧生。  相似文献   

10.
叶剑英与毛泽东的诗友情杨帆毛泽东和叶剑英在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岁月中,建立起了旷世友谊。这种密切关系,不仅是一般的朋友关系,它比战友之间、私人之间的情谊还要进一层,他们还有诗友之间的浓重情谊。这两位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心有灵犀一点通”,不...  相似文献   

11.
1986年,合众国际社在一篇关于叶剑英的评论中,称叶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领导人。的确,叶剑英元帅的一生艰难曲折,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他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英勇无畏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战斗品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超谋略和指挥艺术,早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初创时期,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2.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玉林1927年7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可这几天他怎么也兴奋不起来,他正想方设法排除摆在他面前迫在眉睫的种种危难。这个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紧步蒋介石的后尘,大批屠杀共...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练兵”高潮的掀起,广大官兵十分注重抓好军事技术和战术的训练,但有的官员却或多或少忽视了身体素质训练在军事斗争准备中的重要性。1961年叶剑英同志在广州军区训练会议上指出:“政治觉悟、军事技能,要有一一窍不通的物质基础去显现它、发挥它,同样的觉悟和技能,身体健康的人就能把任务完成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素有儒将之称的叶剑英元帅可谓一颗耀眼的智多星。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些重要职务同他的名字紧密相联。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为人民解放军参谋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心血。一、立足战争实际,致力于人民军队参谋部的建设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叶剑英一向把参谋部的工作视为保证军队胜利的枢纽工作。他认为:司令部是军队组织至关重要的部门,是军队的领率机关和指挥中心。军队的管理教育、军事训练和作战指挥等都需要司令部来具体的组织与实施,一切军事计划只有通过司令机关才能实现。因此,他在几十年的参谋长生涯中,总是敏锐地关注战争的特点、进程和需求,及时落实和调整参谋部的组织机构与业务制度,从而使参谋部能够充分发挥“领率”与“指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45年12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受命来中国“调解国共军事冲突”,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政府代表和中国共立党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成立了由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和由国民党代表郑介民、共产党代表叶剑英、美方代表罗伯逊组成的北平军事调处执竹部,负责调处国共双方的军事冲突。军事调处执行部下设36个“调处小组”,分赴各军事冲突地点进行调处。军调部成立后,美国仍积极协助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同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1月29日美国正式宣布退出“调处”,公开援蒋,2月21日中共驻北平军调部人员被迫全部返回延安  相似文献   

16.
金秋送爽,迎来了又一个枫叶着红的季节,叶剑英元帅就是在去年的这个季节逝去的。我重读了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叶剑英传略》,为叶帅在我国革命斗争中光辉的战斗经历所激励,脑际里再现着“文化大革命”中叶帅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斗争的往  相似文献   

17.
“一穷二破三走人、年年都是后一名。”这句顺口溜是贵州省紫云县人武部3年前的真实写照。3年后,紫云县人武部就跨人了省军区的先进行列。盛夏的一天,笔者来采访时,干部职工无不感慨地说:“这是党委‘一班人’艰苦创业、励精图治的结果。” 2001年.部里的家底经费不到3000元,办公楼设施陈旧简陋,民兵训练基地破烂不堪,民兵武器仓库在山沟里,有近一里的路不通车,干部不安心工作的现象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大以后没有成立新的中央军委,没有也不可能沿用中共九大之后产生的中央军委。因此,当时的中央军委只是一个名义,并无具体的组织实体。这是"文化大革命"长期混乱导致的结果,反映了林彪事件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叶剑英等军队老干部与"四人帮"之间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25日一天,俄罗斯接连发射两枚弹道导弹,其中包括从位于巴伦支海水域的“图拉”号核潜艇上发射一枚RSM-54(北约代号SS-N-23“轻舟”)潜射弹道导弹,以及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一枚RS-24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发射都取得了成功。俄罗斯最近表示,在2008年将至少试射11次洲际导弹,2009年后的试射频度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倍,从而”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俄罗斯核威慑力量都不被削弱”。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训练要走在现代战争的前面”——叶剑英军事训练思想概述都国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经过肃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部队和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结束了战争状态,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新时期,军事训练成为军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军事训练究竟怎么搞,是局限于现有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