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海战环境下,利用鱼雷向敌方舰艇发起攻击是一种常见的、威胁巨大的作战样式。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水面舰艇发展的因素之一。在很长时间内,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是停留在以拖曳式诱饵为主的手段上的,上世纪80年代后,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鱼雷防御领域的局面为之一新,世界各国海军都开始不断升级和改进原有鱼雷防御系统的性能,重视采用软硬结合的方式研制和开发新型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和手段,并将防御贯穿对鱼雷探测、识别和定位的全过程,力图使水面舰艇鱼雷防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法国、意大利 SLAT 鱼雷防御系统进展近年来,法国、意大利海军在合作  相似文献   

2.
现代海军水面舰艇一般都装备有多种反舰导弹防御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系统和硬杀伤系统,对己方舰艇有较大的安全保障。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却缺少非常可靠的反鱼雷武器进行自卫,加之高威胁、高速鱼雷及其战斗部装药等技术的发展,使得鱼雷给海军舰艇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采用现代尖端技术的鱼雷攻击性强,防御难度大,使得现役海军舰艇缺乏有效的自卫措施这一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如果攻击方使用它们发动攻击,防守方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情况,防守方的舰艇上几乎没有一种绝对可靠的现役反鱼雷拦截武器,特别是在对付航速超过200节的超空泡鱼雷的攻击方面令人担忧。所以,为海军舰艇研制出新型超空泡射弹及其火炮武器系统来与之抗衡迫在眉睫。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攻击性鱼雷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防御鱼雷攻击的超空泡射弹技术及其火炮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面舰艇和潜艇反鱼雷防御系统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单介绍了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主要鱼雷威胁、反鱼雷防御的要求和解决办法。详细介绍了水面舰艇和潜艇反鱼雷防御的战术情景、解决办法、国外反鱼雷防御系统的发展并介绍了几个典型系统。  相似文献   

4.
规避机动是水面舰艇对鱼雷防御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水面舰艇规避鱼雷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水面舰艇规避鱼雷的战术基础模型,并采用变分法进行解算,从所有可能的规避轨线中选取最优的规避轨线.水面舰艇规避鱼雷的战术基础模型,为水面舰艇防御鱼雷作战方案的仿真论证、防御鱼雷最优规避轨线的方案生成提供依据.对研究水面舰艇规避鱼雷战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尾流自导鱼雷攻击水面舰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水面舰艇各种机动规避方式对尾流自导鱼雷弹道的影响,利用仿真分析方法确定了水面舰艇规避机动参数对尾流自导鱼雷跟踪过程的影响程度,分别确定了水面舰艇和尾流自导鱼雷对抗的有关原则,研究结果为尾流自导鱼雷作战使用和水面舰艇规避机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舰用水声对抗系统对抗来袭线导鱼雷为作战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过程描述,从探测识别判断、舰艇指挥决策、布放火箭助飞干扰器、干扰潜艇平台的机动规避、布放火箭助飞/拖曳式声诱饵和舰艇远离鱼雷的机动规避六个阶段探讨了舰用水声对抗系统对抗线导鱼雷的战术运用方法,并通过图表分析得出了舰艇分布放干扰器干扰敌潜艇的最佳机动航向,以及舰艇布放声诱饵后远离鱼雷的最佳规避航向。研究结果对未来水声对抗装备器材的研发以及水声对抗作战战术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水面舰艇发射鱼雷提供一定的理论可行性依据,以保证鱼雷的有效使用,减少试验次数和损失。利用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建立水面舰艇发射鱼雷初期弹道的数学模型。用Runge-Kutta法对鱼雷初期弹道进行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鱼雷初期弹道的影响,从而得出水面舰艇发射鱼雷时各参数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难题,从舰艇尾流特性出发分析了尾流自导鱼雷的工作原理。针对尾流自导鱼雷的特点,在尾流自导鱼雷对抗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尾流自导鱼雷的报警定位、指挥决策和对抗实施方法,研究成果对提高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作战效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面舰艇使用助飞鱼雷攻潜时,可以利用舰载声纳系统或舰载直升机吊放声纳系统分别对目标潜艇进行定位并引导舰艇攻击潜艇,本文建立了这两种目标定位方法的散布误差模型,并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种定位引导方法目标散布误差的优劣,为助飞鱼雷攻潜指挥决策提供了依据,对提高助飞鱼雷作战效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反舰鱼雷的发展概况、基本工作方式和运动轨迹(弹道),分析介绍了反舰鱼雷对目标的攻击方式及防御措施和水面舰艇的反鱼雷防御系统,最后介绍了两种反舰鱼雷的防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最优规避策略与最小可规避预警距离是水面舰艇制定防御声自导鱼雷决策时的重要依据。针对该问题,首先建立了水面舰艇对潜射声自导鱼雷的弹道预测模型;然后,从经典运动学角度着手,讨论了水面舰艇走出鱼雷自导搜索带的最优规避策略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水面舰艇对来袭声自导鱼雷最小可规避预警距离的计算模型;最后,针对典型战场态势及装备性能进行了仿真,其量化分析表明:该模型对于水面舰艇防御潜射声自导鱼雷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军的鱼雷及鱼雷防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战环境下,利用鱼雷向敌方舰艇发起攻击是一种常见的、威胁巨大的作战样式。各国海军重视对浅海反潜战的研究,积极发展鱼雷武器及鱼雷防御系统。鱼雷:重点对付安静型柴电潜艇二战后各国相继研制了声自导鱼雷。  相似文献   

