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朝鲜内战是朝鲜人民内部的事,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由于美国对朝鲜内战进行武装干涉并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人民才被迫和朝鲜人民一起同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作战。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性质和战争责任问题,笔者根据已掌握的史料,作一阐述。 同盟之间的妥协,三八线的演变   朝鲜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是谁挑起的?责任在谁?历来我们都有非常明确的答案:“朝鲜的内战是美国制造的”,“是美国政府挑起了朝鲜的内战,是美国政府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见 1950年 11月 11日、 28日中国外交部的声明和伍修权在联合国大会上…  相似文献   

2.
田剑威 《环球军事》2009,(13):24-25
据韩国媒体报道,由于朝鲜决心向西海(即黄海)方向发射远程弹道导弹,并提高海空军戒备等级,目前韩国军方正处于高度紧张中,担心沿西海“北方限界线”(NLL)一带水域会发生“爆炸性事件”。不过韩国军方同时也放出狠话,只要朝鲜敢开第一枪,韩国就能在3天内搞定朝鲜西海舰队,而且无需美国人帮忙。那么,韩军真有这番本事吗?  相似文献   

3.
4月5日,朝鲜在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美日韩的一片恫吓声中,按计划发射了一枚携带“光明星2号”卫星的“银河2号”三级运载火箭,与此前一直要扬言要拦截朝鲜“导弹”不同的是,日本直到火箭飞过上空也未拔剑出鞘,让这次闹得沸沸扬扬的“反导”行动不了了之。那么,日本反导能力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连日来,朝鲜半岛局势持续升温,从美韩大规模联合军演,到朝鲜宣布《朝鲜停战协定》无效,再到金正恩亲自指挥炮击训练……朝鲜半岛火药桶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半岛各方军力如何?这个火药桶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呢?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核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看似轻率地发表了美国“正积极考虑”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经过白宫的一番澄清和补救,此后,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舆论界都没有再公开论及核武器的使用问题。然而,根据美国的解密档案文件,此番言论并非是杜鲁门的一时口误,而是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期间的核政策的一部分。在整个朝鲜战争中,美国一直在考虑、策划“在危急时刻”使用原子弹的问题。那么,这项计划是如何制订实施的?它产生了什么影响?在紧急情况下美国真的会付诸实行吗?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  相似文献   

6.
朝鲜国家媒体12日上午宣布该国成功将一颗卫星送入轨道,今国际社会一片哗然,而就在数日之前朝鲜方面还表示受技术困难影响,其卫星发射时间推迟至12月底。当天上午10点左右,日本和韩国官方证实了这一消息,运载火箭三级均预期脱落,没有对任何邻国构成伤害。此次朝鲜射星受到的国际社会广泛谴责中,美国尤其强烈。美国政府及其地区盟国认为朝鲜以射星之名测试技术,最终使之具备为弹道导弹加装核弹头的能力。他们还谴责平壤政府把资金浪费在测试昂贵武器上。此前,朝鲜曾于今年早些时候试射卫星,但并未进入轨道。朝鲜还曾分别于1998年、2006年和2009年射星失败。国际社会将如何回应?从短期来看,日本和韩国安全官员将召开“紧急情况”会议讨论此次朝鲜射星,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紧急情况?”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分析家维克多·D·查和艾伦·金撰文称:成功的试射将唤醒朝鲜对美国本土直接威胁的忧惧,会成为奥巴马政府面临的首要国家安全问题。然而,射星本身对朝鲜近期能力有何暗示仍然不清楚,但人们有理由怀疑其意味着情况严重。当然,在咖啡厅里悠闲的聊天或打电话的首尔市民对此并不是特别关注。这可能很容易解释。在一份被广泛引述的报告中,核扩散分析师马库斯.席勒和罗伯特·H·施穆克尔揭露称,在今年早些时候的金日成诞辰百年阅兵式期间,朝鲜使用了假导弹。施穆克尔暗示称,朝鲜永远不可能生产出真正的洲际弹道导弹(美国称朝鲜正在测试洲际弹道导弹),因为对于贫穷而孤立的朝鲜而言,该项目需要的投入过多。  相似文献   

