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
《现代军事通信》1994,2(4):54-54
本仪器与TX4861型、TX4864型显示器配合使用,可测量和调整VHF电视调谐器的各种参数,电视接收机总曲线、中放通道曲线等。TXS361A型可提供各国制式插件,机调和电调均适用,电调器三频道同时调试。扫描频率为50Hz或100Hz。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现代军事通信》1993,1(2):46-46
本仪器用于测试收发信机及单、三路载波机主要电性能。含10种仪表,可组合或单独使用。自动测试频率、功率、调幅度、频偏、调制频率、调制失真、信噪比、输出电平、失真度等,半自动测试灵敏度、选择性、振幅特性、净衰耗等。交流或直流供电,用24位5×7点阵[E]显示。测试结果可打印输出。  相似文献   

4.
《现代军事通信》1993,1(2):22-22
该仪器由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音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直流、音频、射频电压表.功率计,调幅度计及频偏计等组成。可测量100MEz、100W以内各种电台的多项指标,主要用于电台检测和维修。  相似文献   

5.
武器后坐参数的智能化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后坐参数测试方法效率低、精度差、操作复杂等缺点,笔者研制了以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测试仪,设计了新型的自由后坐台和光电位移-速度传感器。文中主要介绍了系统软、硬件组成及功能,并对测试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多种枪、弹的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测试仪操作简单,测试效率和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多速率声码器误码性能测试仪的工作机理及其设计方案。首先,根据需要实现的功能对硬件结构进行设计;其次,阐述其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系统配电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的监测愈显重要。为了能够更加精确、简便的监测配电网络,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利用单片机信号处理能力强的特点,在一种新的采样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智能化交流电参数测试仪,该测试仪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电路接线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检测结果非常可靠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国产无线电综合测试仪的历史概况和发展前景,并着重分析了第三代综合测试仪的技术特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能够自动识别、锁定和打击目标的智能化武器系统逐渐出现,代替人类执行简单的决策命令,高精度目标识别算法是智能化武器精确打击的前提。目前城市作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城市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复杂的伪装技术、目标遮挡和恶劣环境条件,给智能目标识别带来严峻的挑战。以当前先进的目标识别模型YOLOv5为基础模型,提出了一种可以多尺度学习空间和通道信息的卷积注意力模块MS-CBAM,允许每个神经元根据输入信息自适应地调整其感受野大小。实验结果表明,在国际公开COCO数据集和自建数据集Long-distance PC Dataset上mAP分别提升了0.5%和2%。训练好的轻量级模型经过TensorRT加速部署在NVIDIA JETSON TX2,实时检测帧为20 ms,满足实时检测要求。该系统也可以作为智能武器系统的一个模块,对自主型武器和无人作战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专用集成器件测试仪的工作原理、软件设计及系统的硬件结构,同时叙述了该测试仪的功能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军事通信》1993,1(2):29-29
江苏省国防科工办于1993年12月16日在南京主持召开签定会,对总参谋部第63研究所研制的TX1322型系列扫频信号发生器进行设计定型签定。签定委员会在听取了研制总结,质量分析,用户使用和成本结算等报告,并进行了严格的资料审查和性能测试后认为:TX1322型系列扫频信号发生器.在经过几年的研制.改进.并经用户较长时间的使用,普遍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通信测量仪器在军用通信中的地位及作用,介绍了军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军用通信网所需测量仪器以及国内外军用无线通信测量仪器的现状、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雷达故障"板级定位"诊断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故障精确定位而设计的雷达故障诊断系统,利用VXI测试仪器为硬件平台,设计了基于征兆(测点)的集成推理软件平台.对征兆的测试数据(含结果)进行采集,基于序贯分类方法的数据结果,再进行故障的合理识别、推理和判断,推断出正确的结果,将故障定位在板级(即最小可更换单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通信装备科研着眼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通信保障需要的角度出发,结合国际通信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我军通信装备维修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VXI的通信综合义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线电路测试仪在工业仪器和军事装备的电路测试中应用广泛,其关键技术是利用后驱动技术实现在线元器件的隔离.阐述了电路中器件的常见故障形式,详细研究了后驱动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驱动技术对电子器件安全容限的要求.最后,对在线电路测试仪在装备维修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一种由数字式电平表、杂音计、失真仪、信号源组成.并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综合测试仪,在我所研制成功并通过部级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7.
使用空气炮模拟火炮发射时的高过载环境对弹载测试仪进行测试时,弹丸撞击靶板会产生尖峰脉冲对测试仪造成严重的损伤,为提高测试仪的存活性,展开对缓冲靶板层叠方式(不同材质的靶板相互叠加的叠层结构)的研究。通过撞击动力学理论描述弹丸对靶板的压缩和侵彻行为,并结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出靶板参数和传递到靶板上的冲量的关系。使用ANSYS/LS-DYNA建立弹丸正侵彻靶板模型,弹丸速度为200 m/s、质量为5.5 kg,仿真结果表明:3层总厚度450 mm的泡沫铝+泡沫铝+橡胶组合方式能有效消除尖峰脉冲并缩短弹丸对靶板的作用时间,加速度均值约为7 000g,脉宽为2.8 ms。受条件限制,空气炮试验采用弹丸质量为5.5 kg、速度为150 m/s,并将缓冲靶板的单层厚度减小到100 mm,结果表明:在泡沫铝+泡沫铝+橡胶组合方式下,弹丸结构和测试仪功能完好,加速度均值约为27 000g,脉宽为0.55 ms。  相似文献   

18.
软件无线电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主要是利用软件来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种功能。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评价标准和发展过程,并展望了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作战模型校核、验证与认证(VV&A)是验证和评估作战模型和作战模拟系统可信度及可用性的关键过程。研究提出了作战模型VV&A的组织机制、角色与职责,以及应遵循的原则,在分析传统作战模型VV&A程序和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将传统作战模型VV&A程序向外延伸,扩展到集成系统测试和系统应用验证,将作战模型VV&A的概念扩展到整个作战模拟系统VV&A领域,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作战模型和作战模拟系统的可信度及可用性,并组织进行了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0.
介绍美军用手册MIL-HDBK-470A中的可用性概念,补充其定义和热力学意义,给出可用性的一般性定义和其他各种定义的严格数学表示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