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轮圆月,一双脚印,圆弧起笔处好似龙头,落笔的飞白恰如一群白鸽,寥寥几笔勾勒出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探月梦想——持续五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中,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月亮之上"最终成为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标志。在"嫦娥三号"即将奔月的时刻,说起月球探测工程标识的设计过程,顾永江激动地说:"能为中国航天事业设计标识,是我一生的骄傲!"顾永江设计的月球探测标识"月亮之上"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工委     
国防科工委新成立三个中心;国防科工委大力推进政府网站建设工作;国防科工委加强社团管理工作;月球探测工程面向社会征集工程标识;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致信祝贺“发现号”安全返回。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工程初样研制进展情况及正样研制计划安排的汇报,审议批准了工程由初样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并对后续研制工作提出要求;听取了工程标识征集情况的汇报,对入选的前三名作品进行了审议,确定了工程标识,观看了绕月探测飞行演示。  相似文献   

4.
<正>追本溯源:"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是同根生的姐妹花2004年1月23日,农历大年初二,这是一个值得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重大印记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准了《关于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请示》。至此,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此后,成立了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正式将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正式立项的同年,为降  相似文献   

5.
<正>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提升国力、确立我国大国地位的标志性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在轨运行一年后,2009年3月1日受控撞月,探月工程一期取得了全面胜利。工程二期主要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探测器软着  相似文献   

6.
<正>9月30日,我国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组长、探月工程总指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兼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表示,"嫦娥二号"五大系统任务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任务全系统性能状态良好,将根据气象情况择机发射。陈求发说,航天事业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嫦娥二号"奔向月球的征途中充满风险与挑战。国外月球探测已进行一百余次,成功率约为50%,可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征途是非常艰难的。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24日,随着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的发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开始了漫长的奔月之旅。这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在世界和举国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强烈关注中,"嫦娥探月"的意义实际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46-46
2007年,我国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飞往月球。为激励全国人民的科学探索精神,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的融合,同时拉近高科技工程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使公众有参与感,原国防科工委决定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上搭载30首由全国人民参与评选的歌曲和乐曲。当卫星进入绕月轨道以后,于距地球38万公里的遥远太空唱响这组曲目。每位中国人将能通过收音机、电视机以及互联网收听到这些来自太空的中国天籁之音。"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这30首太空播放曲目,是在全国公众投票的基础上选定的。  相似文献   

9.
<正>自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掀起第一轮探月高潮起,我国科学工作者就开始跟踪研究苏、美月球探测活动的进展和成果。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深空探测的先期研究,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研究活动。21世纪伊始,随着国际月球探测活动的再次升温,我国航天技术经过50年的发展积淀,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被真正提上日程,中国探月开始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0.
作为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为有幸参加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这一伟大工程感到非常骄傲,为有幸亲自完成第一幅月图的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和图像制作感到十分自豪。在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中,我们承担了地面应用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  相似文献   

11.
嫦娥二号抵达深空成功绕飞拉格朗日L2点飞行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取得新突破从6月9日受控飞离月球,经过77天的飞行,8月25日23时27分,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受控准确进入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远的、太阳与地球引  相似文献   

12.
正当我国绕月探测一期工程——“嫦娥一号”整装待飞之际,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自1994年以来,继瑞士、日本、俄罗斯、荷兰、美国、印度、加拿大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月球探测与利用盛会。对世界各国共同探讨月球探测的全球战略,建立交流和合作机制,促进整个月球探测和开发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了解国外月球探测的最新动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在国际探月领域中的地位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宇宙天体,月球对于人类一直充满巨大的诱惑力。如果说几千…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工业》2008,(2):14-16
2007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国内新闻     
国防科工委发布:国防科技工业2007年度十大新闻"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探测飞行任务圆满成功2007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6.
11月12日.随着红色幕布的缓缓落下,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惊艳亮相。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全月图发布仪式现场,全场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面对着这幅来之不易的月球全图,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热情白勺掌声背后,是期盼与欣喜;微笑的脸庞背后,是辛劳与自豪。  相似文献   

17.
《军事文摘》2023,(16):20-23
<正>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方案公布、我国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考台试车成功、3款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布、天问二号火星探测器明年实施发射……连日来,中国航天频频释放出重磅好消息,一起来看看吧!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方案公布4月25日,在第一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吴伟仁院士深度解读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方案,并向世界各国发出合作倡议。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原则,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按照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18.
说起嫦娥工程,人们就会想到美丽仙女的毅力与智慧,"欲上九天揽月"这一梦想我们已经期盼了几千年,挥之不去。"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2007年的升空,将真正拉近中国人和月球的距离。我国嫦娥工程2004年初全面启动以来,每一步进展都牵动着国人的心弦,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的召开,五大系统封帅挂印,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的成立……半年多的时间里,由国防科工委负责组织实施的嫦娥工程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呢?  相似文献   

19.
2003年3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5月16日,在“第二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与作者热切交谈计算机仿真技术,并题写“探月工程”,后合影留念(见图)。  相似文献   

20.
从6月9日受控飞离月球,经过77天的飞行,8月25日23时27分,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受控准确进入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远的、太阳与地球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