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兵团建设》2014,(6):44
正读者:我是十三师某化工厂的化验员,属于特殊工种。我在单位工作8年后因为生孩子离开了单位,在单位的8年我的养老保险由单位缴纳。离开单位后的8年,我的养老保险由我自己缴纳。其后我又回到单位工作了8年,单位又给我缴纳了8年。现在我到了特殊工种退休的年龄,劳动局以养老保险不是单位连续缴纳为由不让我退休,请问合理吗?  相似文献   

2.
从小我就立志要穿上黄军装,1964年终于如愿以偿。经过几年军队生活的磨炼,学到了很多军事知识,1970年我退伍回乡后,第二年被任命为厂武装部干事。当我又一次穿上军装的时候,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一晃眼,在武装工作岗位上一干又是12年。12年的风风雨雨,武装工作也经历了企业机构的整编,调整、合并、撤销、恢复的严峻考验。不管我在何方、身置何门,武装工作都永远伴随着我。 1988年元月我调厂行政科当房产管理  相似文献   

3.
日子真的不经过,转眼工夫似的,我已经在吃第36年的军粮了。30多年军旅生活,我待过6个营区,其中两个营区是军校校园,3个营区是坐落在大城市的军队机关大院小院,只有1个营区与众不同,它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一个叫梁坪山的地方。6个营区各有特点,都在我的生命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但只有梁坪山这个营区常会入梦,叫我经常怀念。32年前的7月,不到20岁的我和7名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乘火车、转大卡车,奔波三四十个小时,终于赶到了地处半山腰的梁坪山部队营区。在这个营区,我整整工作生活了8年。这8年,是我人生的起点和开端;这8年,我恋爱了结婚了生子了;这8年,我  相似文献   

4.
由于家庭和个人的原因,1995年我离开了为之工作了31年的兵团,回到了长江边的大都市上海。事隔7年,令我梦牵魂萦的却依然是我真爱着的兵团。夜阑人静之时,我常梦入塔河,神交故友:激情难抑时,我也常神思飞扬,把我心灵深处的胡杨林、芨芨草、大漠孤烟、绿洲生涯……化为文字,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这种难以割舍的兵团情结,不仅浸漫在我的青年时代,也许将陪伴着我的一生。说起来也十分有趣,在我回到上海之后,也常常有机会参加一些聚会、一些商务活动,面对着西装革履、谈吐优雅的上海人,我常常会亮出我的底牌——我是兵团人,我曾在新疆工作了31年!我在讲这些话时,底气很足,我不仅没有自惭形秽,反而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感到在我的身后,有广袤的塔克拉玛  相似文献   

5.
缪维斯  陈晨  孔鹏 《军事历史》2023,(5):121-124
<正>一、难忘的参军经历1939年,我老家江苏灌云海啸遭水灾,家里房子倒了,土地也没了,家里人都跑到根据地去逃荒,而我在1941年2月选择去了我姨家。我姨家在游击区,表哥是地下党,他有的时候需要运送弹药、信件,就让我去,在他的影响下我成了一名地下交通员。后来游击区地下党因叛徒出卖遭到破坏,我只好选择去当兵,在滨海县中队休养所当看护员,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我在休养所学习了半年多,  相似文献   

6.
正2007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走上了新闻工作岗位,在漫长的实习生涯中,我工作的重心就是收集资料、整理报刊。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有幸结识了《兵团建设》,一篇篇励志的佳作激荡在我心灵深处,一个个真实的榜样屹立于脑海之中。这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觉得从事新闻工作是一份莫大的荣耀。转眼间5年过去了,我在《兵团建设》这块沃土上汲取的养分,滋润着我在新闻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问:我是一个农民,今年五十八岁了。1982年我与村里签定了承包五十亩盐碱地的合同,期限是二十年。这几年除了种麦以外,我还在这些地里种了树,药材和花木。为了取得好效益,去年我又在地里打了一眼机井,同时购买了拖拉机、水泵等农机具,还修建了相应的水利工程设施。但我已经接近花甲之年了。我寻思着,按现在的身体状况,可能等不到承包期满我就会离开人世的。因此,我  相似文献   

8.
难忘石政委     
正石书江政委来六十七团的那年,在农四师国土资源局六十七团分局任局长的我已到退休年龄。但因团场土地开发需要,他多次挽留我。于是,我被返聘在分局又干了两年。14年来,我目睹了团场变化,职工群众在赞美团场的同时,都会想到求真务实、视团场建设为生命的石书江。  相似文献   

9.
我是江苏省句容县大单乡云塘村的一名民兵,我有心里话,想借贵刊一角,讲讲刘部长把我从死亡线上救回来,帮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感人事迹。1986年,我在驻军部队学了15天养鸡技术,回来后,一年中养了两批共3000只鸡,有些盈利,一时间,我成了知名人士、专业户、致富能手、新长征突击手等桂冠接踵而来。在赞扬声和鼓励声中,我头脑发热,1987年初,我在乡粮管所  相似文献   

10.
厚厚的家书     
胡林 《政工学刊》2013,(9):70-71
转眼间已入伍12年。回首这12年的军旅生涯,收获了一路风景,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前进的路上,年少轻狂的我曾经无数次迷惘、彷徨和不知所措。幸好,这些年来,有一股力量一直支持着我、鼓励着我,给我以心灵的启迪,也鞭策着我在前进的路上不敢停步——这股力量来源于我珍藏的那摞厚厚的家书。  相似文献   

