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涛 《政工学刊》2014,(2):79-80
有则寓言,三只猴子叠罗汉翻高墙。突然高墙倒了,大家乱作一团,互相责备。最上面的猴子说:“中间的抖了一下,我才踩空了。”中间那只说:“下面的抽搐了一下,我才抖的。”最下面的猴子说:“我好像听见老虎的声音,所以崴了下脚。”这则寓言形象地道出三只猴子遭遇失败后彼此指责相互扯皮的一番心理,  相似文献   

2.
荀子《劝学》篇中有这样一段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段话生动形象地道出了蚯蚓和螃蟹这两种生物的不同特性与命运。蚯蚓作为一种我们常见的小生物,其先天条件实在是太差。它是一种软体动物,没有锐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劲的筋骨,吃的是我们牙齿一碰就发痛的沙土,饮的是泥土中的水分。但是,蚯蚓能够分解有机物,疏松土壤,有泥土处就有它的家。通过蚯蚓的劳动,板结的土地能变得松软,贫瘠的土质会变得肥沃,养花种菜的人都喜爱它。螃蟹披甲带盔,八只脚粗壮结实,两…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集安市人武部新任领导一到位就得到报告:这里有个民兵老英雄,参加过全国第一次民兵英模代表大会,捧回过中央领导亲自授予的“光荣枪。”老英雄叫于广文,家住凉水乡杨木林村。 “老英雄多大年龄?”“八十八岁”。“走,我们去探望探望”。 就是这次探望,引出集安市人武部一段扶贫的佳话来。 忧 思 杨木林村,背山临水,朝、汉族会居,可听三县(郡)鸡鸣,看两国山河。可自打几千亩良田,奉献给中朝共同水库后,留给人们的就只有山坡山尖  相似文献   

4.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创刊50周年座谈会,一生参加过无数次的座谈会,可以说今天是最高兴的一次。结婚50年人们称为“金婚”,创刊50年有什么称谓呢?没人说,我也想不好,细琢磨一下暂且叫“金庆”吧。不管叫什么,可我觉得今天就是我们新老办刊人的一大节日,可以说我比过年都高兴。  相似文献   

5.
代兴 《政工学刊》2013,(12):58-58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骆驼历尽艰辛,穿过了茫茫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没花一点力气也过了荒漠。于是苍蝇对骆驼说:“谢谢你辛苦把我驮过来。再见!”骆驼答道:“你没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没有什么重量,你别把自己看得太重。”  相似文献   

6.
有 一则骑驴的故事 :说的是一个老头牵着一头驴在路上走 ,他的孙子骑在驴上。路人见了 ,都说小孩子不懂事 ,让老年人走路。孙子听了赶紧跳下来 ,让爷爷骑上。于是路人又说了 ,老头怎么忍心 ,自己骑驴累着小孩。爷爷听了 ,赶紧把孙子抱上来一同骑。谁知路人又说这爷孙俩太残忍 ,两人骑一头小毛驴 ,都快把驴压死了。俩人只好都下来。可是人们反而笑他们傻 ,有驴不骑偏走路。老头对孙子叹息道 :没法子 ,看来我们只有一条路 ,咱俩扛着驴走吧 !初看这则故事还觉得好笑 ,可一细嚼就品出个“累”字。这爷孙俩骑驴本是普普通通的一件事 ,就因旁人的…  相似文献   

7.
小引黑龙江省松花江上游阿城境内,有一个叫巨源的小乡村。村民世代都以捕鱼、种植为生,过去从来没有生产过一件工业品,连锄头、铁锹之类的小农具也得到外地买。真是改革年代新事多,最近外省市不断有人打听这里生产的“巨源”牌家用系列电器,可走什么门路买到。因为它价廉质量高,深得用户青睐。这家乡办小厂,象一颗明珠嵌镶在松花江上游。漠河县政协一位叫齐丽华的人写信说:“……一场大火烧得我家片甲不留。大火过后,我无意在碎砖烂  相似文献   

8.
小羊说:“我妈妈叫我小羊羊,好听。”小猪说:“我妈妈叫我小猪猪,也好听。”小狗说:“我妈妈叫我小狗狗,也很好听。”小鸡说:“你们聊,我先走了。”王家老五说:“外面的人叫我王五,好听。”王家老六说:“外面的人叫我王六,也好听。”王家老七说:“外面的人叫我王七,也很好听。”  相似文献   

9.
廖双全 《政工学刊》2002,(12):54-54
6月 2 7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江西省原省委书记万绍芬《陪同习仲勋考察江西记事》的文章。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一天 ,我们一行来到一户村民家里 ,见该户农民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厅堂桌上还摆了四个碟子 ,一碟放着薯片 ,一碟放着泡姜 ,一碟放着金橘 ,一碟放着花生。习老一看 ,便转身走了出来 ,并对陪同的人说 :‘我看这户早有准备 ,就不看了。我早说过 ,你们事先安排好了让我看的 ,我就不看。’”习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求“真”务必要较“真”。求“真” ,就必须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上较“真”。深入群众、了解民情 ,既是我们…  相似文献   

