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1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表示"可以将不会军事侵犯朝鲜的承诺书面化,但是美国不会(与朝鲜)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0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国方面正在考虑提出一项由多方参加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的正式书面协定。23日,朝鲜重申只有美国表明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才会参加旨在解决核问题的会谈。4日,以色列北部海滨城市海法的一家餐馆遭自杀性爆炸袭击,共造成19人死亡,50多人受伤。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已宣布对这一事件负责。6日,以色列士兵用机枪向黎巴嫩境内南部地区猛烈开火。14日,以色列军方下令将15名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驱逐到被以军完全围困的加沙地带。  相似文献   

2.
泳天 《环球军事》2012,(6):16-17
朝鲜和伊朗,一个处于亚洲的东部,一个处于亚洲西部,都因为核问题而引起全球关注,更是为美国所不容。但在2月29日,朝鲜宣布将在与美方“有效的会谈期间”,暂停核试验、远程导弹试射和宁边的浓缩铀活动,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监督。美国则重申不再敌视朝鲜,同意向朝鲜提供24万吨食品。而对于伊朗,美国从年初开始就曾派遣两艘航母进入波斯湾,对伊朗形成大兵压境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杜鲁门政府对朝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战后初期,美国以对南部朝鲜实行军事占领为手段,试图在美苏之间通过谈判协调政策,同时处理好占领军与南部朝鲜各阶层人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罗斯福战时规划的国际托管朝鲜政策。到1947年美国大幅度调整政策,在南部单独建立政府,将朝鲜问题国际化,这样即导致了朝鲜的分裂局面。  相似文献   

4.
美国为朝鲜核问题划定的"红线"是"两弹结合",即朝鲜获得威胁美国本土的能力。奥巴马政府实行八年"战略忍耐"没有出手,甚至考虑对朝实施"封顶政策",即变"促朝弃核"为"冻结管理",就是因为美国判断朝鲜核能力尚未触及美国的"红线"。然而进入2017年以来,随着号称"氢弹"的核试验成功炸响和"火星"12、"火星"14导弹的发射,美国军方基本完成了对朝鲜核导能力的"再评估",确认朝鲜正跨越美国自认的"红线",即将具备把核弹头直接投送到美国西海岸的能力。这令美国对朝政策的选择余地骤然变小,朝鲜半岛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对朝鲜和台湾的政策有一个变化过程。从1948年到朝鲜战争爆发前这一段时间,由于“欧洲第一”的一贯对外政策和兵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美国决策者们不主张出兵保护台湾和在朝鲜布防过多军队。关于台湾问题。有代表性的政策文件之一是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的对台政策宣传指示。指示中说,国民党的失败是由于自身的腐败无能。美国因战略利益和力量所限,不能出兵保护台湾。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陷落”是不可避免的(当时美国决策机构估计1950年底以前台湾即将“陷落”)。该指示要有关方面对此作好精神上的准备,不要对台湾承担过多的义务。这一指示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赞同。  相似文献   

6.
探讨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必须从二战后的冷战局面和美国对苏联采取的遏制战略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杜鲁门政府在朝鲜的遏制政策是以有限的手段为支撑的,美国的战略重点依然是在欧洲与苏联对峙。朝鲜内战爆发以后,杜鲁门政府错误地估计了世界形势和中苏两国的动向,转向包括直接军事介入在内的全面遏制,从而引发了冷战局面下亚洲的一场局部热战.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总统—直希望与处于美国对立面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但是朝鲜核试验无疑给了他当头一棒,美国政府将何去何从?是出台更强硬的政策向朝鲜施加压力还是避免反应过头,或者是像2006年朝鲜第一次试验后布什政府通过外交努力制造国际舆论?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中 ,人们一般认为 ,在战争爆发之前 ,美国对台湾已经实行了“撒手”政策 ,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的爆发 ,美国将会坐视中国收复台湾的军事行动而不予干涉 ,台湾的历史就会是另外一番面貌了。然而本文通过大量的材料试图证明 ,在 50年代美国的对华战略中 ,台湾是用来与中共进行讨价还价的重要手段和筹码 ,无论有没有朝鲜战争 ,美国都需要把台湾纳入自己的战略防御圈。朝鲜战争的爆发恰好给华盛顿的干涉提供了借口  相似文献   

