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研究在高功率电磁环境下高空核爆到达导弹预设作战阵地近地面时的电磁脉冲环境。首先给出高空核爆电磁脉冲场近地面计算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不同条件下近地面的电磁脉冲环境参数,编程实现了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的电磁脉冲波形数值仿真,完成了多种特定预设战场环境下的电磁脉冲计算,最后给出由于电磁脉冲武器的发展和HEMP波形表述形式变化,给导弹武器系统抗电磁脉冲性能研究带来的影响和新动态趋势。结论认为:应加强对前沿更陡、强度更强电磁脉冲的抵抗能力,防御重点放在机动作战样式方面,提高战地战时抗毁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
强电磁脉冲对空中目标的毁伤效应计算和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度的电磁脉冲能够干扰、毁伤敏感的电子设备,特别对空中的飞机、导弹构成了严重威胁.计算了辐射强电磁脉冲对空中目标的作战区域,其大小取决于目标所在高度、波束角和倾角.推导出作战区域各典型点处的功率密度计算公式,考虑电磁脉冲在大气传输中的衰减,最后对一定距离上的晶体混频器造成毁伤所需的辐射功率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强电磁脉冲的毁伤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复杂的背景环境中,如何有效地提高电视遥控制导导弹的抗干扰能力,提取目标信息,从而发现并识别目标,最大可能地提高对目标的作战效能是电视遥控制导导弹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影响电视遥控制导导弹作战效能的背景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仿真计算,给出了各种背景环境下的效能指标,对电视遥控制导导弹的作战使用和设计研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使用中远程舰空导弹打击飞机目标的作战中,使用"近快战法"时的发射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飞机目标逃避舰空导弹打击的机动策略,分析并建立了计算舰空导弹近快战发射区边界参数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典型算例给出近快战发射区参数结果.研究结果可为使用中远程舰空导弹对高速机动飞机目标实施近快战法战术依据,对中远程舰空导弹武器战斗使用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能打仗打胜仗"对靶场导弹武器系统试验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如何履行好靶场的试验职能,应与时俱进,开展体系作战试验研究,构建贴近实战的试验环境,充分有效检验导弹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毁伤能力。本文以美军导弹靶场为牵引,首先介绍了体系作战试验的概念,其次提出靶场体系作战试验的构成,给出靶场试验条件建设内容和方法,探讨体系作战试验关键技术,进行了体系作战试验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潜射导弹作战指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是提高导弹作战效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潜射导弹发射平台的隐蔽机动性、作战指挥的集中统一性、作战实施的复杂性、作战决策方案的不易更变性和作战环境的依赖性等需求特点,提出潜射导弹作战指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思路,给出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框架组成,对框架中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知识库3个关键管理系统的组成和构建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分析典型双指数电磁脉冲的波形和频谱特性,讨论了导弹的电磁脆弱性和强电磁脉冲对导弹的耦合途径,重点分析电场从弹翼方向耦合的特殊情形。对孔缝耦合的毁伤问题进行理论建模,最后对制导系统的干扰进行定性分析。结论对探讨高强度电磁脉冲对导弹的毁伤机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卫星上可探测的近地面核爆光信号在无云地球大气层中的垂理透过率参考值。强调指出了地球大气层对所探测的光信号几乎是完全透明的,且是弱色散或几乎无色散的。导出了一些典型核爆光信号从近地面源处传输 些典型卫星轨道处的几何衰减因子。并据以估算出了两种极植当量(1Kt和10^3Kt)近地面核爆在一些典型卫星轨道处所产生光信号辐照度值。  相似文献   

9.
4月中旬,美国发行量很大、影响面很广的《华盛顿邮报》披露内幕,指称美国国防部准备恢复一项搁置了30年的导弹防御计划——在高空引爆核弹头,阻截来袭导弹,也即“核爆拦截”。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主席施奈德向该报表示,他“已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讨论这件事。部长很感兴趣”。更有一些美军强硬派人士“一看到这期《华盛顿邮报》,便欢呼起来”,因为他们认为,使用“核爆拦截”是对付俄罗斯SS-18型洲际导弹的最好办法,“就更不用说对付一般的导弹了”。  相似文献   

10.