10.
在山东省嘉祥县仲山乡仲山西村,有一位隐功埋名的志愿军老战士,他在这个贫穷的小村庄已生活了47年,村里人都叫他“老保管”。直到最近,在一次老复员军人验证登记中,人们才偶然发现,这位走路一瘸一拐的“老保管”,竟然在上甘岭战役中和特级英雄黄继光并肩战斗过,并且还是黄继光的老班长。  相似文献   

11.
王培佐 《政工学刊》2003,(10):52-52
某日翻书,看到一则轶事,说的是民国年间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一次看到院内到处有便溺痕迹,就顺手拿来一张宣纸,写下“不可随处小便”几个字,叫人张贴出去。张贴者为了得到于右任的手迹,就另写一张贴上,而将于右任的这张告示一字字裁开,巧妙地排成了“小处不可随便”的条幅,悬之于壁,用以律己。关于这件事是真是假,现在已不易考察,倒是“小处不可随便”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咀嚼一番。读《李德生回忆录》,得知这位老将军也有“三个不随便”:一是除了参加正式会议,不随便到处走动;二是除了发的文件,不随便打听消息;三是除了按原则办事,不随便说话批…  相似文献   

12.
问:我班有个新兵,每次技术考核都拖后腿,其实他并不是那么笨,可就是对自己没信心,甚至提出要调班。您说我这个当班长的该怎样对待他呢?答:给他以期望,同时也教给全班战友给他以期望,你可以对他说:“不,我不放你走是因为你有灵气,问题出在我在教练中的方法不太适合你,说实话,我还等着你为我们班争光呢。”并且让全班同志也持有你这种态度,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角色期待”。角色期待就是说在一个群体中,当多数成员一致期待站在群体内某个地位上的人应有的行为方式时,这个现象叫期望效应也叫角色期待。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就此做过一个试验,他集中了百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测验,之后随便从中选择了20名学生,并对  相似文献   

13.
讲 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人们总不免要大谈“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但是倘若“下梁”不正 ,“上梁”又将如何呢 ?近日读书 ,看到一则寓言 :从前有个国家有一条名叫狂泉的河 ,人们喝了这条河里的水 ,没有一个不发疯的。惟有国王独自取井水喝 ,没有变疯。可是老百姓反说国王是疯子 ,于是一起劝国王治疗“疯病”。国王为迎合众百姓 ,只好到狂泉里喝了水 ,于是也变疯了。大家这才高兴起来。故事虽然只是则寓言 ,但如果联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就不难发现其寓意之深刻。现实中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就不难发现 ,确有少数干部 ,就他…  相似文献   

14.
山上四兄弟     
我们考入军校时,正逢学校施工,该利用的房子都要用上,于是我们住到了小山坡上。我们应该叫学员14队,但一次学院大会结束后,院政委说了一句“让山上的队伍先回”,从此“山上”便成了我们的代名词,到点上课,区队长手一挥,“兄弟们,下山了”,怎么都让人感觉又回到了“响马”时代。  相似文献   

15.
骆驼的功能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长?”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能看得到方向。”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  相似文献   

16.
近日去一个单位,有位“老基层”的一番话对我启示很大。他说,人这辈子无非一是学习他人,诸如读书求知、拜师练艺,“师夷长技”,这叫改造客观世界;一是管住自己,不为钱物所动,不为权色所诱,守住灵魂慎始终,这叫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山东省掖县,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捕蟹能手,人称“小蟹王”。去年秋汛的一个月里,他就钓蟹五千多斤,得人民币二千五百元。“小蟹王”名叫尹希铎,今年二十一岁,是过西乡尹家村的基干民兵。他的家乡莱州湾中三山岛附近的一带海域,是闻名全国的掖县大蟹子的主要产地。这里出产的“三疣棱子蟹”,个大、肉细、味美,蜚名中外。但过去,由于“左”的思想的影  相似文献   

18.
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文艺界的老领导夏衍,临终前,病魔折磨得他十分痛苦。秘书看到这种情况,便说:“我去叫大夫来。”正当秘书开门欲出时,夏公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便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人们无法相信,“不是叫,是请”这句极为普通的话,竟成了夏公的临终遗言。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 ,伙伴们经常会出一些“脑筋急转弯”型的问题互相考 ,其中常听的有这样一道题 :树上有 10只鸟 ,猎人开了一枪打掉了一只 ,此时树上还有几只鸟 ?同学们有说还剩九只的 ,有的则说一只也没有了。正确答案应为后者 ,因为其余九只鸟被枪声吓飞了。现在仔细琢磨起来 ,我对这个答案产生了“疑问”。我们假设剩下的九只鸟中 ,有的胆子特别大 ,面对枪口“镇定自若”呢 ?有的鸟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分析到枪手放过第一枪而不会再放第二枪呢 ?那么 ,树上就绝对不可能一只鸟也没有。我的假设并不是无稽之谈 ,现实生活中就存在着“杀鸡给猴…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与笑话     
困难的处罚 一个士兵从中尉身边走过,没有敬礼。中尉把士兵叫了回来,严厉地说:“您没有向我敬礼,为此您要受到处罚,罚您做100遍。” 这个当儿,将军走了过来。 “怎么回事?”他看见士兵老在敬礼,问道。 “这个不懂礼貌的家伙不向我敬礼,因此我罚他敬100次礼。” “一点儿也不错,”将军笑着夸奖说,“不过,先生,您不要忘记,您也得回他100次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