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1月2日,当刚刚度过新世纪第一个元旦的人们还沉浸在跨入新世纪的喜悦和期盼中,来自欧洲大陆的“贫铀弹惊雷”便将国际社会震得目瞪口呆。贫铀弹就像是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势必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欧美关系、美国形象、军备竞赛等产生始料未及的强劲冲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贫铀弹的特性与危害,重点分析了美国对贫铀弹的态度以及对未来战争中使用贫铀弹的前景,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袁俊 《环球军事》2008,(17):28-29
据美国国防部前不久对外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了大量的贫铀弹(BDU)。美军的A—10攻击机发射了30万发炮弹,其中贫铀弹与普通炮弹的比例是5:1。以此推算,仅美军的A-10攻击机在伊拉克境内留下的贫铀弹残片即为75吨。此外,美英联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也都装有贫铀弹。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对南斯拉夫进行的78天的轰炸中,使用了大量贫铀弹。这些危害极大的贫铀弹将威胁50万人的健康与生命。北约投放的导弹、炸弹的弹头含有贫铀的铀芯,据统计,共投下了23吨此类具有潜在性危害的杀伤物。它们爆炸后  相似文献   

5.
浅谈贫铀弹     
前一段时间,关于贫铀弹的问题,国内外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尤其在国内,充斥媒体的几乎皆为诋毁贬斥之词,让人达到谈“铀”色变的程度。然而贫铀弹果真如此可怕吗?为什么美、俄等国家还在不遗余力地发展贫铀弹?带着这个问题,本刊编辑部专门专访了有关技术专家,请其就贫铀弹一些技术问题撰文,澄清事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在贫铀弹及其残留物是否威胁人类健康乃至生命的问题上,存在着共识,但更多的是关于危害程度、致病种类及机理等方面的论争。这些论争基本上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客观上给大众带来了认识上的混乱。通过对贫铀弹危害论争的历史审视,作者梳理并分析了相关的论点与论据,进而提出应将人与环境的互动作为贫铀弹危害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7.
自科索沃战争美军大量使用贫铀弹而遭到国际社会齐声讨伐后,近段时间以来,美军2004年在伊拉克使用白磷弹一事又被炒得沸沸扬扬。这场风波一方面暴露出使用白磷弹作为武器的严重危害性,另一方面也踢爆了美国虚伪的化学武器政策,让美军再次坐上了国际舆论的审判台。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贫铀的产生及危害 ,并提出了我国做好防护贫铀弹危害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美欧失去了共同的对手,因而美欧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突出起来。1996年欧洲在两个方向上与美国展开争夺,一是在东面,向中东欧积极发展,加速欧洲一体化进程,重建强大而统一的欧洲;二是在南面,向地中海沿岸及中东发展,推进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另外,欧洲在亚洲也与美国展开争夺,并开始打入美国的后院——拉美。欧洲力图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与美国建立平衡关系,以打破美国一统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环球军事》2010,(14):5-5
“在军费开支上,美国要远远超过北约的欧洲成员国。美国平均对每个士兵的军费支出达到30万欧元,而欧洲只有10万欧元;美国在装备购买和研发上的投入,平均每个士兵达到12万欧元,而欧洲只有2.3万欧元。这些数据反映了欧洲和美国在军事技术和能力上存在巨大的鸿沟。”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两年,美国以合作共赢为理由,以北约集团为媒介,不断提升在欧洲的军事影响力。其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联合军演、提供武器装备、派遣作战人员等,使美北约对于欧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那么,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历史因素和影响又有哪些?美国在欧洲军事存在形式军事基地美国目前海外设有约750个军事基地和约30万名常备役、预备役部队,其中在欧洲有大约300个军事基地。2022年前,  相似文献   

12.
自去年以来,有关美国要将全球战略的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的说法可谓不断。“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在亚洲地区因反恐而不断调兵遣将,这种揣测再度升温。但笔者以为,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美国没有将其全球战略的重点转到亚太地区的需求和必要,其全球战略的重点仍在欧洲。 美国的主要战略利益仍在欧洲  相似文献   

13.
美军作战样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典型的军事高技术对低技术的非对称战争。到目前为止美英联军使用了大量现代化尖端武器,甚至使用了国际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贫铀弹等反人道武器。战争虽然远没有美国想像的那样轻松,但它却找到了一个极好的高新尖武器的试验场,找到了一个酝酿军事变革的“作战实验室”。分析美军的作战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的影子,但更多的是可以发现在其新军事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新作战样式的实战演练。  相似文献   

14.
从贫铀弹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的频繁使用,我们可发现具有类似核武器某种效应的新武器已登上了战争舞台,核威胁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环境将更加复杂,防化兵的任务和行动将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15.
由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熊伟民教授撰写的《战时美国的欧洲战略》一书,最近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11章29节,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1至9章构成第一部分,作者以时间为经、战略为纬,展现了自一战后到二战结束时不同时期美国在欧洲的战略选择及其同英、苏战略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妥协而最终贯彻实施的曲折过程。第二部分(第11、 12章)则对美国的欧洲战略进行了整体评价。比较美国战略路线同英国战略战线之间的优劣;分析英、美、苏三国战略思想之间的矛盾分歧;揭示美国欧洲战略与美国全球战略、政治与军事…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北约峰会于葡萄矛首都里斯本召开。显而易见,在此次峰会上,美国仍是主角,它与其他北约成员国就欧洲的导弹防御形势、美国曾经部署在部分欧洲国家的核武器的撤出、网络战争、于国际重点航线进行的巡航、部署于部分中东国家的军事力量等议题展开了讨论。总的来说,里斯本峰会的内容又一次由美国进行了主导,且美国主导欧洲的形势仍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7.
1942年底,苏联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抵达了美国华盛顿,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美国之行。这位战场女英雄此行的任务,是代表苏联最高司令部争取美国的支持,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迫切希望西方盟友反攻欧洲大陆,迫使德军分兵,两线作战,以减轻苏军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对于那些更靠近西部的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欧洲伙伴国——最明显的是德国——来说.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并不会对其领土构成威胁。结合普京对于欧洲人无法有效管控美国寄存在欧洲的战术核武器的附加言论,表明莫斯科方面希望对议题重新进行界定,摆脱“俄罗斯对抗西方”的论调,让“老欧洲”对北约新成员国的价值和效用,以及美国采取的导致美俄关系恶化的举措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6月12日至17日,美国总统布什进行他上任以来的首次欧洲之旅,共访问了5个国家,在布鲁塞尔出席了北约首脑会议,在瑞典参加美国与欧盟首脑会谈,在斯洛文尼亚首次与俄总统普京会晤。布什试图说服欧洲盟国及俄罗斯同意修改或废除反导条约,为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铺路。可是他此行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20.
王作化 《环球军事》2005,(11):52-53
众所周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一直置身于战争之外,不愿介入欧洲的战事。尽管它在欧洲遭受灭顶之灾的同盟兄弟英国再三向其呼吁伸出援助之手,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奉行“中立主义”大获好处的美国人此时仍乐得在大西洋彼岸隔岸观火。然而,就在战争爆发两年之后,一副地图却使美国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政策,投身到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中,从而不仪拯救了英国,而且也改变了欧洲和二战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