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文摘大观     
何谓﹃香格里拉﹄世界不少城市都有以“香格里拉”命名的大酒店。“香格里拉”一词,意为空想的“世外桃源”。它本来是指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的秘密基地。在詹姆斯·希尔顿的幻想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它是隐藏在我国西藏的群山环抱之中,或是在西藏的“蓝月山谷”。在这与世隔绝  相似文献   

2.
情系雪域     
军校时同学们闲聊的话题总是时髦的,可我却一提就是西藏的雪峰高山,尤其那次填表我写下了“西藏”两个字,好友秦便给我起了个绰号“李藏”。 在我心中西藏一直是一块神秘的地方,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不由自主地投进它的怀抱。有时我们会在山中小憩,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山  相似文献   

3.
凌仕江 《国防》2010,(11):80-81
那时,人在西藏。已经摆脱想家哭鼻子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儿了。记得刚从基层连队调入专业创作队伍,便接到一项光荣任务。那阵子,千里之外的故乡丘陵刚好是收割麦子的季节,中央台军事频道里连续几天宣传西藏岗巴模范营的事儿。岗巴,藏语译为“雪山附近的小山村”,平均海拔四千七百八十三米,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  相似文献   

4.
《政工学刊》2004,(11):63-63
世界不少城市都有以“香格里拉”命名的大酒店。“香格里拉”一词,意为空想的“世外桃源”。它本来是指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的秘密基地。在詹姆斯·希尔顿的幻想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它是隐藏在我国西藏的群山环抱之中,或是在西藏的“蓝月山谷”。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居民都过着和平、宁静、悠闲的生活,人人青春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版图西部的鸡尾处,有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的冰山公路,它起于新疆叶城县,止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脚下的西藏拉孜,全长2000多公里。它蜿蜒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上,是新疆通往西藏阿里高原的唯一通道,也是通往中国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交界处的唯一咽喉要道。人们称它为连接新疆与西藏阿里高原的“生命保障线”、“物资供应线”和“钢铁运输线”。这就是众多人们所为之陌生的新藏公路——219国道。在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上,常年战斗着一支被称为昆仑铁骑的汽车部队。部队官兵双手驾驭铁骑,脚踏“生命禁区”,用青春乃至生命向祖国和人民书写着满腔的忠诚。莽莽昆仑,记下了他们在219国道上的生死传奇……  相似文献   

6.
当我登上唐古拉山巅,看透神秘的夕阳,再数闪烁在夜空的星辰,流年似转瞬的星光。十年……二十年最难忘的还是“西藏”二字,于是,我时刻在心灵的深处,反复用虔诚书写“感谢西藏”这个既简单又深刻  相似文献   

7.
感受无名湖     
因 为向往 ,我独自来到西藏 ,来到生命的“天堂”。从此 ,雪成了朋友 ,枪成了惟一的恋人。可当我真正走进边关哨卡 ,走进被誉为“雪山孤岛”的无名湖时 ,才体验出了孤独的味道 ,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神圣与崇高。无名湖 ,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山 ,一个连队的家 ,山高、风大、雪猛、路滑。然而 ,就是在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却长年驻守着一群年轻的士兵 ,他们用伟岸之躯铸起边关的铜墙铁壁 ,用青春热血抒写自己的壮丽人生。他们当中 ,有的来自繁华的都市 ,有的来自富庶的江南 ;有的家产百万 ,有的学富五车 ;有的双亲年迈盼子团圆 ;有的女友“吹灯…  相似文献   

8.
正从高原返回,我总会扪心自问,如果明年再次休假,我是否会重踏阿里高原?如果来世嫁做人妻,我是否会选择边防军人?西藏阿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因为其高远、离"天"最近而被称为"天上的阿里"。在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有一群默默守护祖国边防,常年与高寒缺氧战天斗地的军人……我的丈夫就是其中的一位。第一天:库地,勇闯喀喇昆仑我始终难忘,2008年10月第一次去西藏阿里探亲,去看望身为边防军人的丈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千里川藏线,塌方、泥石流时有发生。跑一趟川藏线,少则20天、多则1个月,除饱受路途颠簸、高寒缺氧之苦外,生命随时都将受到威胁。但偏偏就有这样一位铮铮铁骨硬汉,冒着生命危险110余次踏上这条“死亡线”,实地勘察进藏陆空战略通道和西藏边防战场交通情况,为改善驻西藏部队交通条件、提高战时交通运输快速保障能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成都军区军事交通运输部部长张军。多年来,他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一名军人的顽强和刚毅奔波于川藏线上,以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之心在雪域高原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0.
李素 《中国军转民》2023,(16):28-29
“老西藏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党进军、解放和发展西藏的光辉历程,是深化“四史”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其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在本质上与“四史”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弘扬“老西藏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其思想的研究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文章以“老西藏精神”与“四史”教育融合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好“四史”教育契机,明晰“老西藏精神”融入“四史”教育的路径,增进对“老西藏精神”的阐释和理解,给予“四史”教育更加饱满的内容表达,提升“四史”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西藏印象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西藏 ,古老而神奇 ,多年来一直令中外文人墨客叹为观止 ,留连忘返。去年 3月 ,我有幸踏上了这块梦寐以求的土地。天蒙蒙亮 ,飞机就起飞了 ,经过近 2小时的飞行 ,当我还在迷迷糊糊闭目养神时 ,不知谁叫了一声 :“快看 ,雪山 !”我立刻来了精神 ,急忙向外看 ,只见机窗外面白雪皑皑 ,群峰连绵不断 ,千沟万壑尽收眼底 ,久居都市的我立即被眼前的奇特景象吸引了。飞机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降落在西藏的贡嘎机场 ,第一次踏上“世界屋脊” ,我的心情也格外激动 ,小步快跑奔出机场 ,想亲自领略一下青藏高…  相似文献   

