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冬。一座崭新的汉白玉雕像(见封三)矗立在四川崇庆县人民公园。这是一位女性,齐耳的短发,合身的旗袍,侧坐在岩石上,微微昂首,两眼放射异彩,神情泰然自若。看得出,她对人生充满着希望,对自己不懈追求的人类解放事业,充满着必胜的信念。她,就是优秀共产党员、革命烈士、巾帼英雄——张露萍。张露萍,原名余硕卿、余慧琳、黎琳,1921年生于四川崇庆县。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随后在车耀先同志的安排下,奔赴抗日圣地延安。次年,在延安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9  相似文献   

2.
18岁的她毅然参加了红军,是什么力量让她两过草地走完漫漫的长征路?革命成功了,为什么却心甘情愿当一名普通群众?晚年的她又在忙碌些什么呢? 8月8日,武警天安门支队国旗护卫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91岁高龄的红军女战士邬家珍。她是居住在延安、于今健在的、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两名老红军女战士之一。邬老再次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里, 有这样一支英雄和忠诚的警卫部 队:她每日担负着保卫党中央、中央军 委和共和国首都的警卫任务,她从井冈 山到瑞金,从遵义到延安,从西柏坡到 北京,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她就是中 国人民解放军某警卫师。这支与新中国 同龄的部队,是新中国警卫部队的代表 和骄傲,曾多次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 泽民和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 见、视察和检阅。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民兵》的忠实读者,我长期关注她,读她的文章解渴,为她的精彩喝彩,也挑她的问题与不足……当我捧读完今年第1期《中国民兵》杂志,不由眼睛一亮,从栏目设置到策划思路,从稿件编辑到版面设计,都有一种新风拂面的感觉。想评价的很多,其中《“延安精神新传人”薛庆云系列报道》尤值得一提。报道对延安军分区司令员薛庆云这个时代典型,从兵心、民心、党心等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予以了充分展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时期,通过研究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对延安时期的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和挖掘,以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为依据,探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并从实践中总结出延安时期劳动教育的成效。最后总结归纳出延安时期开展劳动教育的成功经验,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7月1日,历经几次变迁,现在的延安革命纪念馆主体建筑位于延安城东北处的王家坪,占地238亩,是全国解放后成立最早的革命纪念馆,陈列展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历史。  相似文献   

7.
延安倡导、推动和维系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法宝,延安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是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延安锻造的人才干部是抗日战争中无数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延安给中国人民指出的是一条光明的道路和一个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延安培育的精神和作风是中华民族抗日精神生动、鲜活的原生形态。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延安双拥运动开展70周年。把双拥发展成运动,是我党的历史创举。本文回顾了延安双拥运动的历史,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军队和政府的工作作风、密切根据地军政军民关系、增强根据地军民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奠定双拥运动发展的基础等5个方面,总结了延安双拥运动的历史性贡献,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延安双拥运动对推进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是我党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极为灿烂辉煌的时期,而它辉煌灿烂的不竭动力,就在于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革故鼎新。纵观延安文化,与时俱进、革命创新的宝贵特点突出地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延安局部执政时期文化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其鲜明的人民大众性;延安局部执政时期文化建设的政治寓意更为浓厚,民众启蒙与政治使命的联系更加紧密;延安局部执政时期的文化创新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0.
延安炮校校长郭化若炮兵指挥学院郭化若同志是延安炮兵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是人民军队炮兵教育的先驱者和炮兵院校的奠基人之一。他从事炮兵院校教育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在组建延安炮兵学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一...  相似文献   

11.
胡筠,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边区工农革命武装中的一位优秀女指挥员。她少年时,为防身自卫,崇尚武术,练就了一定的手脚工夫。1923年冬考入平江启明女子师范学校,后来,投身革命。在战斗中,英勇机智,威震敌胆。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下,1934年4月不幸被保卫局无辜杀害,时年三十六岁。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党的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保障延安各学校青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决定成立“延安学生疗养院”,接收和疗养延安各地的学生病员,使他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充分照顾,在医疗上也能得到较好的护理与及时的医治。延安学生疗养院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优待知识分子政策,也为我党和边区政府提供了大批身体健康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延安鲁艺创建于中国革命风云变幻的抗日战争时期,在艰苦的岁月里,在正确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鲁艺的教育成就斐然。延安鲁艺办学的成功是马列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就要注重加强理论武装、铸牢思想根基;延安鲁艺办学的成功是抗战前线人才急需催生的结果,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就要紧扣时代主题、加强人才培养;延安鲁艺办学的成功是民族精神熏陶激励的结果,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就要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奋发进取。  相似文献   

14.
延安,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又是举世瞩目的革命圣地。中国革命在这里落脚,又从这里出发。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13个春秋的战斗生活,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精神财富。 在新的历史时期,延安军民不忘光荣传统,发挥老区优势,以爱国拥军为主旋律的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得富有特色、生动活泼、深入扎实。  相似文献   

15.
<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自我构建形象方面的主要障碍来自国民党媒介的污蔑丑化以及国际上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面对国民党政府对中共的政治隔离和新闻封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如何让外界真正认识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形象,如何把延安的声音发出去,让世界认识真实的延安,争取话语权,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正>延安,国人心中的圣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曾在这一带居住,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更是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近日,一场旋挖钻机的交机仪式,在延安万达城的基建工地举行,延安健辰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批量采购的山河智能旋挖钻机,在此正式  相似文献   

17.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生活了13个春秋,领导和指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召开了党的七大,奠定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延安是“双拥”运动的发祥地,也是“双拥”运动的典范。双拥运动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拉开了帷幕,并逐  相似文献   

18.
刘夏榕 《中国军转民》2023,(18):137-138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劳动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劳动竞赛,表彰劳动英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延安时期劳动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注重劳动精神的塑造,发挥劳动英模的典型示范作用,重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汲取延安时期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军的爱情     
(四)千里迢迢去完婚1944年初春,范景明学完了白校的所有正式课程。该是完婚的时候了,王宗槐却到千里之外的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七大”去了。党的七大准备时间是很长的。拿晋察冀来说,1940年1月选出了代表,1943年8月,代表们起程赴延安,10月进入了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经过一年半的集中学习,才于1945年4月23日正式开会。就在王宗槐集中学习期  相似文献   

20.
延安情思     
张德强 《政工学刊》2023,(11):88-89
<正>印象中最早听说延安,是在小学阶段。当时读毛泽东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其中《为人民服务》中提到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就是在延安烧炭时牺牲的,毛泽东专门写文章,高度评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对延安多了些了解,但也只是陕甘宁边区、革命圣地的概念,印象中的延安无非就是黄土高坡上的一排排窑洞,一座宝塔山加一条延河水,南泥湾大生产……其他则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