11.
陶鹏 《中国民兵》2020,(4):80-80
差不多是3年前这个时间,在军改的洪流中,我从海军舰艇部队交流到省军区系统工作。而今,在我担任人武部政委即将时满3年之际,又到了离别的时候。经历就是财富。3年里,我有太多难忘的经历,幸运的是我曾经来过,更幸运的是我拥有了这宝贵的财富。一直以为,我的军旅生涯会在深蓝的大海上、威武的战舰上度过。  相似文献   

12.
正来兵团工作已有15年,接触最多的期刊是《当代兵团》。它是我思想上的指明灯,陪伴我走过春夏秋冬。《当代兵团》每期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大量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能力,丰富了我的人生。尤其是每期的"辉煌60年"栏目,让我了解兵团人在峥嵘岁月里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的历程同时,也给我巨大的勇  相似文献   

13.
40年了,我还记得我这身军装有多么来之不易。1972年,我们基地来到我的家乡武汉市江夏区招兵,我是最后一个领到录取通知书的,而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报名参军了。16岁的时候,我已经长了挺高的个子,第一次参加征兵体检就过关了,却在录取环节被"刷"下来,原因很简单——我家的成分是上中农。两年后,我高中毕业,二炮来招兵,我再次报名时,老师又把我写在了名单的最后一个。接兵排长硬从别的地方弄来了指标,我才如愿以偿参军了。  相似文献   

14.
读书是享受     
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读书、买书、藏书,写读书心得。但那时多是为工作需要去读,读了用以指导工作。记得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和国防大学学习的三年时间里,图书馆是我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的唯一去处。退休前的三十几年时间里,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  相似文献   

15.
青梅     
正初见,是在1997年的仲夏,满是法国梧桐的青石板巷、小桥流水间的粉迩黛瓦、开奖苏州城的荷花,和骑在公主车上晒得只有牙齿闪光的你。随后的时光,你的身影贯穿了我整个青葱年华……2009年12月,我参军入伍和其他女孩不一样,在火车站你没有抱着我哭哭啼啼,而是默默帮我整理衣领和背包,并告诉我:"好男  相似文献   

16.
陈伟 《中国民兵》2007,(8):48-48
我1995年从军校毕业后分在作战部队,去年6月到人武部工作。对当兵十几年的我来说,一直是搞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在基层带兵,那些工作基本还能够干下来。可是,到了人武部工作,人武专业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窍不通。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开展好工作,我走了个捷径,便与《中国民兵》结了缘。  相似文献   

17.
我1964年6月由天津支边来疆,36年来一直在芳草湖四场工作。在这36年中,我入了党,提了干,历任教师,女工主任、工会主席,现在是芳草湖四分场党委书记。1988年被职工推选为工会主席以来,我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我想,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党和人民信任我,把我安排到领导岗位,我就要以党性、民心、良心作保证,真心实意为国家、为农场、为职工群众谋利益。作为职工的代言人,我坚持把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应尽义务结合在一起,开展各项活动,全场4万多亩棉田和家家户户的院落里都被我跑遍。在长期超负荷工作以及没有规律的生活状态下,我患上了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1997年秋,为了尽快把丰收的棉花抢收回来,在分场党委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在全场负责组织开展"大干40天,拾花1万吨"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安排宣传车,制定竞赛办法,深入到秋收拾棉竞赛每一个连队、每一块条田查质  相似文献   

18.
从2005年开始征集笑脸的那天起,我们一起走过了整整五年。五年,许多事已经模糊,唯独战友的笑容,依然清晰,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唯独我们的真诚,依然执着。新的一年我们将遵循快乐服役的理念,继续展示战友们快乐的笑脸,期望全体战友的支持和参与。2010年《笑脸》栏目仍采用月主题,用半命题形式,以我和我的……为题,从第二期开始到十二期依次为我和我的新兵生活之过年篇、我和我的美丽新娘之幸福篇、我和我的战友之体验篇、我和我的家人之亲情篇、我和我的同年兵之荣誉篇、我和我的班长之友情篇、我和我眼中的英雄之敬仰篇、我和我的最爱之纪念篇、我和我的二十岁之梦想篇、我和我的乡亲之拥军篇、我和我的2010之回顾篇,另外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省略号后面添上相宜的词语,拍出相应的照片。您提交的照片应为军人和他人在一起脸上带有笑容的正面像,要求突出笑脸和军人元素,人物清晰可辨,最好是半身像。文字背景资料约150字左右,讲述笑容背后的故事,要求附加主人公姓名、所在部队班排等真实信息。——编者  相似文献   

19.
编与读     
正再续辉煌新篇章■博乐市读者王建兵我是一名边防战士,漫漫边关,让我领略了什么是真正的寂寞,什么是真正的奉献。而在漫漫边关上能有《当代兵团》一路相随,使我远离了空虚、孤独、寂寞与烦恼,终日与幸福、愉悦、欢乐和充实牵手。她让阳光雨露滋润我的心田,也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转瞬间,新年的钟声已铿锵响起,2013年携着无限的依恋远去了,2014年正携着清  相似文献   

20.
“我和雷锋一起在部队生活了两年零八个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我头脑里永远也忘不掉,我是雷锋班首任班长,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雷锋精神传下去。”这是笔者一行采访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时,他说的一番话。 张兴吉,1941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蓬安县,1959年3月入伍,在沈阳军区工兵某团运输连二排四班服役,先后在该连担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1972年复员安排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