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厚明 《政工学刊》2013,(11):69-69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表演大师临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他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相似文献   

3.
不淋一人     
《兵团建设》2014,(15):48
正古代禅师教诲弟子用心良苦,为了启迪他们早日顿悟,往往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考验弟子的回应,从中探出其参悟程度。有位禅师对众弟子说道:"‘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你们要认真参详一下,把各自的心得说出来。"禅堂里的弟子们念着这半首偈子,议  相似文献   

4.
一位大师隐居山中,平日一边参禅,一边研习武术。想跟他学习武术的人络绎不绝。一日,一群人相约上山拜访大师,行至半路,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他只挑了很少的水,两只木桶只装了一小半。众人不解,大师武功盖世,怎么挑不起两桶水呢?大师道:"挑水之道并不在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5.
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经他双手一番雕琢,立刻就变成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威风凛凛的猛狮,有云中翻滚的祥龙,有惟妙惟肖的玩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堪称一绝。难怪全国著名书画家徐悲鸿大师的再传弟子都本基看了他的作品后当即题词:"造化之功,神手之力,神也,妙也!”他就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泥塑代表性传承人、民间手工艺泥塑雕刻艺术大师、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下洼村民兵连指导员玄绪东。  相似文献   

6.
榜样的标准     
正孔子门下有个鲁国弟子,名叫子贡。子贡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便自己掏钱将他赎了回来。当时,鲁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若发现本国人在他国做奴隶,只要出钱赎回,赎金可由国库报销。但是,子贡却认为自己家境富裕,不去报销才更显得道德高尚。于是,他当  相似文献   

7.
寻觅,寻觅……近三个月来,我两次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不停地寻觅一位高风亮节,令人敬佩的大师。怎样描绘我心中的“雕像”?起初听说,他是一位鬓染秋霜、身材伟岸、开朗豁达的人,他是位温文尔雅、秉性刚毅、气度非凡的学者。我冒着酷暑、雨天打着伞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徘徊,到理学楼内的航天学院光电子研究所、电机楼的地下实验  相似文献   

8.
雪后的早晨     
盼了一个冬天的大雪,竟然到了初春才下,霏霏扬扬的鹅毛大片下了一个长夜,万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清晨,一股清爽的风儿迎面扑来,沁人肺腑,醉人心田。是出自哪位大师的丹青银笔?竟然点画了这个三线厂的古朴视野,让人赏心悦目,情窦顿开。一只争强好胜的公鸡先生,...  相似文献   

9.
周宾  关大学 《军事经济研究》2010,(2):F0003-F0003
2009年12月8日至9日,军队系统“中国烹饪大师、名师”认定活动在京举行。这是继2006年军队首次“中国烹饪大师、名师”认定活动以后第二次在军队评选烹饪大师和名师。经过资格审查、技能操作、现场理论答辩和中国烹饪协会专家组严格审定,来自部队饮食保障一线的炊事员21人荣获“中国烹饪大师”称号,29人荣获“中国烹饪名师”称号。这次认定活动,对于推动部队烹饪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孔子的弟子曾子的一句名言。在《论语》中还有不少孔子对自省的精辟阐释,比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古至今,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注意随时省察自己的内心,以是克非,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哲学家指着一片荒芜的草地问众弟子 :你们谁有办法使这块草地不再杂草丛生 ?弟子们便争先恐后的各抒己见 ,有的说用火烧 ,有的说用锄头锄 ,如此等等。哲学家只是笑笑 ,让他们明年此时此地再相聚。一年后 ,弟子们准时来到集合地 ,左等右等不见哲学家的踪影 ,而原来的草地只见麦浪滚滚 ,不见杂草一根。这则故事对我们颇有启迪和教益作用。广大青年官兵在成长的过程中 ,会受到方方面面 ,不同渠道的影响。青年官兵 ,特别是十八九岁的战士 ,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和成长阶段 ,处在人生的“断乳期” ,思想还不够成熟 ,是非观念还不够明确 ,他…  相似文献   