7.
朝鲜与我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且与我东北战区唇齿相依,山水相连,朝鲜半岛一有风吹草动。都会对我东北安全将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变化。那么,朝鲜为什么要执意发展核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我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这场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离开我们已经有整整60年了。如果有人问我:“你作为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这场战争留给你的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我可以明确的回答说:“是死亡和胜利。”在朝鲜战场上“死亡”,无论对敌方、对我方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美国已经明确表态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最近朝鲜发生的危险行为。五角大楼发言人表示,现在以及将来从外交和经济方面施加压力是美国解决朝鲜问题的长期策略,直到朝鲜不再从事核武器方面的研究与部署,而美国要做好充分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10日早晨,朝鲜和韩国海军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发生交火,朝鲜舰艇遭到严重损毁,并有人员1死3伤。韩国方面称朝鲜越过“北方界线”并向韩国军舰开火是冲突发生的缘由,不过平壤方面给出了完全相反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1月30日发表声明,宣布废除朝韩间停止政治、军事对抗的全部协议。这是继朝鲜军方1月17日宣布与韩国进入“全面对抗”状态之后,朝鲜在北南关系上采取的最新举措。  相似文献   

12.
顾育豹 《环球军事》2010,(15):58-59
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60年间,中外反映这场战争的影片林林总总不下百部。而第一部反映朝鲜战争的影片则是美国硬汉导演塞缪尔·富勒的处女作《钢盔》,该片在朝鲜战争爆发半年后即拍摄完成。更令人称奇的是整部影片拍摄仅仅花了10天时间。  相似文献   

13.
马腾 《环球军事》2010,(4):16-17
1月20日,韩国国防部长官金泰荣出席“国防改革和南北关系展望”研讨会,称如果朝鲜出现对韩国核攻击的“明显迹象”,韩国可能“先发制人打击”朝鲜。 其实,韩国并非首次公开提出先发制人,早在2008年底,金泰荣在出席参谋长联席会议听证会时曾提出对朝鲜核基地实施先发制人打击,遭到朝鲜方面的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环球军事》2009,(18):5-5
“最近美国和韩国不顾朝鲜的一再警告,进行带有侵略意图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造成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在目前的“特别警备”状态下,—旦美韩对朝鲜进行任何侵犯,朝鲜会以包括核打击在内的所有手段立即予以回击。朝鲜将继续强化国家防御力量,在国防工业的发展上持续投入,将其当作全国、全民性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韩国是世界第13大经济体,是G-20成员,并有成为全球重要力量的雄心和抱负。然而,韩国政府却只能无助地重申其对美国军事力量的依赖。面对这种状况,任何正常的国家都会感到尴尬和耻辱。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朝鲜的40倍,人口是朝鲜的2倍。从军事实力上看,韩国和朝鲜的对比模式类似于美国和墨西哥。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是美国在乞求其他国家的军事援助,外界的反应肯定是鄙视和嘲笑。但事实是,韩国仍然严重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和军队部署。  相似文献   

16.
兵团     
《兵团建设》2010,(3):29-29
1日,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青年前卫》三家报纸联合发表元旦社论强调,通过对话和协商建立朝鲜半岛巩固的和平体制,并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是朝鲜始终一贯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正>一、初到13兵团司令部1950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以志愿军第13兵团司令部为主,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机关,出国作战需要一批翻译,我们这一批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1946年入伍后,是东北民主联军的一个老兵。那个时候邓华也是我们的领导,他是老四野7纵的。1949年底,在中国的朝鲜族部队约有两个正规师,需要交给朝鲜,后来中国又凑了1个师,那次一次交过去三个师。这三个师交给朝鲜的时候,我随部队留了下来。朝鲜战争爆发后,  相似文献   

18.
张胜 《环球军事》2008,(9):58-61
战略的契机 朝鲜停战了,战后的远东要重新洗牌。国、共两党,再加美国,台湾海峡的棋局更加扑朔迷离。父亲对我说:“毛泽东原来的想法是朝鲜停战后腾出手来解决台湾问题,所以同意我们做进攻金门的准备,并要我和叶飞到朝鲜考察,但回来后,就有了变化。毛泽东的意思是,打了那么多年的仗,终于停战了,在国际国内一派和平的气氛中,不好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台湾问题的解决只好再等机会了。”  相似文献   

19.
声音     
《环球军事》2009,(11):5-5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100天的政策动向表明,美国敌视朝鲜的政策丝毫没有变化。美国敌视朝鲜政策的本质在于消灭朝鲜人民自己选择的思想和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丁伟 《军事历史》2002,(3):41-45
美国当局在侵朝战争期间,曾精心策划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的计划,做好了实施这一计划的军事准备。但随着战争的发展,美国决策者除屡次声称要扩大战争外,并没有冒险实施这一计划,却最终形成了在朝鲜打有限战争的政策。美国在侵朝战争中为什么没有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未来反侵略战争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战略利益出现严重对立,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到朝鲜内战爆发前夕,美、苏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也处于激烈的对抗状态。美国决策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