12.
《政工学刊》2013,(6):I0004-I0004
39年来,一代代给水团官兵怀着对给水事业的无限热爱,挺进荒漠戈壁,翻越千山万水,勇闯生命禁区、挑战生理极限,多次参加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矿难救援、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在实施“百井富民”、“百井抗旱”等工程和赴新疆、西藏边防打井任务中,为各族人民和边防连队挖掘甘泉400佘眼,解决了100多万人的用水难题,被赞誉为“西部水神”。  相似文献   

13.
周峰 《环球军事》2008,(6):23-25
美国作家弗兰克·赫尔伯特曾在1958年出版的小说《停火》中以幻想的笔触,描述了“生命探测器”。他在小说中写道:“生命探测器”顶部的天线以半圈的节奏前后扫描,这些天线就像许多有结晶的冰棒一样。一名操作员站着监视这个装置,他要服一种药物以保证精力充沛不能睡觉。他周围仅仅有直径6英尺的空间,密密麻麻地布满设备和栅格屏幕,屏幕发出淡绿色,上面的小点子显示着有生命存在,比如一群飞虫或者一只北极狐……  相似文献   

14.
军旅女作家裘山山的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以50年前解放军进军西藏的故事作为叙事主题,展示了一个家庭半个世纪以来的悲欢。小说以主人公欧战军与白雪梅的爱情故事作为一条线索,通过白雪梅在欧战军去世后对五个孩子身世的回忆将读者带回西藏;另一条线索是交待家庭中两代人的误解与矛盾,展开子女在现代社会中所经历的人生,这条线索以亲情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道孚县是进人西藏的北路第一站,素有“康北大门”之称。1935年红军长征路经此地时,道孚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护了不少受伤红军战士的生命。60多年后的今天,县长杨正勇在这片有着浓厚拥军氛围的热土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壮歌。  相似文献   

16.
听说最近在西藏出现了一部被边防部队称为“珍品”的著作,它便是部队作家郭中朝报告文学集《雪域·不落的太阳》(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读这部二十万字的作品,引起我极大的心灵震撼.这是一部如实地记载驻西藏边防军人的史诗.十二篇作品中的主人翁几乎都是生活在令人难以想象的环境中:有的生活在四季无夏的冰雪世界,有的生活在被探险家称为”生命禁区”的蛮荒地带.他们忍受种种磨难的韧劲,难以言传的苦斗和牺牲,展示了新时代最美丽的军魂,足以惊世骇俗.它不象有些英雄诗篇那样激起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和对轰轰烈烈业绩的向往,它更多的是引起人们深沉的思考,更多的是不知不觉地引发人们精神境界的升华.在人们对“社会进步是否必须以道德滑坡为代价”的问题进行无休止的争论时,它以雄辩的事实对这场争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我沿着川藏公路多次走进过西藏因为川藏公路上有我日夜想念的筑路兵战友他们有的已经牺牲,永远长眠在雪山脚下有的至今仍然奋战在那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着川藏公路的畅通  相似文献   

18.
特殊任务     
天高气爽。王连长的妻子来队了。 王连长的妻子来队成了新闻,连里像炸了蜂窝,窗外、屋内都站满了战士。 “连长的妻子长得好漂亮。”有的战士说。 “连长可真有福气,嫂子从东北不远千里来到西藏边防,真不容易呀!要是我妈能来这里看我,我该有多么幸福。”  相似文献   

19.
“18岁、18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花映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戴上呀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啊/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一首《当兵的历史》,唱出了多少有志青年一生中最为魂牵梦萦的军旅轨迹。今年,随着我国征兵政策的调整,一大批应届毕业生选择了参军报国。但也有少数应届生片面地认为,青年人的奋斗目标应该是上大学,而不是服兵役。  相似文献   

20.
背景资料:格拉输油管线位于群山之父,万水之源的青藏高原,1972年5月30 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修建,代号为“五三○工程”。这条“油龙”管线起自青海格尔木,终至西藏拉萨,全长1080公里,其中有900多公里穿越海拔4600米以上的千年永冻地带,承担了西藏军地几乎100%的油料输送,被藏族同胞亲切地誉为“金珠玛米”献给西藏的“乌金哈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