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前,洪秀全即萌发“太平”思想,并欲将“太平”作为奋斗目标。一八四三年,洪秀全作《原道醒世训》,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描绘了一幅蓝图:“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几何乖离浇薄之世,其不一旦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也”。篇末附七律一首,末句云:“各自相安享太平”。“太平”二字不仅包含着太平天国领袖建立“太平之世”的理想,还包含着太平天国领袖团结天地会群众的愿望。据范文澜同志考释,“在天地会中,‘太平’二字有特殊  相似文献   

2.
获得2012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的华裔马来西亚商界领袖郭鹤年,在给年轻人的寄语中讲到:“有句名言叫作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我看来,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相似文献   

3.
徐铭远 《环球军事》2014,(18):42-43
今年6月29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简称“伊斯兰国”,指定其首领巴格达迪为“哈里发”,即全球“穆斯林领袖”。“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攻城略地,其气焰之嚣张、手段之残暴,令人发指。令国际社会费解和担忧的是,在“伊斯兰国”等伊斯兰极端组织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籍军团”,其中不乏来自‘西方世界”的公民,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代,晋国魏舒把车兵改为步兵,即所谓“毁车以为行”(《左传·昭公元年》),此举使晋国在大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取得了大捷。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宰相房琯在陈涛(陈涛斜,今陕西咸阳市东)平安史之乱,搬用一千多年前车战战法,损兵折将,几乎全军覆没。这两次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创新则胜,墨守陈规必败。春秋时代是车战时代,同时又是徒兵由附属车兵向独立的步兵兵种演变的时代。因此,提高机动作战能力,将车兵改为步兵,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公元前541年,晋国的中行穆子(荀吴)在大原打败了无终和各部狄人,就是由于重视了徒兵的缘故。筹划作战时,魏舒建议说:他们是徒兵,我们是车兵,两军相  相似文献   

5.
克伦威尔的作战指挥艺术宋华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85年),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戎马半生,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有“常胜将军”之称。在他的军事生涯中,马斯顿草原大战和邓巴尔之战,是其作战指挥艺术的两部杰作,最富...  相似文献   

6.
丁家琪 《国防》2005,(2):75-78
二、毛泽东临终召唤,更促使叶剑英挺身而出,主动与华国锋、汪东兴沟通,统一对“四人帮”斗争的认识1976年9月8日夜晚,毛泽东病危。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全都赶到中南海毛泽东住地,与自己的领袖作最后的诀别。叶剑英迈着缓慢的脚步,走在队伍前面。当他走到毛泽东跟前时,毛的眼睛突然一亮,轻轻地抬了抬手。可是,人老易激动,叶剑英刚看了一眼领袖,眼里就涌出泪水,视线变模糊了。领袖的召唤,他竟没有察觉。走出病房,他取下眼镜,轻轻地擦拭泪水。这时,护士跑来,对他说:“首长,主席叫您去。”叶剑英立即返回,在病床前弯下腰,轻轻地呼唤:“主席,…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军事史 ,“正己化人” ,是历代兵家进行教化的一项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正己化人”就是指将帅必须首先端正自己 ,然后再去教育感化部属。黄石公《三略·下略》中指出 :“舍己而教人者逆 ,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乱之招 ,顺者治之要。”诸葛亮在《将苑·厉士》中说 :“先之以身 ,后之以人 ,则士无不勇矣。”可见 ,中国历代兵家已把“正己”看作是衡量将帅人格力量的重要内容 ,把“正己化人”视为治军的根本大计 ,把能否做到“正己化人”提高到治人、治国的根本战略高度。古代兵家特别强调“正己化人” ,固然与中国封建社会不重视制度治…  相似文献   

8.
陈胜     
陈胜(?—前208年),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出身雇农,为我国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等900多人被征调去屯戍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路上被大雨阻止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不能按期到达戍边。按秦律,这是犯了杀头之罪。陈胜认为:与其等死,不如举行起义。他和吴广等一起分析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形势,决定起义反秦,从此点燃了封建社会里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陈胜领导农民起义后,提出了“王侯将  相似文献   

9.
“当官不轻松,轻松不当官”。当官应铭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然而当前,少数领导干部却遗忘了当官之本、淡忘了当官之责、健忘了当官之要,热衷于“身忙”,必导致“眼盲”,乃“病”起“心茫”。“身忙”之象。大部分人对“忙”的认识都是积极正面的,它说明一个人正在创造价值,代表这个人的重要性。为了工作“白加黑”、“5+2”,“忙并快乐着”。但还有少数人忙于奔场应酬、忙于吃请请吃、忙于觥筹交错,一天到晚一个场接一个场地赶,一顿饭接一顿饭地吃,一杯酒接一杯酒地喝;忙于享乐享福、忙于笙歌艳舞、忙于按摩打牌,荒诞奢侈、玩之成瘾、夜不归家,“忙并肤浅着”。同样都是“忙”,一方把时间和精力“忙”在工作上,感受着快乐,另一方“忙”在追求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必将被世人唾之骂之。  相似文献   

