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物     
《兵团建设》2012,(14):53
王运梅:百岁娘子军战士入党近日,102岁的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老人出身贫寒,文化程度低,不了解入党的规定和程序,一直以为参加了革命便是入了党,直到2010年一次偶然经历才发现自  相似文献   

2.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们责任重,妇女们冤仇深……”每当听到这铿锵激昂的歌声,就会想起一支英雄的队伍——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的光辉形象,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半个世纪过去了,昔日威风八面的“娘子军”们,大多离开了我们。然而,在山东省无棣县佘家巷乡,一位在红色娘子军旗帜下投身革命的原海南琼崖游击队女战士依然健在。她的名字叫杨淑珍,今年86岁。  相似文献   

3.
女将挂帅     
大家都熟悉电影《红色娘子军》,然而,在农二师29团2连又出了个"娘子军"新唱。这个连队党支部书记是女的,连长是女的,工会主席、会计、统计、技术员清一色都是"娘子军",女干部占全连干部的绝大多数。女支书能带领一班"娘子军"将连队生产搞上去吗?一开始,职工们少不了议论纷纷,然而,不出  相似文献   

4.
(一)我叫庞启江,是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站长。我的家乡阳江镇与红色娘子军同乡同土,是红色娘子军的发源地,让从小听着娘子军故事长大的我。在耳濡目染中播下了对她们的朴素情感。20世纪70年代,我开始倾力研究挖掘红色娘予军的历史,越研究越感慨,越深入越佩眼,她们的英勇事迹是全国人民的典范。今年4月,我倾10年心血编纂的纪实文学作品《红色娘子军传》已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5.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建军节前夕,记者踏上美丽的海南岛,耳边仿佛又响起这首动人心弦的《红色娘子军进行曲》。当年美丽的万泉河畔、高高的椰子树下,一位位挥戈沙场、英姿飒爽的“红色娘子军”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怀着一份对英雄的敬仰,记者来到“红色娘子军”的故乡琼海市采访。  相似文献   

6.
正3月27日上午,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深圳市宝安区人武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100多名民兵骨干队员参观了"海上田园"老战士口述历史纪念馆,在共同追溯革命历史、回顾红色经典故事中筑牢官兵"牢记革命历史、弘扬优良传统、献身强军实践"的思想根基。活动中,老战士纪念馆馆长、东江纵队老兵后代卓振翠,在300多件保  相似文献   

7.
海南,红色娘子军诞生地。在这片热土上,新一代“红色娘子军”茁壮成长:江泽民主席接见过她们的模范代表。徐向前元帅看望过她们的优秀班长。数十名肩扛金星的将军们面对她们连续10年蝉联全军、海军先进电话台站,70多次参加各级组织的军事比武次次夺魁的过硬技术和...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经常听当过兵的爸爸给我讲"朱德的扁担"、"红色娘子军"和"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打小对军人就特别的崇拜和敬仰,渴望走进部队。1999年底,我关闭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店铺,成为橄榄绿方阵中的一员。初入警营,部队艰苦的训练生活仍然超出了我的想象,曾一度出现了打"退堂鼓"的想法。指导员刘国堂给我送来  相似文献   

9.
我创作《红色娘子军》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前,我在海南军区政治部工作,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我深入到琼崖革命老区调查研究和体验生活,创作了一篇题为《红色娘子军》的长篇报告文学,全文共2.5万余字,发表在1957年8月号的《解放军文艺》上,真实地反映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娘子军连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10.
她们连被誉为新时期的"红色娘子军连",曾兰是其中光荣的一员。她1000多个电话号码"门儿清",首长口音一听一个准,她还是站里的"舞蹈明星",篮球宝贝……可爱的"篮球宝贝"今年5月的一天,在南航某通信站灯光球场,一场篮球比赛激战正酣,突然中场休息的哨声响起,观赛的战友绷紧的神经刚想放松一下,伴随着强劲的舞曲节奏,七名英姿飒爽的  相似文献   

