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凡是搞过文字材料的人对"狠抓"一词定非常熟悉。记得刚到机关工作时,写材料用"很抓落实",领导阅后将"很"改为"狠",当时很纳闷,是我错了?查阅《新华字典》,发现"狠"除有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我",或许是明天的"你"——个刚刚毕业的基层排长,一个初来乍到,啥都似懂非懂的"新兵蛋子"。昨天的"我",像极了今天的"你"——满怀着炽热的激情,渴望下部队,渴望在新环境下大展宏图。今天的"我",想告诉今天的"你"——有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刚下部队,没有轻松的生活,也没有刺激的演习,有的,竟全是一件件非常尴尬的"尴尬事儿"……现在看来,这些尴尬,对我是一种财富,对你也许是一种启迪。  相似文献   

3.
《现代舰船》2011,(6):58
"我是一个渔民,以前是。在这个国家里,我应该算很有钱了,我每个月能赚到上万美金,我有好几艘渔船,还有不少人为我工作……"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纳  相似文献   

4.
<正>6月23日,惠安公司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一枚勋章,承载着老党员的荣耀和梦想,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党员的关怀和认可,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在已有96岁高龄,72年党龄的老党员董文家中,董老手拿纪念章,并高高举起,激动地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能获得这份荣誉,我很感动也很自豪,这是党对老党员的关怀和厚爱,为党奉献一生,我无悔。"已有65年党龄的老党员任延喜激动地说:"今天正好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65年的特殊日子,能在此刻荣获纪念章,很激动也很荣幸,我将永远铭记今天这一光荣时刻。"  相似文献   

5.
私塾先生     
有位私塾先生访友途经一条大河,他雇请一位船夫摆渡过河。闲聊中,船夫很虔诚地问:"先生,您以文为生,一定很有学问吧?""那当然,我读过很多书!"私塾先生显得很得意。船到江心的时候,先生想卖弄一下学问,就问船夫:"你会读书识字吗?""我不会。"船夫答道。"地理应该懂吧?""很对不起,我不懂。"船夫无奈地摇摇头。"多么不幸啊,你已经失去三分之二的生命了……"私  相似文献   

6.
"我很感动。你们吕梁军分区党委重心下移,抓基层指导力度大,帮扶有力啊!兴县人武部这样的典型你们树得对,很有代表性,很有说服力。说实在的,我来这里有很多没想到,最主要的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没想到你们干  相似文献   

7.
正半年前的一天,我闲来无事,在学校阅览室无意间翻看了《当代兵团》,由于杂志讲的都是兵团的事,让我感觉很亲切。看到"兵团先锋"栏目时,我惊喜地发现其中刊登了一篇讲述一六七团退休干部余志章为社区居民做好事的文章。我认识余志章老人,以前只知道他很乐于助人,看完文章才知道,原来他  相似文献   

8.
政策指导员     
正我是一名社区政工干部,每次拿到新一期的《当代兵团》我都如获至宝。我喜欢读"时政要览"、"特别观察"、"群众路线在基层"等栏目。因为其中有很多关于国家、兵团热点的解读,使我在给社区居民做宣传工作时信心倍增,相对容易了很多。很对人问我,你怎么了解这么多政策性的知识?我常笑答,都  相似文献   

9.
从事政工工作以来,不论是以前的《兵团建设》,还是现在的《当代兵团》,我都会认真仔细地阅读。除了很喜欢"支部生活"和"刊中报苑"这些经常刊登基层通讯员稿件的栏目以外,"有话直说"是我每期一定关注的栏目。这个栏目是传播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一名值班警卫,一次偶然的机会翻看到《当代兵团》杂志。一开始我只是很随意地翻看"画里话外"栏目,学到很多当前流行的网络新词、名人名言等,连读大学的女儿都说我变"时髦"了!渐渐地,我喜欢上了《当代兵团》的其他栏目,比如"刊中报苑"  相似文献   

11.
民兵文摘     
快乐的钥匙 (一) 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钥匙被塞在老板手里。 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 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  相似文献   