10.
记载孔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天,子张问孔子,一个做官的人应该如何从政呢?孔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意思是说,要做好官,就应该“尊五美”而“屏四恶”。所谓“五美”,一是“惠而不费”。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就是说,一个做官的人,掌握一定限度和范围的权利,做一些关系老百姓利益的好事,并在自己的权限之内,是举手之劳的事,为什么不做呢?“身在公门好修行”,能办又不费什么力气,就应该办。二是“劳而不怨”。“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一个做官的人,既然选择了为民做主的仕途之…  相似文献   

11.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赵良进谏商鞅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千人之诺诺 ,不如一人之谔谔”。诺诺 ,是指唯唯诺诺 ,无原则的恭维顺从 ;谔谔 ,则是指直话直说 ,敢于直言争辩。其含义是 :只知道趋炎附势 ,凡事“是、是、是” ,“对、对、对” ,即使有一千人之多 ,也不如一个敢讲真情实话的人。可见讲真话之不易。我以为 ,上级或领导肯听、愿听“谔谔”之言是下级或群众肯讲、敢讲“谔谔”之言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下级或群众 ,敢讲“谔谔”之言很不容易 ,需要一定胆量和勇气。因此 ,上级或领导一定要从部队建设和发展大局出发 ,做到善听“谔谔”…  相似文献   

12.
一要真情做。不要用大话来“哄人”。经常性思想工作如果只图形式,讲大话、套话,或者空话连篇,不但会被工作对象认为“虚”,而且会使工作对象感到“远”,还会被说成是为了做思想工作而工作的例行公事。只有用真情打动人,才会使人既看到理论之“竿”,又看到行动之“影”,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哄骗人的,而是教育人的。做思想工作只要克服  相似文献   

13.
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用人之长 ,更要学会用人之“短”。美国有位女专家叫波特夫人 ,善用人之“缺点” ,她让线性思维又很热情的人 ,去做技术培训教师 ,因为他乐于教书 ;让线性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 ,去当警察 ,因为他爱管闲事 ;让系统思维而又热情的人当领导、顾问 ,因为他既高瞻远瞩又埋头苦干 ;让系统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去当工头 ,谁干得怎样 ,他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做到了各得其所 ,各避所短。在一般人眼里 ,“直来直去”、“吹毛求疵” ,也许都是“缺点”、“短处” ,但在波特夫人眼里 ,这些“缺点”和“毛病”同时也是“长处”…  相似文献   

14.
“一步之差”说开去李火毅由“一步之差”说开去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对“保护环境、爱护花草”的标语牌视而不见,就为了抄近道少走一步而不惜踩坏花草;有些人对“此处严禁倒垃圾”的警示不屑一顾,就为了省一步路而把垃圾丢得满地都是;有些人对“排队上车”的...  相似文献   

15.
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在道光朝“台湾之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穆彰阿与耆英、伊里布、黄恩彤等人内外联手制造了“台湾之狱”。与达洪阿相比,姚莹是“台湾之狱”的主要受害者。  相似文献   

16.
误人贤人与尽人●陆伯约中国有好多人才,因为没有遇到“明主”,而被误了。三国时代,袁绍手下的一大批人才,就是被袁绍误了。袁绍出身名门,自高祖父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讨董卓时,一度被奉为领袖。袁绍消灭了公孙瓒之后,合并北方四大州,拥百...  相似文献   

1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抓住这一本质与核心,就必须谋求摧人之能、聚人之力、解人之难的方略。以教育培养人为本,把能力素质化作军分区建设的“动力源”。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以人为本的目标结果,也是个人发展进步的保证,更是军分区各项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军分区落实新编制后,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干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将军的隐秘与领袖的疑惑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之后,一路向北疾进直指川康。国民党调集重兵对红军加强围追堵截,企图寻机一举歼灭之。为避实就虚,红军决定通过彝区进入川康。 蒋介石细观局势后,便松了一口气,口出狂言,断走红军难以通过地形险要、江河阻隔、彝汉矛盾重重又语言不通的彝区,坚称“朱毛必步石达开之覆辙无疑”,并下亲笔手谕“勤勉彝民番族,协助剿匪”。 然而,红军在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闪电般的“彝海结盟”之后,安然无恙地通过了彝区,从而乘势抢渡大渡河,飞夺沪定  相似文献   

19.
在国民党历史上,蒋介石曾有过所谓“五虎将”、“十三太保”。人们或许不知道,国民军领袖冯玉祥手下也有他自己的“五虎将”和“十三太保”。 1922年冯玉祥就任河南督军后,所部第11师扩  相似文献   

20.
古巴一些媒体称劳尔为“首领、领袖、同伴和男子汉”,将“引发我们的热情,在未来数十年里指引着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