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军人,对我来说是神圣的。1965年我真的成了一名军人。到目前为止,我家有5人从过军,现在仍有3人服现役。我的两个孩子生在军营,长在军营,如今也穿上了军装。可以称一个军人世家。 1976年,我从某师组织干事被提升为营副教导员。正当我在基层干得火热之时,1977年我所在的部队因精简整编被撤销了。何去何从?“当领导  相似文献   

2.
2017年5月,伴随着军改的大潮,已经当了6年副旅长的我从中部战区陆军平职交流到山西省五台县人武部部长岗位。当我来到五台县人武部报到时,原部长、政委双双转业,这个人武部是军分区14个人武部中唯一考评不达标的单位。看到这些,我内心翻江倒海。进了国动门,就是国动人。困难再大,横下一条心,两横一竖就是干!兵都是好兵,关键看怎么带。  相似文献   

3.
从我14岁划破手指写下"我要当兵"的血书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43年。闲暇时,回味当初那段刚入军营的时光,我感慨良多。细细想来,一路走来取得的成绩,主要源于党组织的培养,同时也很大程度源于自己性格中的那股闯劲儿。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的我,  相似文献   

4.
柯可     
正【这样的我】我是爱笑,乖巧却又追求一点小个性的90后,从地方大学到军营,我完成了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到一个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女军人的转变,我愿把我所有的青春和血汗挥洒在军营这片沃土上。【魅力评语】军旅生涯丰富了你的人生,你用理性战胜了个性,你把欢乐带给大家,是战友心中的"开心果"。你用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为绿色军营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在去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将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进一步对军营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最近我通过调查,了解到基层官兵对今后的军营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期盼。一、期盼有良好的军营文化机制。从有些单位文化建设来看,没有将军营文化建设纳入到机制建设中来,而且在筹划上只注重方案内容,不注重实践效果,这就导致在军营文化建设上很多内容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落实。官兵喜欢的、期盼的、拍巴掌叫好的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坚持,或者是制定好的方案和计划没有落实,而且有  相似文献   

6.
军营,我依恋你──一个超到期老兵的心声张文君别了,酸甜苦辣的军营。好可怜好痛苦──军营不要我了。可我依然依恋你──军营快了,离队的日子一天天逼近。面对猩红色的《退伍证书》,我只能哽咽着,从心里发出深切呼唤:别了,我的亲密战友,我的第二故乡。五年的军旅...  相似文献   

7.
回家的感觉     
陈皓 《云南国防》2000,(6):48-48
我己有七年军营生活了,当我每月领取工资时,总会想起我中学时代校园生活的情景,也从那微薄的工资中总能深切地体会到“一元钱其实不少”。  相似文献   

8.
兵词     
也许是身为军人的缘故,我一直关注军事题材的作品。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北乔的《营区词语》。书中的每一条词语都能勾起我的许多往事,仿佛使我这个从军二十多年的老兵又回到了战士岁月,一个个充满朝气的老兵新兵们又走到了我的面前,他们脱口而出的语言,像一串串特定时空下的咒语:使新兵迅速融入军营的独特氛围,欢快地去经受那种带有几分烈性的火焰的熔炼;使老兵们拥有一种资历或老本,站成营区风景一样的标杆。随着年龄增长和工作岗位的变化,我从最基层的单独执勤点调到连队,后来再到团机关、师机关、军机关,再到今天武警总部机关,虽然一直没有离开军营,但无论是工作用语还是日常用语,都离最初的军营词语越来越远了。时间长了,有很多军营词语已经淡忘了,不光是我淡忘了,我想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同志,如果没有《营区词语》的全面提醒,恐怕都忘得差不多了。《营区词语》就这么拾起了这些不该遗失却被很多人遗失的一百多条军营词语。作者北乔采用很机智的手法来写,每条词语都加入了自己的解释。这解释有正解,有反解,有曲解,有歪解,有戏说,有调倪。虽然有些解释有些牵强,但基本上都能引起新兵老兵的共鸣。这些词语在别人看来完全像另类语言,但对于军人,它却是一个特殊环境下的特殊群体,在同一种职  相似文献   

9.
在部队军营,河南省温县籍战士常以故乡是司马懿故里和太极拳发源地而自豪。古代三国时期,司马父子与诸葛亮逐鹿争雄而威震天下;今天,温县太极神功艺惊武坛而名扬四海。1985年8月,古城西安举行的五大洲14个国家武术国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即将退伍的战士。5 年前,我从一座江南小城走入军 营,来到北国边陲。军营生活我是 很热爱的,而这些年也是有锻炼 的,比如,入了党,当了班长,有 了一些组织领导能力等等。对此, 我欣喜过,骄傲过。但近一个阶段 来,我心里很烦,不踏实,时常很 担心.原因是今年要退伍了。我的 家乡经济很发达。但我觉得,我与 家乡已经离得很远,恐怕难以适应 家乡的生活了。前不久.我回了一 次家.看到昔日的一些同学,甚至 有的可以说是以前看上去不成器的 同学,居然很发达了,有好几个成 了企业家,还有的成了村镇领导, 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这些人与我 谈起经济、谈起企业、谈起营销, 头头是道。听着他们的谈话,我感 到军营终究有些闭塞了,顿时发现 了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而自己以前  相似文献   

