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读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报道,美国军方在加利福尼亚州沙漠地带成功试飞了一款名为“全球观察者”的新型无人侦察机。据称,“全球观察者”体形十分庞大,翼展相当于一架波音747客机,被称为“五角大楼永远睁着的眼睛”。五角大楼计划将’全球观察者”派往阿富汗服役。那么,“全球观察者”到底是款什么样的飞机?  相似文献   

2.
曹兵  夏侯 《环球军事》2009,(5):46-48
2009年2月期的美国《武装力量杂志》,刊发了由诺斯罗普·格鲁门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伊合伍德撰写的《即刻打击——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将提供战略选择》一文,文章中提到了中国的“撒手锏”武器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防空系统,并以此为借口,呼吁军方不要放弃发展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Next Generation Long-Range Strike system,简称NGLRS)。  相似文献   

3.
海湾战争之后,美国新闻界与五角大楼之间,就美国军方企图操纵新闻的舆论导向和处心积虑地不让记者上前线采访,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令世人惊奇的是,此次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军方不仅向美国媒体而且向世界各国媒体张开“欢迎的双臂”。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防部日前组建了一支全新的部队——媒体战部队。这支特殊部队每天24小时鏖战互联网,与美国军方认定的“不准确”舆论作战。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这支专门反击“不准确”新闻的部队主要战场是互联网。这支新军将“力争纠正错误信息”,使美军对抗“不准确”新闻报道的能力大增。  相似文献   

5.
2O13年1月30日、31日、2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先后发文大肆渲染中国黑客入侵,无端指责中国政府和军方幕后策划了网络间谍活动,恶意掀起“中国黑客威胁论”,2月19日,美国有强烈军方背景的私营安全公司曼迪昂特(Mandiant)更是推出长达76页的报告,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詹姆斯·F·阿莫斯上将签发了《海军陆战队第273/11号行管通知》,宣布从即日开始实施经过全新修订的“士兵再次服役政策”。美国军方一些媒体称,新政策的实施正值美国银根紧缩、战略调整的敏感时期,显示美国海军陆战队正为建立一支规模更小但效能更为优化的陆战部队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颐此 《环球军事》2013,(2):26-28
2012年的12月17习,美国《防务新闻》就推出了一份对美国国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的榜单。据报道称,这个榜单由美国报业巨头Gannett旗下包括《防务新闻》《陆军时报》《空军时报》《海军时报》《海军陆战队时报》等近30多名资深记者、编辑和主管,耗时5个月汇编而成。这样一份榜单,“囊括了大批美国精英、领导人、改革家、科技人员和梦想家”,几乎展现了美国国防领域从国防体制、军事工业、智囊团到军事组织等影响美军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实权人物稳居榜首这张榜单里有个非常“显眼”之处:奥巴马总统作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是榜单中“影响力”的最终“决策者”,因此不参加评选。此外,美国的国家制度中,军队由文官掌管,而且军费开支要经过国会批准,因此美军的编制规模、作战部署等重大事项由文官和军官共同决策。因此,“榜上有名”这100人,不仅来自军方各个部门,也不仅仅局限于名人,可以说涵盖了政策、预算、智囊、情报、战争、国会、国土安全、国防工业等与美国国防密切相关的诸多关键领域。他们或是重要部门的领导人,或是有着显著的工作业绩,或是掌管着美军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可以说,上榜的这些人,其“影响力”无疑会给美国国防“带来变革”。  相似文献   

8.
1901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称赞马汉是“伟大的人民公仆”,他还将马汉海权论的奠基之作——《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称作“绝妙的书”。对此,已经年过花甲的马汉在欣喜之余,感慨颇多:终生倾注到海军理论和战略研究中的心血没有白费,自己的一系列建议和主张正在影响着美国当局的海洋战略,得到了海军军方的支持,一支属于美国的“大海军”正呼之欲出。他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当说,此生足矣! 1840年,美国西点军校教授丹尼斯·哈特·马汉家中,一个小孩呱呱坠地。他就是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丹尼斯·哈特·马汉只是个普  相似文献   

9.
最近,美国军方跟踪研究本·拉登“基地”组织及“9·11”事件的研究小组列举大量事实欲证明,本·拉登其实是出色的网络中心战专家。 本·拉登在实战中运用网络中心 众所周知,网络中心战是1998年1月美国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塞布鲁斯基海军中将和约翰·加斯特卡在题为《网络中心战:起始与未来》的论文中首次提及的概念。虽然很明显,“基地”组织并没有完备的网络中心战理论,但实际上,“9·  相似文献   

10.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在美国前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下台后,许多人都认为主战好战的美国新保守派从此将一蹶不振。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新保守派最近却打了一场胜仗——布什所宣布的增兵计划就是新保守派的建议,而这一增兵计划的幕后推手就是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研究员、军事史学家兼军事分析家菲德烈克·卡冈。在美国华盛顿府,菲德烈克·卡冈的地位几乎无人能敌。他号称是美国鹰派的“建筑师”,深得布什的赏识和信任。有美国媒体认为,不排除他成为“第二个拉姆斯菲尔德”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10,(2):65-65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1月5日报道:2008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开始研发一种体型微小的武装无人机,准备配备给美国特种部队.完成对“具有较高价值的目标”的杀伤任务。军方不会透露这项名为”阿努比斯(Anubis)”的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但据军方预算文件记录,美国空军工程师已经在”装备新型导引/追踪传感器算法、  相似文献   

