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宣金学 《政工学刊》2013,(10):78-78
对很多人来讲,早晨起床时总是要在两个“时钟”之间挣扎、煎熬一番。一个是吵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可以当催眠曲听的闹钟,另外一个,则是听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到的“生物钟”。  相似文献   

2.
在美丽的汾河西岸,坐落着一个拥有上万名职工、创造过无数全国乃至世界第一的大型国有企业——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在该集团民兵高炮连,有一位"老民兵"的事迹被广为传颂。他叫林克西,今年52岁,脚穿49号鞋,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大脚老兵"。  相似文献   

3.
妻子范一,小我三岁,却比我早一年毕业,是武警江苏张家港边防检查站一名普通的检查员。确定恋爱关系前,我一直都在犹豫到底该叫她师姐还是叫她学妹,直到"一姐"这个称谓不胫而走,我也就随着大家叫她声"姐"。这让她至今津津乐道,占尽了我的便宜。"电话粥"煲成了"口语课"我和范一是在军校时的一次接待亚非拉美外宾的外事活动中相识的。认识她之前,我就知道她英语不简  相似文献   

4.
这就像玩网游一样,有的人为称霸江湖做第一,有的人喜欢盈利赚钱为生计,也有的人只为无聊消遣交朋友,可无论如何每个人有一个目标却很重要,投身军旅更是如此。他开始是我的新兵连班长。那天一踏进营门,就看到他笑嘻嘻地过来帮我们提行李。分班的时候比较戏剧性,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他抽到了我,于是成了我的班长。他叫余康力,我在他班上待过三个月,提起他,让人想到的就是网络游戏,他常说:玩游戏不算什么,但他能把虚幻世界的文化寓教于乐,带兵教学的理论确是一份别具一格的本领。记得第一次班会我们班就比较特别。班长问我们当兵的目的是什么?大家一一发言后他说:"这就像玩网游一样,有的人为称霸江湖  相似文献   

5.
要问他为啥叫"陈叨叨",班里顿时就炸开了锅。重庆璧南河畔有个装甲团,团里有个"纪律模范连",连里班长陈超超,大家称他"陈叨叨"。个头矮,眼睛小,满脸堆着笑。一口贵州腔,活像王宝强。要问他为啥叫"陈叨叨",班里顿时就炸开了锅。上等兵李志翔抢先说道:"前段时间他休完了假,回到连队后他满是自豪地在我们面前‘叨叨’他家乡的新变化——村里修通了公路,回家的时间足足缩短了2个多小时,家家用上了太  相似文献   

6.
戈壁稻香梦     
这几座沙丘,被人称为吉林省西北部“小戈壁”,它属双辽县玻璃山乡的地界儿,它与科尔沁草原相接,却没有草原和牛羊。一辆毛驴车,从骆驼岭延伸下来的沙路上缓缓地行走。赶车人叫刘天启,复退军人,基干民兵。在部队当兵时种了两年水稻,他爱上了种水稻这行当。他心中装着一个梦,他要实现这个梦。 1986年底他当上了村长。这期间从黑龙江来了一位朝鲜族种水稻的能人吉昌健。实现几代人的梦想——戈壁滩上种水稻,刘天启与吉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严肃指出,我们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这一告诫使人震撼,更催人深思。由此想到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有个叫安泰的英雄,母亲是地神盖娅。他力大无穷,在与敌人决斗遇到困难时,便往地上一靠,立即产生新的力量。敌人看到了他力量的来源,就设法把他与地面隔开,在空中把他掐死。  相似文献   

8.
"无头发、无存款、无老婆","三无"老周不仅是大家经常调侃的对象,也是同事打心眼里敬佩的一个年轻教员。老周本名周溥泉,大光头、小眼睛、体格壮,是空军工程大学空管领航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员。同事部说他,看上去五大三粗,但却心思细腻、心地善良。要说他有什么特别之处,请大家往下看——老周其实并不老,年龄只有34。但大家都喜欢叫他"老周",因为他不仅看上去显得老成,而且干的事情也与他未婚的身份很不相符。没个老婆却有一群孩子。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相似文献   

9.
<正>初见老刘,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那天做完入职相关培训后,每个部门的新员工都被自己未来的领导领走,去对应的部门报到,在部门主任办公室我见到了老刘。他身材高大、瘦削,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深色长裤,瘦长的脸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镜片像厚厚的啤酒瓶底,不苟言笑,完全契合了我心中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怯生生地喊了声"刘老师好。"他点点头说:"大家都叫我老刘,叫我老刘就行,叫我刘老师我还挺别扭。以后你就是我们组的一员了,欢迎你!"说完他抬脚就往外走。我有些不知所措,望向支部书记,支部书记说:"老刘话不多,业务能力很强,人也很好,你以后跟着他好好干吧。"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话说某梳子商欲招聘营销员,结果,一下子涌来数百人。他在众人面前说,我要求大家推销梳子,不是在一般的地方推销给一般人,做一般性推销的人我早已物色好了。他这样一说,大部分人走了,只留下3个人。梳子商就叫这3个人到和尚庙去推销梳子。第一个人只推销出去了1把。他到和尚面前去推销梳子,和尚们认为他有意讽刺他们没有头发,因而遭到追打。落荒而逃的路上,他碰到一个小和尚挑水回来,正在树下纳凉搔头皮,他随手递上一把梳子,小和尚感到很管用,就买下了。  相似文献   

