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苏联解体,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化过程中,各国都积极调整自己军事战略和防务政策以适应新的安全形势,而这必然使军费预算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日本也不例外。冷战后日本防卫费支出的突出特点防卫费持续低速增长冷战后,日本防卫费连年增长,从1991年的43 861亿日元增长到1995财年的47 235亿日元,但增长速度在不断下降,1992~1995年,年增长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12月16日日本岸田内阁会议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三份安保文件。作为决定未来十年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及近年来日本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合流的最新结果,新“安保三文件”为日本发展“自主防务”“反击能力”提供了指导意见,为日本新一轮扩军铺平了道路。其出台标志着日本事实上成功突破了战后“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向进攻能力与威慑能力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作为指导日本国家安全政策和自卫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10年<防卫计划大纲>,这是日本第四次修订其防卫计划大纲,与前三次修订版本相比,新大纲中关于防卫对象、兵力布防重点、防卫力量建设构想等均发生重大变化,日本未来防务政策的新走向必将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以走向军事大国为目标。加快了军事战略调整的步伐。逐步由“专守防卫”向“攻势防卫”甚至“海外扩张”转变。除了不断在制度和政策上寻求新的突破外。日本武器装备发展最能够反映出日本的真正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5.
9月5日,日本防卫相林芳正在内阁会议上报告了日本2008年版《防卫白皮书》并获得批准。这是日本将国防部门从“厅”升级办“省(即部)”后,所发表的第二份《防卫白皮书》。作为关于防务问题发表的正式官方文件,今年的日本《国防白皮书》针对日本周边的安保环境指出,中国连续20年以两位数增加国防预算,大幅扩充军备已造成不安,日本对此表示警戒,  相似文献   

6.
2004年7月6日,日本防卫厅发表了一年一度的防卫白皮书。新的防卫白皮书阐明了日本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的基本看法,也总结了过去一年防卫政策的执行情况。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日本将在年底制定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已经为此专门设立了首相私人咨询机构;并准备于今年9月提出报告,对其防卫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探讨日本单独行动的能力和应付中国的能力”。在这种形势下,仔细分析一下日本新的防卫白皮书和防卫计划大纲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8月1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2006年度《防卫白皮书》。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防卫白皮书》的最大特点是为小泉政权作“军事总结”和“未来展望”。小泉首相在今年9月卸任之前,通过《防卫白皮书》总结其执政期间的防务政策,并为其继任者奠定未来路线。因而,今年的白皮书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内容,如强调建立日美全球同盟,呼吁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全面提升日本与印度的关系,等等。其中,十分吸引人眼球的是其继续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而且将原来的“潜在”换了目前的“现实”。日本今年的防卫白皮书中,阐述中国的内容达11页,比论及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的防务问题是 1 9世纪后 50年澳英之间的主要争端之一 ,其源于英国传统的殖民地防务政策的变化引起了澳洲的不安与不满。争论的结果是英国“殖民地自我防卫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在使澳洲的不满与日俱增的同时 ,也导致了澳洲防务逐步本土化 ,并成为促进澳大利亚联邦成立的一个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日本防卫战略由专守防卫向实质性的攻守兼备方向调整,防卫装备的生产方式、采购体制以及进出口政策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日本防卫装备采购体制改革及进出口政策调整能否成功的关键是防卫装备生产方式的变革。柔性生产是日本防卫产业生产的最基本特征,本文对于防卫装备产业采购体制改革的方向、柔性生产方式对于防卫装备采购改革的促进和局限作用以及柔性生产方式的适应性改革措施做了分析。1.装备采购现状及改革的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日本政府制定并发表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这是日本根据"9·11"后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的新特点而对防务战略所进行的新一轮调整,反映出日本进一步加快军事扩张步伐的倾向,也体现出日本对新军事革命浪潮的思考和应对。对于一国的军事工业而言,其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国家防务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具有很强的军事需求指向性。因此,新防卫大纲将会对日本军事工业、尤其是2015年前的日本军事工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孙成岗  费建华 《国防》2012,(7):25-27
