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航天技术是人类开展空间活动,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之一,它使人类活动范围从地面扩展到太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自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空间技术不断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空间应用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空间科学的发展则带给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以崭新的视角。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表明,它已不仅是振奋人心的科学成就,而且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开发新的资源的重要途径。同时,航天技术…  相似文献   

2.
自从前苏联在1957年10月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人类征服太空,从此揭开了一页。随着人类进军太空的步快,航天技术不断发展与成几个军事大国对制太空权的竞愈演愈烈。航天技术又称为空术,是一门用来探索、开发和外层空间及地球以外天体的性工程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指为军事目的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火箭等运载,将各种航天设备送到大气层空间,以执行各种不同目的的,达到不同的军事目的。目前事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军事技术。、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起源: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现代火箭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2002,(2):85-85
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航天器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航天活动。适合人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器统称为载人航天器,如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 载人航天技术是航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的观点看,人类进入外层空间,向宇宙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是历史的必然。地球外层空间的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等特殊条件,成为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源。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实际应用,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均有重要的影响。 载人航天器与通常的人造卫星有所不同。为了保障人的安全,创造人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载人航天器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4.
正11月14日,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大会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对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表示祝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宣读贺信。习近平指出,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国倡导世界各国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外空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中国一贯主张合理开发、利用空间资源,保护空间环境,推动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生存、生产活动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最初的陆地、海洋、大气层进入地球轨道空间和外层空间,并且开始适应、研究、认识、利用和开发太空环境,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我国的航天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从多方面改变着人  相似文献   

6.
1961年4月12日,第一艘载人飞船挣脱地球引力的羁绊,突破大气层的障碍,首次进入了广漠无垠的外层空间。这一壮举标志着人类自古以来“飞天”的梦想终成现实。三十多年来,载人航天作为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发展,尤其是前苏联和美国分别建立了载人空间站,从事各种科学技术和应用试验,取得了重大成果,也显示着载人航天有不容忽视的军事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60年代以前。人们还认为太空遥不可及,登上太空、月球只是一种幻想。如今,随着航天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人类突破了地球大气的屏障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使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扩展到由陆、海、空、电及外层空间组成的“五维”战场。海湾战争的实践,尤其是各种陆基、海基、机载和天基反卫星、反导弹武器的研制和逐步部署到太空,将使外层空间军事化,这也说明,太空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太空将为军事打击开辟新的疆土。  相似文献   

8.
从苏联1957年10月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太空就变得不那么安宁了。在以后的30年中,航天技术飞速发展,太空军备竞赛愈演愈烈。苏美两个宇航大国发射的近4000个航天器,70%的用于军事。这预示着未来的地球外层空间将成为人类的第四战场。从本期起,我们刊载这方面的知识,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9.
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打开对外层空间开发和利用通道的同时,也把太空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领域。特别是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到21世纪,军队将会充分运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广阔的太空开辟新的战场,进行前所未有的军事对抗。展望21世纪的太空战场,高技术兵器的竞相角逐,高素质军队的智能抗衡,将会描绘出一幅前所未有的战争画卷。  相似文献   

10.
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把现代战争引向了外层空间,给武器装备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发展和加强军事航天手段,正成为军事强国军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打开外层空间开发和利用通道的同时,也把太空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领域。特别是随着军用航天器的迅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军队将会充分运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广阔的太空开辟新的战场,进行前所未有的军事对抗。 天兵天将扬威太空 随着太空战场的开辟和建立,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军种,即“天军”。太空战场上的“天军”,就是以航天司令部为中心,以经过特殊训练的宇航员组成的太空作战部队。 早在二十多年前,以美国和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及战场空间的不断延伸,争夺外层空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谁拥有“天军”,谁就能控制太空。“天军”和“天战”必将成为21世纪的新型军种和新的作战样式。  相似文献   

13.
外层空间     
地球空间示意图 人类开拓空间的历程漫长而久远。从空间角度看,如果把地球看做是人类向太空发展的驻泊点,那么,以地球为中心,可以按层次把空间划分成几个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行速度的增加,将一层层地向外拓展。 外层空间(简称空间)是指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区域。在航天技术领域,通常将距地表100千米以上直至遥远的宇宙的区域称为空间。继陆地、海洋之后的人类第三环境——大气层,是指地表以外包围地球的气体层。据人造地球卫星的探测,地球大气层的上界约在距地表2000-3000千米高度,从气象要素和航空航天技术实用角度考虑,将外层空间的下边界定在距地表100千米左右的高度比较合适。因为,在这一高度,大气密度只是地  相似文献   

14.
《国防》2005,(4):76-78
征服太空的“巨手”———军事航天技术所谓军事航天技术是指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将航天器送入太空,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它是军事技术的组成部分,也是航天技术的一个分支。航天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已成为加速国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军事航天技术在信息获取、信息传输、空间基准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军事侦察、监视、通信、导航、预警、指挥、控制、测绘和环境预报等方面的能力空前提高,显著地增强了武器装备体系的效能;其在航天作战、航天保障等方面的发展,正逐步改变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军事作用日益突出。自…  相似文献   

15.
随着航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太空武器将成为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使用太空武器作战的新型“天军”,也必将成为21世纪叱咤风云的主力军。在那浩瀚的太空中,新型“天军”将如何对阵厮杀,又如何克敌制胜呢? “天军”的“四大金刚” “天军”是以外层空间作战场,利用航天技术和尖端武器装备来执行军事任务的高技术部队。他们有的驻扎在地球上的大本营,号称“地基天军”;有的驻扎在月球等行星基地,号称“星基天军”;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外层空间已成为一个新“军事高地”。包括军用卫星及其应用系统在内的军用航天装备,在支持地球上的军事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它作为一支航天力量已被纳入美国和俄罗斯的武装力量结构。航天  相似文献   

17.
王江琦:1950年10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现任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组织计划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大校军衔,参与合著《高技术战争论》、《邓小平从严治军思想研究》等著作。记者: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外层空间军事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军事辞典中出现了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8.
美、俄的太空战准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空间军事化的进程,空间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所关注和占据的战略"制高点"。战场空间已从陆、海、空三维扩展到外层空间,未来战争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战争,太空战即将来临。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已成为新世纪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也是广大军工人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军工精神的又一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外层空间,开辟了人类探索外空的道路。 1967年10月10日,《外空条约》生效,为人类开展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奠定了法律基础。1999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期间,与会国家一致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9日作为“世界空间周”。1999年12月,联合国第54届大会核准了第三次外空会议提出的建议,将每年10月4日至10日定为“世界空间周”。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世界空间周”活动。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外交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等单位联合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