11.
走过的那座军营,有一位老兵曾这样说:我的军营是我的大学,入伍即入学,这里有校长也有教务处,"军营课堂"每周都有课程表,原来我也能当"三好学生"。【军营名片】骊山脚下,渭水河畔。一支"防空劲旅"将军营当作一个大熔炉、大学校,教育人、培养人,培养出了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  相似文献   

12.
在我25年的军事生涯中,多次调动单位,但每次在人生“紧要处”都离不开武装,到不惑之年,从武已有15个春秋。 1969年春,我跨入火热的军营。70年代末,正当豆蔻年华,青春火热,被官兵称为“小笔杆子”的我,以旺盛的精力和执著的追求在“大学校”里编织着人生理想的花环。就在这时,上级政治部首长在团部领导的陪同下找到我,问是否愿意到郊区武装部任秘书工作。这是艰难的抉择,因为离开火热的军营,就意味着跨进地方的门坎,在部队的理想乃至奋斗目标将付诸东流。几经思考,感到,热血男儿志在四方,大江大海不择细流。地方武装需要我,无疑是对我的器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军营民谣步入第十个年头。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歌,哪怕你在封闭的军营里。抗战时期是《松花江上》、70年代是《十五的月亮》、80年代是《血染的风采》、90年代是《我的老班长》。1996年,小曾一首《我的老班长》拉开军营民谣帷幕。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方式诞生,它改变了清一色只有集体而忽视个体的音乐表达方式,让音乐由集体指向个体,一种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更细腻更人性化的娱乐样式让刚性的军营更柔软。小曾之于军营民谣,犹如邓丽君之于内地流行音乐,崔健之于中国摇滚,老狼之于校园民谣。由于他的坚忍和努力,他由早期军营民谣灵魂人物之一一跃成为军营民谣的领军人物。10年来,军营民谣是一茬一茬兵们的情感寄托。军营民谣为他们提供一个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情感宣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他们按照自己对军营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呢喃、低吟或哼唱着自己与军旅时空的每一个对应关系。这些歌声,注定成为他们嘹亮军歌时代罅隙里萦绕不去的声部。军旅经历和军营民谣一起深深地烙在90年代当兵人的记忆深处。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起军营,新兵连和一首首让他们感动的军营民谣歌曲是绕不过的记忆符号。那是他们自己的歌和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10年前,军营民谣还是一张有青春痘的脸,10年后,青春痘的痕迹已经岁月抚平。军营民谣10年之际,《解放军生活》给它画像作传,以此向那些军营别致表达方式表达我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14.
照相机     
现在我的手中使用的是尼康 D80型单反数码照相机,相素1020万。作为一名新闻骨干,手中有这么一个宝贝,我心里已经十分知足了。要知道1991年底我入伍刚进军营时,那时要想照一张相片可得费一番周折。军营生活的每天都是那么富有意义,射击场第一发子弹射  相似文献   

15.
永不放弃     
一年365天,我几乎天天穿着军装。我是打心服里对军营充满热爱。我小时候得了一场重病,差点死掉,母亲把我抱到庙里,是一位老僧人收留了我,对我精心调养救了我一命;5岁那年师父给我取名"茂光"。19岁当兵时,我穿上了人生的第一双鞋——解放鞋,从此结束了光脚板的人生。从那天起,我就立志要在绿色军营建功立业,把一生献给国防事业。  相似文献   

16.
生日思想 在军旅生涯第一年,和战友们过的这第一个生日,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军营大家庭的温暖。 在这里我想跟爸、妈说一句话:“爸、妈,儿子已经长大了。我会以八月的热情投入到国防现 代化建设事业中。”  相似文献   

17.
刘娣     
正238魅力编号【这样的我】我从小就有一个从军梦,如今美梦成真,8年的坚守,三尺验证台成了我心灵深处最美的牵挂,国门前亲切的微笑和问候成了我展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军营和战友伴我成长,我幻想自己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鹰,而军营就是那蓝天,我也幻想自己是一条无忧无虑的鱼,而军营就是那潺潺小溪。  相似文献   

18.
转眼,我入伍已两年多了,并当上了新训班长。我带的新战士,大多都是"90后",有一半人读过大学。初进军营,我就听到她们唧唧喳喳,时不时就给我出点儿小情况:队列训练感觉太枯燥,心里很失落;遇到不喜欢的打扫卫生之类,就想躲一躲懒:唇膏、眉笔不离身,总想偶尔拿出来补个妆。这不由让我想起自己初八军营时的样子。那时的我也和她们一样,经过学习和锻炼,如今终于一步步适应了军营这  相似文献   

19.
任县骆庄乡,是个远近闻名的“兵乡”。自1978年以来.有320名优秀青年从这里走入军营,这个乡持续十几年的青年“参军热”锐势不减。一位将军感叹到:在和平年代这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20.
拜拜,虱子     
到新兵连的第一件事就是理发。理发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正因为这次理发,却让我牢牢地记住了走进军营的弟一天——1986年11月22日。那天,我背着背包在乌鲁木齐站下了火车。从山东到乌鲁木齐,整整跑了四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