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和平时期巩固国防、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国家和民族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须臾不可大意的国之大事。尤其在当前人们和平麻痹思想严重、国防观念淡化、放松甚至忽视国防教育的情况下,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军事变革方兴未艾、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西部开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人们的国防意识有所淡化,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国防教育与职工教育结合不紧,造成国防教育在一些企业落实效果不好。笔者认为,企业的国防教育必须着眼增强“四性”,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高度,抓好企业国防教育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刘志全 《国防》2006,(9):64-65
国防教育,既包括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技能教育,也包括国防理念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强化全民国防理念和国防精神,引导人们走出认识的误区,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是一派歌舞升平、和平安康的繁荣景象。和平与安宁,是一个民族的幸运,也是容易产生麻痹思想的时候。在混乱、战争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渴望和平、渴望秩序;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我们也应当想到危机、想到战乱。因为,和平的概念,形象地说是两个战争的间歇。和平与战争相生相伴,又相互作用,互为转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景观。大敌当前,生死相伴,民族的…  相似文献   

4.
刘金生 《国防》2002,(6):10-11
国防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和利益观以及相关的国防知识,对全体军民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国防教育都是提高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责任感和进取心的基础工程。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没有深入持久  相似文献   

5.
国防教育是为增强人们国防观念为目的的全民性教育活动,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国防观念有所淡化,国防教育落不到实处,国防意识减弱。究其原因:一是个别领导重视不够;二是国防教育制度落  相似文献   

6.
宋海航 《国防》2013,(2):16-17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的十八大向全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振奋和培育民族精神,对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们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创新形式,狠抓落实,使全民国防教育深入人心,扎实有效。一、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国防观念党的十六大要求全面加强国防教育,增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基础。因此,切实抓好国防教育,增强全党、全军、全民的国防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中东和平进程艰难,伊拉克战争后果严重。我们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应该时刻牢记忘战必危的古训.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关系国家和民族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我国国防后备军的成员,要带头学习贯彻《国防法》,积极接受国防教育,不断增强现代国防观念,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努力为加强国防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关系国家和民族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以下简称《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民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人员作为我国国防后备军的成员,要带头学习贯彻《国防  相似文献   

11.
问: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国家和民族的强心工程.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筹划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推动教育深入普及?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在带领我们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中,高度重视提振民族精神和汇聚强军兴军力量,对全民国防教育寄予殷切希望.习主席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2.
和平时期,要不要搞国防教育?在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应当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这是搞好国防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认识问题。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党和国家的文件以及领导同志的讲话有过许多重要论述。党的十三大指出:“应当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国防观念。”军委杨副主席在庆祝建军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在和平建设时期,增强国防观念,不仅是保卫祖国安全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我们不仅要提高军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三条 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  相似文献   

14.
杨慧 《国防》2005,(5):32-32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国防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断更新国防教育观念,充实国防教育形式,提升国防教育水平。 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建构国防教育新观念。先进文化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是推动国防教育发展的动力。抓好国防教育,首先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现代国防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精神力量的综合体,是渗透各个领域的“大国防”;…  相似文献   

15.
《华北民兵》2004,(5):45-46
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民兵的性质和担负的任务,决定了民兵必须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自觉接受国防教育,积极参加国防实践活动,不断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军事技能,为履行根本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思潮 《国防》2011,(9):53-55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他还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胡主席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科学发展观在国防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国防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黄义昌 《国防》2003,(8):9-11
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大力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历来十分重视国防教育,在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以来的历次工作报告中,都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各级党委、政府也普遍加强了对全民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了国防观念,激发了爱国热情,为加强国防建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国防》1999,(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实质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王明方 《国防》2010,(11):65-66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系国家安危兴衰的社会工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20.
曹效训 《中国民兵》2010,(10):28-28
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河南省濮阳军分区就"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这个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思考。调查发现,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进一步增强,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防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防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