12.
我的"斯普鲁恩斯"模型板件是上海模型交流赛上得到的奖品,很有一点纪念意义。刚好又是我属意的1/350,于是决定把它做好。看模型板件盒上的封绘,军舰有一个古怪的纺锤型后桅,原来它是"斯普鲁恩斯"级之中的一个成员,"亚瑟·韦·瑞福特"号驱逐舰(DDG  相似文献   

13.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13,(11):54
幽你一默毛豆蔡子君绘谁厉害我老爸很怕我妈。今天老爸和老妈坐在门口拌嘴。老爸说:"我会修理车、会修理家电,你会吗?"老妈坐着很淡定地说:"不会,但我会修理你!"不是系花朋友考上了某理工大学,一天跟我打电话说,他们系一百多人,只有两个女生。我表示很羡慕,说:"那你岂不是幸福死了?"朋友叹了一口气说:"确实  相似文献   

14.
忙完一天的工作,随手打开《兵团建设》2012年1月合刊,我被"支部生活"栏目里一篇题为《"以大带小"促党建》的文章吸引,便继续阅读起来。《"以大带小"促党建》反映了一线党支部、党支部书记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细小事情,他们的一些工作方法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我很喜欢"支部生活"这个栏目,它反映了基层优秀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的新气象,十分贴近兵  相似文献   

15.
一个战士在日记中写道:"我很孤独,在排里几乎没有朋友,没有人能理解我,谁也不帮助我,谁也无法帮助我。我整日默默无语,很少与人说话,战友们似乎从未注意过我,甚至根本就意识不到我的存在。我也很想交几个知心战友,郁闷时能有个人听我倾诉。可我有的,只是深深的孤独,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煎熬了!我活得太累了!我真的想回家!"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生活》2013,(2):44-47
谭玲玲【这样的我】我出生在海边,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我希望我每天都很快乐,同时也希望把快乐传递给大家。坚韧的性格铸造我军旅的足迹,"滴答"的发报声是我舞动青春的旋律。  相似文献   

17.
正看了新年第一期《兵团建设》杂志,发现栏目有了许多新变化,给了我一个新年的惊喜。我觉得《兵团建设》现在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最喜欢的是《特别观察》这个栏目,回顾了2011年兵团的十件大事,并且分为"见证"和"亲历"两个板块,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这十件大事,感觉很新颖。"亲历"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我退休在家无事可做,"清闲"的生活让我感到很困惑。一次,女儿从单位拿回一本《当代兵团》,我便翻看起来,杂志内容很丰富,有生动的人物故事,也有深刻的理论文章,我尤其喜欢看"屯垦话史"和"兵团人家"栏目。阅读《当代兵团》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乐事,我把从刊物中看到的兵团新政策、团场发展、支部活动等讲给身边的人听,把从杂志里学到的增收方法讲给年轻职工听,为他们拓宽增收道路出谋划策,我的退休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19.
乔玉 《解放军生活》2011,(11):18-20
题记:在北海舰队航空兵某飞行团会议室,第一次面对吴志忠,很硬朗的男人,坐在我的正对面,腰挺得笔直,很随和很温情地直视着我等待发问。他说话虽然慢条斯理,但却思路明晰、逻辑性很强。我知道写人物离不开故事和细节,没想到要从吴志忠身上找"故事"并不是件容易和轻松的事。他不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感人事迹,因为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事、就是一名合格军人应尽的本分,称不上什么伟大。所以整整一上午从他身上"挖"到的能称得上"故事"的事儿,基本上没有足够吸引读者眼球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我知道,就算当了班长,我也是一名战士,和以前一样但是也不一样的战士……我是新兵三班的班长,一名下士班长,半个小时之前,才被授的衔,我以前的班长还是叫我"新兵蛋子",士官队伍里的新兵。班长说我穿士官的衣服很帅,有他当年的"英姿"。这样的玩笑,他以前是很少和我开的,但是现在我和他一样了,我也是班长了,用他的话说,我也有了自己的"队伍"。上午8:30站在队伍前,我不慌不忙地下达课目和训练内容,可心里却一直在打鼓。以前队列训练,我们一群新兵都很羡慕班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