一、报告发表的背景 防卫研究所是日本防卫省最重要的智囊机构,负责对日本面临的国际战略形势和地区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并参与制定日本的防务政策、国防与军队发展规划等.它发布的《中国安全战略报告》是从中长期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安全战略和军事发展趋势的年度报告,也是目前防卫研究所唯一一份针对特定国家的安全报告.据防卫研究所专家称,发布该报告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国内外发布防卫研究所对中国军事实力和安全政策的看法;二是让中国了解日本对中国军事动向的关注点,促进两国加强军事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月9日上午,日本防卫省举行一系列仪式,庆祝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根据此前日本国会众参两院批准的法案,日本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防卫厅长官升格为防卫相。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任命原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为防卫大臣。久间章生可谓是日本第一任“国防部长”,因而人们在关注日本防务省升格、自卫队向何处发展的同时,自然也会关注到这位新任防卫大臣。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底大幅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以来,日本加紧防务政策调整,大力扩充军备,发展自主国防工业,高新武器纷纷亮相,日本武器在全球军火市场崭露头角,日本自卫队作战能力远远超出"专守防卫"范围,其谋求对外扩张的野心昭然若揭,复活军国主义的步子越迈越大。解禁"武器出口三原则"调整防卫政策彻底放宽武器出口限制。2011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决定大幅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为参与装备研制、生产和国际合作大开绿灯。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称,"今后日本企业将可参与美国、澳大利亚和北约国家的武器研制和生产,有助于提升日本国防产业生产与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日本暗流涌动:通过"有事法制"7法案,抛出2004年《防卫白皮书》,修改和平宪法,修订新《防卫计划大纲》。日本这些重大举措的核心是:抛弃和平宪法,扩大自卫队的职权,设置"自卫军",恢复天皇制度,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使日本的防务政策从"专守防卫"向"先发制人"的"攻击型防卫"发展,使日本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国际社会认为,日本走军国主义老路,将会危害亚太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新《防:怛计划大纲》、新“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和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3份文件的同日出台,预示着日本安全政策、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建设目标将出现重大转变。值得关注的是,这3份安防文件“剑指”中国的意味明显,加强“离岛”防卫,增设“夺岛”部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日本的防卫战略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特别是民主党新政府上台以来,在军事战略方面作了进一步调整,并呈现出军事向外拓展的趋势。年底,日本还将重新颁布修改的《防卫计划大纲》。这些都表明,日本的军事战略和防卫政策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1997年 9月 2 3日新的《日美防务合作指导方针》出台后 ,日本面向 2 1世纪的军事战略方针基本确立。其实质是在日美军事合作的大背景下 ,加强新时期的军备建设 ,力图以积极主动的战略原则取代以往的“专守防卫” ,实现其军事大国的战略目标。(一 )改变“防御”方向。日本调整后的军事战略 ,把防卫对象由过去的“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 ,即由过去对付苏联的威胁转变为对付来自周边的多元威胁。近日日本防卫厅决定 ,将改变过去为防范苏联而在北海道集中部署军事力量的做法 ,把该地区的陆上自卫队两个师缩编为旅 ;同时决定实行军事部署的转…  相似文献   

18.
日本     
《国防科技》2002,(6):86-86
英国《防务系统日刊》5月6日报道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日前向美国会提交一份议案.该议案要求向日本出售一批“宙斯盾”武器系统以及相关服务和设施。如果美国会批准了这批对外军售,其价值将高达578亿美元,并将提高日本的海上自卫队的海上防卫能力。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近日报道,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确认,2014年内将对其研发的“先进技术试验战斗机”ATD-X(又名“心神”)进行首飞测试。据悉,ATD—X将最终取代日本航空自卫队现役F-2、F-15战机,日本也将由此成为实现第五代战机自主研发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日本内阁于2004年12月通过新的《防卫计划大纲》(以下称《大纲》).2005 年4月开始实施。与此同时。2005年~2009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 (以下称《中期计划》)也正式启动。《防卫计划大纲》是未来一段时间日本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内容涵盖防务政策、军事战略、编制及装备建设等多个方面。《中期计划》是在《大纲》指导下制定的5年发展计划,侧重编制、装备、科研等细节问题.目的是确保《大纲》提出的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