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呈洲 《国防》2002,(12):17-18
未来边境地区局部战争,不仅是作战双方精兵利器的较量,而且是战争动员之间的对抗。未来高技术条件下边境地区局部战争的后备力量动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战争爆发突然,后备力量动员组织实施快速。高技术条件下的边境地区局部战争,敌为发挥其军事上的优势,将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我实施全方位、大纵深的立体  相似文献   

2.
现代条件下,面对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和高技术军事装备的挑战,战争动员准备的基点应放在哪里,这是军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肯定了现代战争动员准备的基点要放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上的同时,认为由于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样式和手段的显著变革,使人民战争动员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或者说新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动员速度快、质量高、持续长、方法活、范围广。据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增强战争动员能力:一要适应局部战争目的有限的特点,以局部动员为主进行人民战争动员准备;二要适应局部战争作战对象多元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战争动员准备;三要适应局部战争高技术含量显著增大的特点,下大力抓好战争动员准备的质量建设;四要适应局部战争速战速决的特点,建立完善的具有快速反应和持续动员能力的战争动员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爆发突然,强度高、节奏快、消耗大。快速动员一切力量满足战争需要,是掌握战争主动权,赢得战争的基础。因此,要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就必须加强快速动员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权威、顺畅的领导指挥体系。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  相似文献   

4.
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战争后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信息化程度最高、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数量最多的一场局部战争,具有战争爆发突然、战局转换频繁而又迅速、战机稍纵即逝等特点。通过科索沃战争,给我们打赢来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何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达到后备兵员快速动员的目的,科学合理的编组是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已逐渐上升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战争类型,也是对我国国家安全的主要现实威胁。本文试就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区后备的力量建设应注意和把握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战争爆发突然,作战时间缩短,兵员动员、补充同步进行,战区后备力量建设应着眼于建立健全完善的战时动员体制 现代局部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突然、快速。发动战争一方采用政治、外交和战略伪装,增大了战争的突然性,从而达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具有快节奏、多样式、高损毁、大消耗等特点,要求兵员动员快速实施。做好平时兵员动员各项准备工作,是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的基础工程。新形势下,要紧贴新的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7.
李大清 《国防》2003,(10):14-14
近期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战争动员是全系统、全领域、全方位的综合国力动员,只有平时做好准备,才能确保一旦需要,能够迅速把综合国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当前,我军面临着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任务,需要做好国防动员准备的内容比较多,但必须着眼全局、突出重点。 一、要突出民用运力动员准备,为“过得去”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登陆作战,最大的难  相似文献   

8.
快速动员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对预备役部队动员的基本要求。做好快速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保证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任务的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认清未来局部战争快速动员中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未来局部战争无论技术装备如何先进,根本的还是人与武器有机结合的问题,它没有也  相似文献   

9.
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由于高、精、尖技术广泛用于战场,军队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种类多、数量大、质量高。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技术人才云集,许多专业与技术兵种对口或相近,是未来局部战争技术兵员动员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0.
韩平 《国防》2001,(10):22-23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后备力量动员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认真分析制约高技术局部战争快速动员的主要因素,研究实施快速动员的对策,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要求。 1.加强动员领导体制建设。目前,我国的后备力量动员领导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技术战争的发展,暴露出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地方各级政府是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保障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80年代以来,世界近80场局部战争的后勤经验教训表明,仅靠常备的军队后勤已远远不能胜任,必须依赖于快速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即国家这个“大后勤”的保障。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我军要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迅速进行后勤动员,快速实现社会经济力向后勤保障力的转化,保障战争的胜利,就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思静 《国防》2012,(9):40
近期几场局部战争实践表明,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快速转变,武器装备特别是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已成为赢得战争的关键因素.相对世界科技进步和军事变革的日新月异,我军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显得较为缓慢,且军队装备保障也不足以应对信息化局部战争的挑战.对此,利用我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进程的有利时机,充分借助地方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大力加强装备动员建设,对于提高我军未来作战的装备保障能力、确保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准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昆 《国防》2010,(4):14-15
未来应急作战,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一场快节奏、高消耗、大纵深、强对抗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国防动员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平时准备的程度将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我们必须从信息化战争的实际需要出发,着力研究解决国防动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准备,为“打得赢”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实现我军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为适应这些要求,后备力量建设必然要实行相应的转变。 第一,在动员方式上,要由全面动员向局部快速动员转变。战争动员是一个国家或军队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而采取的重要应急措施。过去,由于我们  相似文献   

15.
马存成 《国防》2006,(2):24-25
战区作战快速动员,是指战区在遂行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接到上级动员命令后,按照预定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限内,动员战区内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援和保障战区作战的一系列活动。搞好战区快速动员,是战时扩充战区军事实力,保持持续作战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保障。深化对战区作战快速动员特点规律问题的研究探索,寻求提高战区快速动员能力的有效之策,对于深入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切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信息化条件下战区作战快速动员的主要特点动员与战争相伴,并随着战争和动员实践的发展而…  相似文献   

16.
任政富 《国防》2003,(1):50-51
国民经济动员是国防动员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赢得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着战争动员的速度与质量,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平时经济动员准备越充分,战争胜利的把握就越大。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战争预警时间短、爆发突然性大,各种物资消耗量大、战争  相似文献   

17.
从当今世界格局和我国的周边形势来看,我们仍需进行相应的战争准备。文章在端正对国民经济动员准备认识的前提下,从八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内容,提出了实施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必须坚持局部动员准备为主、应急需要为主、发展武器与经济技术现状和军事战略相结合、军队平战结合并寓军于民、需求牵引、不断发展和调整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李亚洲 《国防》2008,(4):34-36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深刻演变,对应急动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内陆地区作为国家战略后方和兵员、物资储备基地,在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极有可能遭到拥有高技术优势之敌的远程精确打击。为此,加强内陆地区的应急动员建设,提高动员时效,对于确保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孙绪闻 《国防》2011,(4):27
国防动员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大国防活动,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无论战争规模、样式、性质以及战争形态如何变化,国防动员的地位和作用永远不会弱化。在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中,战争进程空前加快,战争准备时间大大缩短,没有充分的国防动员,就难以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动权。我们要充分认清我国国防动员面临战略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切实把握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的特点规律和建设要求,科学确立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切实突出建设的重点,推进国防动员建设不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研究和探索现代战争动员与准备应牢固确立依据综合国力的基本观点,把战争准备与动员根植于综合国力之中,建立一体兼容、快速高效的现代战争准备与动员机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重点研究和解决局部战争准备与动员问题;着眼高技术战争的发展,注重提高战争准备与动员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