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融入战术防空体系对防空作战效能的影响如何定量评估是作战运用研究的重要问题。采用阶段概率分析法建立了打击空袭方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对防空作战效能和我方航空兵突击作战效能影响评估模型,通过计算可得出定量数据供作战研究参考。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将能极大地提高防空导弹体系作战效能,对于获取防对抗中的信息优势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地面防空由被动防御向攻防兼备转型将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车辆电磁兼容性问题,研究了不同方位接地与不接地时电磁波照射车辆时表面电流分布,得出接地后最大表面电流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对于高斯脉冲入射方向与车轴成30°角时,垂直面内接地后电流强度由111.57 A/m降为17.322 A/m,水平面内接地后电流强度由22.566 A/m降为11.458 A/m。测试结果表明:接地是降低车辆表面电流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车辆在高威胁复杂电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虚拟战场电磁环境雷达信号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典型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仿真系统中虚拟战场电磁环境仿真分系统的实际需求,以典型机载雷达AN/APS-145为例,在对其信号载频、脉宽、重频、脉冲幅度等主要性能参数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应用于虚拟战场电磁环境仿真系统的雷达信号建模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3.
核电磁脉冲对单片机系统的辐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的“杀伤”范围极广,它可使距离爆心投影点几千公里的电气设备、电子装备和系统的工作失灵甚至破坏。为了研究它对单片机的各种效应,利用GTEM室产生的模拟核电磁脉冲,对单片机系统进行了辐照效应实验。实验表明,单片机系统在核电磁脉冲作用下,会出现“死机”、重启动、控制状态的改变、通讯错误和外部RAM内容改变以及数据采集误差增大等现象。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了单片机系统的各种效应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强电磁脉冲可引起空间飞行器的控制设备发生瞬时或永久故障,从而导致飞行失控。针对强电磁脉冲环境下飞控设备的防护问题,首先分析了强电磁脉冲对飞控设备的损伤效应,其次探讨了相关的防护方法,并给出了屏蔽效能和整机防护试验验证的测试结果,为提高飞控设备抗强电磁脉冲能力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电磁弹射器是一个由多子系统构成的装备,且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并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整体效能。为了确定各组成部分与电磁弹射器效能的影响关系,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将系统的整体效能分解为几种典型的效能指标,并采用关联矩阵法(RMA)对由弹射器子系统和效能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明确了电磁弹射器各部分对系统效能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提高电磁弹射器效能指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存储示波器在核爆炸电磁脉冲测量中的应用,给出了系统框图,用计算机作FFT运算,实现频谱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某型弹体的电磁耦合规律,利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建立弹体模型.研究得到:在弹体内部腔体存在谐振频点,存在电磁耦合场的增强区域;引信内部存在谐振频点,存在电磁耦合场的增强区域;弹体与引信壳体的屏蔽效能随频率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建立了某型弹药模型和所需的电磁场环境,对某型弹药的电磁耦合规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弹体内,中部位置由于金属连接底的影响,电场强度发生突变。弹药壳体顶部的电场与外界基本一致。内部引信位置电场强度与原电场强度相比有所衰减,但是不如内部其他位置明显。弹体内部电场强度在120 MHz和560 MHz处衰减较小;在弹体外部,存在着沿z轴和x轴方向强弱交替的电场。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磁仿真软件FEKO建立了设备模型和所需的电磁场环境,对某型电子设备的电磁耦合规律进行仿真实验,并依此参考进行了实地测试。实验数据表明:频率在400MHz以上时设备内部准中心位置有中心聚集效应和明显的窗口耦合,内部设备附近产生强耦合场;开门破坏了设备内部谐振腔,造成内部谐振场强幅度变小,电源线接口处电场强度较高,电磁能量易被耦合入电源系统,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仿真结果为实际试验和具有类似尺寸孔隙的设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