12.
本篇译稿节选了美国空军中校卡伦·O·杜尼文《军事文化——一个范式的转换?》一书的部分内容,作者考察了美国军事文化中的社会性变化,探究了美国军事文化中一种介于军事的传统与非传统之间的,介于男性战士为主的范式或信仰体系和以平等主义与兼容并蓄为特征的充满矛盾的进化军事文化模式之间的斗争。这是一场旧思想和新思想之间的竞赛。译者选编了作者战斗部队中的女性(战争中的女性)这一典型案例来阐述美国军事文化中范式与模式之间的差异。杜尼文中校在本书中还考察了美国军事文化中存在的长期冲突,她建议美国军方现在开始需再一次进行文化范式的转换———从传统的以男性士兵为主的排他性价值观向一种兼容并蓄的从军观念转变。作者强调美国军方必须在其发展过程中,削减其分离主义和排外性的倾向。她提出实施这一范式转换的三个对策(战略部署):改变军方的占主导地位的关于“战斗着的,充满阳刚之气”的具有排他性而非包容性的标准和想法;主动接受并控制正在持续的主要的社会性变化;同时接受与个人和组织对范式转换的职责。范式转换的先驱们必须特别地推崇一种兼容并蓄与平等主义的文化。杜尼文中校也强调了美国高级军事将领是产生美国军事范式转换的最佳催化剂———他们是真正的先驱,他们能够使兼容并蓄的文化范式制度化。杜尼文中校提出如下结论:如果美国希望其军方成为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无疑要接受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范式。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伦敦四月三十日电】英国《卫报》四月三十日刊登科学记者安东尼·塔克的一篇报道,标题是《俄国在研究反导弹射线方面领先二十年》,全文如下:西方的高能物理学家们日益相信,美国军方说俄国人正在研制功率强大的带电粒子加速器,它能够“发射”一种粒子束用于反导弹系统,这种说法可能并不仅仅是猜测。在美国,同类的研究工作在大约十年前是保密的,但是据前美国空军情报局长乔治·基  相似文献   

14.
说起核武器,今日世界当数美国的家底最厚,但是美国一直在叫嚷受到了核威胁。美国受到威胁了吗?美国受到的所谓“核威胁”又源于何处,听听美国人是怎么说的——2002年9月23日《美国新闻及世界报道》道格拉斯·帕斯特纳克撰文“美国自找核威胁”。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空军时报》2007年12月19日报道,现任美太平洋战区空军副司令的,爱德华·A·赖斯将于2008年2月接替布鲁斯·怀特,出任驻日美军司令兼美空军第5航空队司令,赖斯不仅将成为美国空军历史上军衔最高的黑人军官,而且也将成为驻日美军历史上首位黑人司令。鉴于驻日美军在美国全球战略部署中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专机的“空军一号”被称为是“空中白宫”,它的神秘让多少人捉摸不透。但4月8日出版的美国《旧金山纪事》杂志却声称,事关“空军一号”安全飞行的一些秘密资料已被某军方网站泄露。结果,关于总统专机遭遇“泄密门”的事件在美国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17.
“不死鸟”是美国的一种导弹。有一天,6枚“不死鸟”不慎葬身海底,成了“死鸟”,引起了美国军方和朝野的极度恐慌。“不死鸟”的“死亡”时间是1979年9月14日。这天,北大西洋的波涛汹涌不息,拍打着一只钢铁巨兽——美国最大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约翰·肯尼迪”号。宽阔无垠的海面上,舰只来来往往,一  相似文献   

18.
秦立新 《当代海军》2009,(12):62-65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7日报道,“卓越”(Illustrious)号是当前英国最大的军舰,就像漂流在海上的一座小城,过去三十年做到了名副其实,无愧于“卓越”这一称号。然而,这艘曾经无比辉煌的舰艇如今已破旧不堪,被各种先进的现代化航母远远甩在身后。《每日邮报》记者日前登上“卓越”号,零距离感受这艘昔日“巨无霸”。  相似文献   

19.
1 冷战以后,美国军方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形势快速发展的变化,强调确立“国家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战略观点,以便彻底地改变以往那种“单纯强调军事需求,忽视国家经济安全,武器采办计划庞大,经济能力难以承受”的尴尬局面,走“经济上能够承受得起”的国防发展道路。美国国防部在提出《国防科学技术战略》的同时,也推出了“样机研制+有限生产”和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科学》网站等媒体曾报道,美国军方正在秘密研制以反物质作为炸药的“质子炸弹”。美国空军实验室称,这种反物质炸弹可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大武器。什么是反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