9.
<正>战后美国远东政策是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它的中心内容是反共和建立远东霸权,但由于战后远东形势特别是战后整个国际局势的巨大变化,使得不同时期美国的远东政策又各有其特点.本文着重探讨1953年朝鲜战争以后美国的远东政策与40年代末相比所发生的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长期对中国奉行敌视政策,屡次侵犯中国利益。毛泽东着眼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不受侵犯为最高准则,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统筹运用军事手段与非军事手段,大力加强军事斗争准备,指导开展了一系列对美军事斗争,成功挫败美国发动的历次军事挑衅,有效捍卫国家安全,凸显了高超的战略指挥艺术。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试图分析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演变.目前国内史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尚无专论,这与整个朝鲜战争课题研究的发展现状是很不适应的.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际●2日,日本政府采取租借方式从日本国民手中获得对钓鱼岛的管理权。中国外交部向日本提出严正交涉。●3日,美国拒绝朝鲜方面最新提出的关于双方签署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建议。8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社论称,美国的对朝政策正在逐步增加在朝鲜半岛爆发核战争的危险。10日,朝鲜重申任何制裁朝鲜的决定都将被视为对朝宣战。10日晚上,国家主席江泽民应约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江泽民指出,不赞成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1日,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决定生效。●4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呼吁制止以色列在耶路撒冷附近修建"柏林墙"。●5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发生两起自杀性爆  相似文献   

13.
马沈 《环球军事》2010,(5):20-21
众所周知,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中朝苏三国实行了核讹诈。朝鲜战争后,美国重新制定了以核威慑为核心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在处理中美关系特别是台海危机问题上,更是赤裸裸地采取了核讹诈政策。  相似文献   

14.
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我海防部队炮击“警告”,人民解放军三军联合渡海解放浙东岛屿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遏止中国的发展和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加强从南朝鲜、日本、台湾到菲律宾“防御”链。1953年2月,艾森豪戚尔抛出了所谓“放蒋出笼”政策,决定不再限制中华民国武装部队对大陆的行动。1953年11月8~12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  相似文献   

15.
抗美援朝是 50年代初中美之间进行的一场全方位较量。在这场斗争中 ,中国共产党人以敏锐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打败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赢得了抗美援朝斗争的胜利 ,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树立了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形象 ,谱写出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光辉篇章。一、把美国出兵朝鲜 ,侵略台湾、轰炸东北和远东问题连成一体来看待 ,决策抗美援朝  从朝鲜战争是重要的国际斗争问题这一判断出发 ,作出援助朝鲜 ,暂时搁置解放台湾计划。二战结束后 ,美国一跃成为主宰远东命运的超级大国。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强国 ,美国的对外政策是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已经明确表态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最近朝鲜发生的危险行为。五角大楼发言人表示,现在以及将来从外交和经济方面施加压力是美国解决朝鲜问题的长期策略,直到朝鲜不再从事核武器方面的研究与部署,而美国要做好充分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事件     
《环球军事》2013,(10):4-4
美国防部首发朝鲜军力报告 美国国防部5月2日首次发布朝鲜军力报告,称朝鲜意图攻击韩国,寻求发展核武和远程弹道导弹,并无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进行武器扩散,目前依然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最严重威胁。这反映了美国对朝鲜的导弹技术和核技术发展的一种忧虑。  相似文献   

18.
自2002年10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朝鲜从而爆发朝鲜核危机以来,世界的目光开始聚集到朝鲜半岛。2003年1月10日,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鲜核危机局势达到顶点。伊拉克战争使布什无暇同时顾及朝鲜问题,但在战争胜利后,布什又重新开始着手解决朝鲜问题。目前,在处理朝鲜核危机上,美国一方面通过外交斡旋、经济封锁的途径来迫使朝鲜妥协,另一方面也一再声称并没有放弃使用军事手段以强制达到其目的。事实上,在朝鲜战争后至今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防务新闻》2007年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朝鲜刺激亚太邻国军购》的文章.列出了亚太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军购清单,试图说明正是朝鲜的核计划和中国不断增长的军费在促使其邻国增加军购。然而文章中通篇找不到一处支持所谓"中国刺激邻国军购"的论据.倒是各国军购清单上的武器几乎是清一色的"美国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军购项目都是根据自己的防务需要来决定的.但美国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国家和地区,其防务政策  相似文献   

20.
美国海军的初衷进入21世纪,作为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感到遇到了大好时机,有能力也有必要建立和巩固更能体现美国意志的国际新秩序。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不断挥舞手中的大棒,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伊拉克战争已经向世人展示了美国的这种“雄心”,而在朝鲜问题上的咄咄逼人进一步表明,美国凭借强大军事力量而推行单边主义的政策不会轻易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