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1999,(5)
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兵役法》修正案,是我国《兵役法》实施14年来的首次重大修改,它对于完善我国兵役制度,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做好新时期兵役工作,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贯彻落实《兵役法》是省军区系统的基本职能之一,因而在学习贯彻《兵役法》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加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举措。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军队建设质量,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兵役法,记者就兵役法的修改问题采访了参与兵役法修改工作的专家,本刊拟将采访内容分几个专题陆续予以介绍。大家在学习中遇到新的问题,亦可来信垂询,我们将视情请专家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31日,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颁布10周年。10年前,由全国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兵役法》,是我国军事制度方面的一部重要法律。她的颁布实施,对于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兵役制度,加强军队和后备力量建设,增强全民族的国防观念,保卫我国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钱俊  施荣  陆健 《国防》2006,(2):45-45,46
《兵役法》是我国关于兵役制度和兵役工作的基本法律,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士官制度、兵役制度和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的深化,兵役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行《兵役法》的有些规定已经显得不太适应,亟待修改完善。下面就《兵役法》的修改谈几点建议。一、完善兵役制度,促进兵役工作健康发展。兵役制度是国防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兵役立法遵循的主要依据,通过立法不断完善兵役制度,是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军的重要措施。一是调整义务兵与志愿兵的构成。随着国家实力…  相似文献   

5.
周东甫 《国防》2001,(7):45-45
对适龄公民进行兵役登记,是《兵役法》和《征兵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的一项兵役工作程序,其主要目的是对符合服兵役(包括现役和预备役)的适龄公民进行注册管理,以准确掌握适龄公民的数、质量和分布状况,为开展兵役工作准备条件。可见,做好兵役登记工作,无论对于做好现役兵员征集工作,还是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搞好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公民参加兵役登记的自觉性 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做好兵役登记工作的基础。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公民依  相似文献   

6.
彰武县人武部借助地方开展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教育活动搭台唱戏,在民兵中开展了《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结合地方开展的“科普之春”活动,举办了国防科普大集、春节文艺演出等活动。  相似文献   

7.
《兵役法》颁布实施10年来,叙永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兵役机关把贯彻落实《兵役法》等军事法规作为对全县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深入的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懂得了《兵役法》的基本精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兵役法》,自1984年5月31日由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以主席令颁布以来,在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兵役法》颁布十周年,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说,具有重要和深远的纪念意义。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兵役机关的省军区、军分区和县、乡人武部,尤其值得纪念和庆贺。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依法办民兵的呼声,正越来越强烈。这是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趋势。我国的社  相似文献   

9.
通知指出,《预备役军官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预备役军官制度的重要法律,对于加强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完善我国兵役制度和军队干部制度,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备役军官法》是与兵役法衔接,与我军干部工作“三个条例”相配套的重要法律。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制定《预备役军官法》的重要意义,理解和掌握《预备役军官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提高贯彻落实《预备役军官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兵役法》颁布实施十周年来,虽然对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因而应进一步强化《兵役法》的强制效能。 一、强制效能的内涵 法律具有强制的效能。《兵役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重大法律之一,它的强制效能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1.
严把兵员“入口关”,使大批优质兵员补充到部队,是我军质量建设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加强征兵中的政治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搞好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扩大预征范围。宣传教育必须针对新形势、新变化,大胆革新形式和内容,激发适龄青年应征热情。在形式上,可在继续运用标语、宣传车、墙(板)报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采取开办电视国防综艺节目、国防电影宣传月、国防教育网络专栏等形式进行国防教育。在内容上,针对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和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的特点,宣传《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等国防法规,强化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人武部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兵役法》,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他们采取集中学习讨论的方法,对《兵役法》逐条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深刻认识修改后的《兵役法》是国家军事制度的重要法律,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部长何国富、政委蔡开勤、副部长谢真华在学习中,针对新旧《兵役法》的学习体会,对大家进行了辅导。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修改后的《兵役法》更完善、更科学,操作性更强,更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防和军队建  相似文献   

13.
一、为什么要改革兵役制度? 修改后的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为啥要改掉“一个主体”的规定,这是广大官兵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接受军事训练和承担军事任务的制度,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是兵役法的核心。兵役法中的一系列规定,都是以实行什么样的兵役制度为前提做出的。我国1984年兵役法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根据目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一个主体,两个结合”的兵役制度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因此,修改后的兵役法删去了“一个主体”,改为实行“两个结  相似文献   

14.
《兵役法》规定:“凡18岁至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现役的以外,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民兵干部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不建立民兵组织的单位,按照规定对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进行预备役登记”。这对于储备雄厚的后备兵员,为应付高技术局部战争做好充分的人力动员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这一制度体现了我国国防  相似文献   

15.
新闻集锦     
新《兵役法》施行后,贵州省织金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对学习宣传非常重视,并注重在效果上下功夫,在解难题上抓落实。 该县结合组织县五大班子成员过“军事日”活动,开展以新《兵役法》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课,同时把新《兵役法》的宣传教育纳入县全民“三五”普法教育计划。结合民兵和在校学生的军事训练,组织民兵、学生开展新《兵役法》的学习宣传,开展兵役知识问答和知识竞赛。县政府征订了  相似文献   

16.
《国防》1999,(5)
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兵役法》,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件大事。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兵役法》得到贯彻落实,就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执法必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史新开 《国防》2002,(3):36-37
学生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措施。1985年以来,我国以《国防法》、《兵役法》和《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先后在一批院校展开了学生军训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作出了学生军训由试点转向普及的  相似文献   

18.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案(草案)》,改变了预备役士兵的分类标准(请参阅《国防》1999年第3期“预备役制度的重要改革”一文)。这一改革,将对后备力量建设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案。本刊这期特为此发表《为了筑牢跨世纪的钢铁长城》一文,对这部重要法律的修改过程和出台内幕作了追踪采写和详尽报道。读者看后都会深切感受到:兵役法的修改和颁布,的确是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依法加强国防和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兵役法》是1984年5月31日颁布的,至今已十周年了。这部兵役法,是在总结我国30多年来兵役工作的经验,在第一部兵役法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修改制定的,既考虑了当时的现实情况,又考虑到将来的发展趋势,符合我国我军的实际情况,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兵役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军事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