13.
反鱼雷作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攻击鱼雷(或鱼雷齐射)实现它的使命。为此,本文介绍的基本解决办法是迫使鱼雷跟踪一条使它尽可能远离舰艇的航线,从而耗尽鱼雷的续航时间(软杀伤)。 为达此目的,受威胁的舰艇要进行规避机动,并在预警方向上,按照符合一定最佳策略的时间和模式发射诱饵和干扰。 各种研究已引出一个方案,它包括有三个主要子系统的自适应模块化系统: 鱼雷报警子系统:它的功能是提供自动预警。 反鱼雷综合和反应子系统:它根据一定的策略和鱼雷报警信号,推敲舰艇机动建议和诱饵和干扰发射机的部署。该模块包括处理设备(报警、环境、工作配置)。 反鱼雷干扰子系统:它的功能是欺骗或干扰鱼雷或者使鱼雷失效(将来系统发展)。 在提供的基本解决办法中,该子系统包括诱饵/干扰发射机系统、运载火箭、火箭和发射平台间的接口和部署系统。 本文将重点叙述作战系统的一般概念和功能,不涉及有关报警系统和干扰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14.
黄鑫 《现代舰船》2012,(3):42-45
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军事专家和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这么重视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问题?要想说明白这个问题需要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反舰鱼雷的性能在最近的30年里发展很迅速,与早期的鱼雷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早期的直航鱼雷射程近,速度慢,在近海面深度航行,特征明显,比较容易防御。二战末期出现了被动声制导鱼雷,那时鱼雷的目标识别能力非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推理规则的舰艇规避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模糊系统理论,给出了声纳报警时鱼雷速度、报警距离等信息不足条件下,舰艇有效规避自导鱼雷的数学模型和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角度考虑,把潜艇的鱼雷攻击过程分为鱼雷隐蔽航行段、鱼雷暴露航行段两部分.以水面舰艇编队受到潜艇自导鱼雷隐蔽攻击为想定,研究来袭鱼雷的各种征候,推导出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初始方位和初始距离.对潜艇发射鱼雷后的战术行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舰载机搜潜区域,并推出理想状态下的舰载机搜潜发现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纯机动规避是水面舰艇防御潜射线导鱼雷的手段之一。首先,归纳了潜射线导鱼雷的攻击过程和导引规律。其次,分别针对线导导引状态和自导追踪状态的鱼雷分析了水面舰艇实施规避机动的目的。然后,结合具体装备性能仿真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水面舰艇实际规避航向的影响效果。最后,根据规避目的和仿真结果提炼出水面舰艇纯机动规避潜射线导鱼雷实际航向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悬浮式深弹拦截线导+声自导鱼雷作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面舰艇如何使用悬浮式深弹拦截线导+声自导鱼雷是舰艇防御鱼雷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利用模糊数学知识将鱼雷报警距离分为近、中、远三个模糊区域,建立鱼雷报警距离隶属函数关系,预估鱼雷目标航向、航速等运动要素,最后建立了舰艇使用悬浮式深弹拦截线导+声自导鱼雷策略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了悬浮式深弹在不同参数条件下拦截线导+声自导鱼雷的概率。结果表明:舰艇进行规避机动其拦截概率可达32%~60%。  相似文献   

19.
防御鱼雷是水面舰艇的重要作战任务之一,仅靠舰载声纳难以满足对鱼雷预警的需要.首先分析了直升机对鱼雷预警的可行性,研究了多种探测器材的协同预警模型,并对直升机吊放声纳和声纳浮标的预警模型进行了探讨.可对提高水面舰艇防御鱼雷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咨询园地     
Q辽宁读者吕鹏问水面舰艇是怎样填装鱼雷的? 往鱼雷快艇、驱逐舰、护卫舰和巡洋舰等水面舰艇上装雷的过程,是借助于专用雷车来进行的。由于不同的水面舰艇上所配置的鱼雷武器的种类和型号各不相同,鱼雷发射装置在舰艇上配置的部位也不相同。因此专用雷车的结构和有关尺寸必须与鱼雷和其发射装置相匹配特别是放置在专用雷车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