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为了强调红军是一支本质完全不同的军队,于1 91 7年12月1 6日颁布法令将俄国军队的军服、军衔和识别标志全部废除.此后的18年,苏联陆海军中的指挥员一直按职务区分:陆军分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海军分为舰长、中队长、支队长等.  相似文献   

2.
苏联红军部队主官体制经历过六个不同时期的变革: 第一个时期,实行政治委员和指挥员(军事专家)制(1918年7月至1925年3月)。政治委员最早出现在1917年4月。当时俄共(布)中央向准备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起义的部队、群众武装派出政治委员,作为党的代表领导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后,红军组建初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尚在进行,不得不保留大量的旧军队。为控制和改造旧军队,稳定局势,俄共(布)中央委派革命水兵和政治委员到被红军接管的旧军队中,实施监督和进行宣传教育工作。随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匪武装叛乱的扩大,国内战争出现了危急的局势。而这时领导、指挥军队的政治委员多为工人和士兵出身,又不大懂军事指挥,因而不得不大量吸收沙皇军队的军事专家参加红军,担任部分军事指挥员职务。为了对这些军事专家实行政治监督,同时加强对全体红军人员的政治教育,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1918年7月),在建立正规红军的决议中,把政治委员列为正式编制;分队编制有  相似文献   

3.
王树增 《国防》2016,(12):74-78
自1934年以来,全国的工农红军分成数支,选择最荒僻的路径,转战了上万里的路途,就是为了在这片国土上寻找到一块可以立足的地方.但是,当红军各支部队相继到达中国的西部之后,一个巨大的难题始终困扰着红军的领导者们:在广袤而荒凉的中国西部,究竟哪里才是会合之后数万红军可以休养生息的家园?究竟哪里才能让共产党人建起一个符合他们信仰的苏维埃共和国?——这一难题的出现基于严峻的现实:面积不大、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的陕北苏区很难支撑数万红军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无产阶级建军的基本原则,也是无产阶级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本文从苏维埃工农红军的创建过程中,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对红军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进行全面领导和直接指挥,来论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工农红军、苏维埃政府和各种群众组织,发动中央苏区广大军民,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标语.这些具有独特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的标语,既为红军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粉碎国民党军“围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苏区军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和扩大苏维埃政权,参与苏区全面建设事业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徐平 《军事史林》2004,(5):52-57
颁发奖章、勋章是军队的一项重要奖励制度,对于激发官兵的上进心和荣誉感,鼓舞士气,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历来受到各国军队的重视.我军颁发奖章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7月9日,为适应红军正规化作战,奖励在对敌斗争中有特殊功绩的红军官兵,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提出在"八一"建军纪念日,颁发红星奖章.  相似文献   

7.
1937年图哈切夫斯基等八位遇难将领中的其余五位也都是享有盛名的红军高级指挥员.  相似文献   

8.
作为红军的优秀指挥员,曾中生对红军作战和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他的关于红军反"围剿"战争特点的认识,关于影响红军战略战术因素的论述,关于红军作战原则的总结,关于红军建军原则的思想,为苏区和红军的反"围剿"作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各地红军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和其他各苏区红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为了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作了三个等级的红星奖章。红星奖章的基本形状是五角星及由两枚五角星交错而成的星花,象征革命的星星  相似文献   

10.
曾照平  薛忠友 《国防》2008,(6):85-88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与国防杂志社联合主办江西省赣州市,简称赣南,是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所在地,是红军五次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的主战场,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生活、战斗过。  相似文献   

11.
《兵团建设》2011,(1):27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毛泽东领导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之后,党和红军内部不少人仍然对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观情  相似文献   

12.
红色娘子军     
走进红军的行列 1930年4月,中共琼崖特委会召开了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决定实行土地革命,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夏初,又将各地红军正式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同时,在广大农村,也建立了农民赤卫队、妇女会、少年先锋队、劳动童子团,配合红军作战.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出现了跑反现象,即根据地群众为了躲避敌人的疯狂进攻而采取的背井离乡的逃难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党的领导特别是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薄弱;根据地生产萎缩,经济枯竭,群众生活无着;国民党军队和反动地方武装对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残酷虐杀;群众信任红军,衷心愿意跟着红军进行斗争,同时依靠红军取得最低的生存需要.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群众跑反成为反"围剿"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阎红彦,1909年10月26日生于陕西瓦窑堡(今子长县),早年参加革命,是我军的一位优秀将领,也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陕西清涧起义。1931年参与创建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并先后担任副大队长和大队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6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其前身是以少数红军为骨干,分别于1937年、1938年、1939年在冀晋地区组成的30余支抗日游击队。其红军骨干中有在长征中给朱德总司令等总部首长担任警卫任务、后为八路军军部警卫团11连的部分警卫战士,有参加过平江起义、坚持过井冈山斗争的红军第5军第13团一个连的部分红军战士,有第120师第359旅雁北支队的部分战士。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完成其名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后,感慨地说: "一九三四年中国革命的长征却不是什么象征,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书写长征的著作和文章,记载的多是高层的人和事,漫漫征程上普通战士跋涉、奋斗的事迹,多被宏大的历史叙事所忽略.可正是他们才真正体现出红军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正是他们创造了这部"人类伟大史诗".  相似文献   

17.
确立科学的目标体系做到历史性与层次性相统一教育目标既是进行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它决定着教育的方向,指导并协调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对教育全过程具有调节、控制和激励作用,是构建教育机制的首要环节。教育目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军队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军都提出了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例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是“实施无产阶级的教育”,把红军指战员训练成为“有军事技术的战士”、“建立苏维埃政权巩固苏维埃政权有阶级觉悟的公民”、“完成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者”;1987年,中央军委作…  相似文献   

18.
1935年6月至1936年1月,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红军长征在四川荥经县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荥经人民配合红军、广泛地开展了支援红军、参军参战等活动。如今,为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该县人武部结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开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和红军的5次反"围剿"斗争,以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前4次反"围剿"的胜利,促进了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全面发展,代表了中国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辉煌;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对革命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而整个反"围剿"的实践,则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第一代善于治党、治军乃至治国的领袖.  相似文献   

20.
军分区司令员与士兵年龄相差成倍、职务相隔多级,却能做到与普通士兵一起干、一起学、一起玩,看不出任何等级距离,您相信吗? 球场上,战士敢和他疯抢;困难时,战士可向他借钱:餐桌上,战士往他碗里夹菜;遇到家庭矛盾,战士也愿向他亮“家丑”,您意外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