11.
正每次巡逻到界碑时,捷尔塔总要将界碑擦拭一遍,他说这是他神圣的职责时间:10月2日。地点:农五师八十四团乌图布拉格沟夫妻民兵哨所。人物:蒙古族护边员捷尔塔和他的妻子、女儿。关键词:神圣使命。场景一:一大早,哨所背后的阿拉套山还没苏醒,边境护边员捷尔塔就起床忙碌起来。他今天要干的事很多。——今天是"双节"黄金周的第三天,地处边境的乌图布拉格沟的风景是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元月10日,上级领导机关的5名同志在丽江古城参观考察时,一名领导看到古城纳西族建筑的屋顶上镶嵌着一个神似猫头的东西时,感到非常奇怪,问了身边的几个人都说不清楚。这时,随行的丽江森林支队一个二级士官驾驶员介绍道:"首长,这叫瓦猫,纳西族建筑房屋时都要放置在上面,有着驱邪镇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毛毛雨要升级做妈妈了!这对于每天沉浸在编辑业务中的我们来说可是件大喜事,因为我们又多了一个调侃的话题。"毛编辑,你这腿是吃成这样还是肿成这样?""毛编辑,你看起来好像个人肉馅的饺子哦!""毛编辑,娃出来了,长得像你老公可咋办啊?!"面对所有疑问,毛编辑都一句话:"讨厌啦,你们!!!"说归说,大家对毛编辑都是照顾有加,出门怕摔着,走路怕扭着,准妈妈要是没饭吃,就到各家去蹭饭。现在的毛编辑被编辑部养得白白胖胖。这不,那天编辑部集体外出公干,准妈妈感慨万千:"带  相似文献   

14.
齐桓公现象     
《兵团建设》2013,(12):47
齐桓公在治国上依靠管仲,率先成就霸业,这是他明智的一面。然而,他还有另一方面鲜为人知——他喜欢溜须拍马抬轿提鞋的小人。第一个小人名叫竖貂,此人原是桓公的"幸童",就是"男宠"。第二位叫易牙,桓公一次戏言,不知人肉何味,次日,易牙就杀了自己3岁的儿子,亲手蒸给桓公吃。第三个叫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齐伐卫,卫国派来做人质的。当管仲病重卧床时,曾特别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这3个人出宫,不然他们必然为乱。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3人出宫。但离开小人,桓公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缺少刺激,觉得活着没劲,于  相似文献   

15.
他的朴实,总能触碰到群众心坎最温柔的地方,那分感觉是感动;他的真诚,总会让群众在无助的时候看到希望,那种力量是坚持。他叫张骞,是盘锦市边防支队赵圈河边防派出所一位普通的责任区民警,年纪大的叫他"这孩子",年纪相仿的人喊他"小张"。"这是朱舂明家。""这是张宝库  相似文献   

16.
西出南昌40公里,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大型综合垦殖基地——国营云山垦殖场。在这里人们都知道有个“武装迷”。他,就是垦殖场人武部部长陈玉毛。大家爱称陈部长叫“老阿毛”。人们问到他为什么那么迷恋武装,一辈子和武装打交道,他总是乐哈哈地说:“别看我年近半百,两鬓斑白,可手一摸到枪,浑身就来劲,我这一辈子和武装工作拉扯不开哟!”  相似文献   

17.
这年头真什么怪事奇事都有,只听说过有人戒烟戒酒戒荤腥,但从来没听过有人要戒话的。这可是一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爆炸性新闻。不信你看:昨天,在全连军人大会上,王连长拍着胸膛告诉官兵们,他要戒"话"了,并让大家当他的言论"监督员"。真是叫人纳闷了,王连长这人平时话不多,而且句句都经典很有威信,为啥突然想起要戒"话"了。经打听,故事的前因后果原来是这样的:一个星期前,快30岁的王连长奉母命前去相亲,这大小伙子和小姑娘相见后,立马一见钟情,深深被对方身上独特的气质所吸引。当他们来到公园花亭下入座后,人家姑娘问王连长对今后有啥打算时,连长不假思索地脱口说道:"他X的,这还有什么好打算的,我是军  相似文献   

18.
正"没有上万次的准确包伞,就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开伞。"这是老魏工作多年总结的经验心得,也是他带教业务时的口头禅。沈空某飞院五旅救生装具室班长魏学东,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魏。老魏从1999年开始负责包伞工作,当初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包就是15年。如今,他在单位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专业大拿。"没有上万次的准确包伞,就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开伞"。这是老魏工作多年总结的经验心得,也是他带教业务时的口头禅。老魏说,包伞是项技术活,想练好没有捷径,  相似文献   

19.
新兵时,他在班里年龄最小,班长的"特别呵护"使他变得沉默起来,渴望在进取中展示自己的他怎么说呢——当班长第二年的时候,班里来了一个叫赵军的战士。他在班里年龄最小,个头倒还凑合,偏偏又长着一副雅气未脱的脸,加上自理能力较弱,从小生活在百般呵护衣食无忧的环境中,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放心。从赵军入伍那天起,我就对他多了几分关  相似文献   

20.
他个头不高,脸膛黝黑,远远地便伸出手向我们走来,笑容明净而淳朴,眼睛里满是友善,这是一个地道的庄稼人,同时,他还是一个爱穿军装的退伍老兵。他1982年11月应征入伍,1986年11月退伍回乡,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4月被重庆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叫杨再贵,黔江区一位土家族汉子,一位普通农民。不过,在他所在的鹅池镇治安村,有着几重"义工"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