12.
苑兰起 《政工学刊》2004,(12):29-29
古时候,一位日本剑道大师有三个儿子,都在学习剑道。有一天,大师想测试一下三个儿子对剑道掌握的程度。他在自家门帘上放置了一个枕头,只要有人进门时稍动门帘,那枕头就会正好落到头上。大师先让大儿子进来,大儿子在走近房门时,就已经发现了枕头,于是他将枕头取下,进门后又放回原处;二儿子进门碰动了门帘,但他看到枕头落下时便用手抓住,又放回了原处;最后,三儿子急匆匆地进门,那枕头直奔他的脖颈而来,就在枕头砸到脖颈时,他挥剑将其斩为两截。测试完毕,大师进行了讲评。他对大儿子说:“你已完全掌握了剑道。”对二儿子说:“你还要苦练才行。…  相似文献   

13.
中华妇女第一人中共第一个女党员是缪伯英中共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是向警予解放军第一个女将军是李贞第一个女省长是顾秀莲第一个女大学校长是吴贻芳第一个女留学生是金雅妹第一个女大使是丁雪松第一个国际象特级女大师是刘适兰第一个女性“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是谢思明第一个...  相似文献   

14.
由孔子的宽容说开去王胜勋两千多年前,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到卫国后,国王灵公有位美丽的王后南子,她极其仰慕孔子的广博学识,便要替灵公迎接孔子一行。得到应允后,南子穿着入时,光彩照人,乘车来到城门前。孔子见卫国派人来接,忙下车施礼。没想到南子上前说:“请...  相似文献   

15.
珍爱批评     
戏剧大师梅兰芳在唱《杀惜》这出戏时,观众席上一片喝采。唯独一位老者喊道:“不好、不好”。戏散后,梅大师把老人接到家中,待如上宾,毕恭毕敬地听取老人对这出戏的意见,不但改进了戏调,还与他结为挚友。梅大师懂得“好药虽苦能治病,好语刺耳能修身”的道理,视批评为珍宝,闻过则喜,表现出良好品德修养和大度的胸怀。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由此看来,人的一生中,离不开批评,尤其是在酒绿灯红的诱惑面前,批评对于帮助自己发现问题和不足,改正错误,防止走向邪路…  相似文献   

16.
他是参加全军、全国及至世界烹饪竞赛最多、获将最多的厨师,被誉为“世界烹坛第一人”。他是我国第一座饮食文化博物馆的创办人,倾其所有为中国的饮食文化树碑立传。他是全军创造“仿真菜”最多的厨师,被趣称为“造假高手”。他是全军唯一的一位大校厨师,为军内外培训厨师1500多人,他就是沈阳军区联勤部著名烹饪大师——李春祥。  相似文献   

17.
范仲淹在镇守杭州时,门徒弟子得知他要退休的消息,建议他在洛阳修建住宅,以安度晚年。他听后语重心长地对弟子们说:“每晚就寝时,我都要合计自己一天的俸禄和一天所做的事。如果二者相当,就能够打着鼾声熟睡;如果不是这样。心里就不安,闭目也睡不着,第二天一定要做事补回来,使所作所为对得起朝廷的俸禄。如今我之所以打算退休,就是因我年老体衰,精力有限,能为他人所做之事一天比一天少。对不起百姓,对不起俸禄。营造安乐窝,岂又能安乐?”  相似文献   

18.
技击大师     
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人武部院内,民兵侦察分队正在进行擒拿格斗训练。只见一位剑眉虎目、粗壮结实的中年教练边讲解,边示范。一言一语,精辟透彻;一招一式,虎虎生风。“这位教练的功夫真不一般!”旁观的人交口称赞。岂止不一般,堪称技击大师呵!当我了解了这位教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军事教研室主任徐友安的传奇经历,发出这样的感叹。  相似文献   

19.
武警新疆塔城边防支队运输队中士李凤立,10岁开始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习武,为少林寺俗家弟子。20岁从少林寺应征入伍。入伍7年来,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部队内部组织的文艺演出和集体活动,丰富了官兵生活。2008年7月6日凌晨5时许,李凤立在巡逻途中,赤手空拳制服一名特大凶杀案犯罪嫌疑人,立个人三  相似文献   

20.
韩东 《国防科技》2002,(8):96-96
桑托·杜蒙(1873-1932年)是欧洲第一位制造出能转弯飞行飞艇的人,第一位驾驶飞艇绕埃菲尔铁塔飞行一周的人,第一位在欧洲实现动力飞机飞行的人,也是世界上第一架超轻型飞机的设计制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