11.
张秋玲不是那种醉心于歌舞厅,迷恋“华尔兹”的摩登女郎,而是位“飒爽英姿五尺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巾帼豪杰,人们亲切地称她是“红色娘子军的传人”。 出生在海南岛琼海市的张秋玲痴恋武装说起来话题还不少。 在农村,过了25岁的女子仍没找到婆家,便会招致人们的闲话,并且常常被人评头品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武部依托驻地红色资源开展教育,通过组织民兵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走访老战士等活动,汲取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动力,引导民兵在严格训练中磨炼意志,锻造守护特区平安的铁拳头。  相似文献   

13.
每年三八妇女节到来之时,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大串巾帼女杰: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刘胡兰面对顽敌的铡刀,面不改色,从容就义;红色娘子军为斗恶霸求翻身,转战椰林,所向无敌……她们不是男儿,胜过男儿,其志向坚定,其胸怀坦荡,其英勇顽强,其大义凛然,无不使人佩服、赞叹、崇敬。然而,在感叹之余,又觉得少了点什么——是否人们在赞美她们的"英雄气"时,忽略了她们的人情味、特别是女人味的一面呢?  相似文献   

14.
唐吉龙  高明亮 《中国民兵》2007,(1):F0003-F0003
近年来,被誉为“油田红色娘子军”的黑龙江省大庆女子民兵高炮连,曾先后为千余名外宾进行军事表演,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被沈阳军区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获得如此殊荣,是她们立足实战苦练精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2,(24):5
讲述兵团故事传承兵团精神八十六团读者李兵强今年《兵团建设》推出的诸多深度报道令人印象深刻。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怀感恩之心励奋发之志——四十七团老战士和车俊政委的"二地书"》一文。文章体现了兵团领导对老战士的关心关怀,对四十七团发展的支持。一年多来,四十七团的变化令人鼓舞,老战士们的生活改善令人感动。中央  相似文献   

16.
一把军号     
正2009年我到六师一○三团采访,老战士徐和海给我讲述的"一把军号"的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年徐和海老人78岁了,身上还留有国民党军的两块炮弹皮,他说那是解放大西北时的"纪念品"。徐和海说他与军号有缘,是军号声引得他参了军。那是1947年8月,只有16岁的徐和海有一天被一种从未听到过的声音迷住  相似文献   

17.
红色娘子军,即琼崖"中国工农红军第2独立师第3团女子军特务连",于1931年5月在乐会县第4区成立. 女子军连建立之后,除了执行警卫任务之外,还参加了攻打文市、学道、中拜、分界等战斗,特别是在沙帽岭战斗中,配合主力部队歼敌"剿共"总指挥陈贵宛等100多人,缴枪100多支,使女子军连威扬全岛.琼东、乐会、万宁一带苏区的妇女受到鼓舞,更加积极要求参军参战.  相似文献   

18.
金秋时节,笔者来到山东省德州市唯一健在的老红军袁美义的家里,这位曾跟随刘伯承、邓小平多年的老战士,讲述了他几十年的红色征程——1我出生在四川省广元县(现为旺苍县)一个叫袁家湾的村子里。从小家境贫寒,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父亲给地主打长工,母亲给地主看小孩,哥哥在外面学做纸糊匠。我从8岁开始就给地主放牛,成年吃不饱,穿不暖。  相似文献   

19.
头戴红色贝雷帽,脚蹬黑亮皮靴,个个英姿飒爽,这就是大庆女子民兵57高射炮兵连的女民兵们。该连前身是有着“油田红色娘子军”称号的大庆女子民兵连。她们在油田“八一”阅兵时是最亮丽的一支方队;她们在沈阳军区组织的“龙预0507”实兵实装实弹演练中,作为唯一的一支女子炮兵分队,打了一场漂亮仗。  相似文献   

20.
老战士张远发怎么就走了。虽然四十七团的群众都晓得老人患了慢性结肠癌,可老人不是整天在门前踱步、晒太阳吗?不是经常向中小学生讲述"十五团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屯垦戍边"的故事吗?人们说,张远发能活到百岁。他是谁?他是战斗英雄,是劳动模范,是"坎土曼大王",身体壮得赛过老黄牛!老战士张远发怎么就走了。前些日子老人还向军旅作家李卫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