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我是一名退休职工,1956年来到兵团参加工作,内心对兵团的感情无比深厚。阅读《当代兵团》,我最喜欢的是"兵团档案"栏目,在这里可以看到兵团各项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到兵团的大事记。当看到"兵团档案"里刊登的兵团建设历程时,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自己的回忆就像期  相似文献   

2.
2001年11月我从北京大学来到兵团石河子大学工作。两年来,随着对兵团了解的加深,我对兵团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这主要是因为——兵团人保卫祖国的奉献精神令人振奋兵团的前身是解放大西北的人民解放军,这些军人为解放国土而进疆,为保卫国土而留疆。50年来,兵团人在戍守边疆、抵御外敌、平息内乱方面起到了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他们成为新疆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中流砥柱。兵团人终生定居边疆的这种持久卫国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其他省份或其他群体所没有的。兵团人建设边疆的拼搏精神令人感动兵团人不仅在解放西北,戍边保国上成为一代优秀军人。而且在铸剑为犁,"解甲归田"的生产建设上也是新疆的开路先锋。哪里环境最艰苦,条件最恶劣,哪就有兵团人开垦的足迹。他们  相似文献   

3.
《兵团建设》2012,(12):47
读者:我是一名在兵团生活工作了近40年的"五七工"。2007年,老伴退休,由于我没有生活来源,就回到了内地投靠女儿,户口也随迁了。2010年,我已61岁,兵团开始执行"五七工"缴费参保政策,我能否享受这一政策?编辑部:根据《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精神,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兵团第三代,身为一名兵团人,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在基层连队从事政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爱上了《当代兵团》。其中,我最喜欢"屯垦史话"栏目,它以真实的故事,赞颂了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且我还经常把里面的文章读给爷爷奶奶听,他们说:"这些文章写的就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如今,  相似文献   

5.
2002年,我随爱人从地方来到兵团工作。我从阅读宣传科科长给我的一本《兵团建设》开始,逐渐了解兵团。十年来,我对《兵团建设》的关注从未间断。《兵团建设》不仅使我对兵团的历史和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使我的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因为是在团场广播站工作,我总爱  相似文献   

6.
感动和骄傲     
2011年6月大学毕业后,我有幸成为一名兵团基层的政工人员,阅读《当代兵团》成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当拿到新一期杂志,我都会细细品读。读"屯垦史话"时,我体会到了兵团人创业时的艰辛,为兵团人迎难而上的精神而感动。读"特别观察"时,我又由衷地为今日兵团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正来兵团工作已有15年,接触最多的期刊是《当代兵团》。它是我思想上的指明灯,陪伴我走过春夏秋冬。《当代兵团》每期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大量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能力,丰富了我的人生。尤其是每期的"辉煌60年"栏目,让我了解兵团人在峥嵘岁月里艰苦奋斗、创造辉煌的历程同时,也给我巨大的勇  相似文献   

8.
【心语】5年间,我从一名志愿者到一名兵团人,我要感谢兵团这个火热的集体。我在兵团恋爱,我在兵团成家,我找到了一个陪着我吃面条的人,一个在我生气时会扮鬼脸的人,一个关心照顾我的人,一个陪我一起喜怒哀乐的人,我很幸福,也很知足,因为兵团不仅成就了我的事业,还给我带来了完满的婚姻。——王春英【故事】2013年6月6日,十师一八七团社区干部王春英与丈夫苟健朝参加了"青春梦·兵团情"西部计划10周年大学生志愿者集体婚礼,他们在声声祝福中圆了爱情  相似文献   

9.
正我1995年才随父母从内地来到兵团,对兵团历史知之甚少。这些年在团场工作、生活,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对"兵团精神"内涵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近日读到《当代兵团》新开的"辉煌60年"和"老兵列传"栏目,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了解过去的兵团,知道了今天的绿洲和良田,是由老一辈军垦战士用鲜血、汗水和青春  相似文献   

10.
回味面包屑     
去年,我到奎屯所属一个团队蹲点,该团的张政委早些年在南疆的一个汽车部队呆过几年,我也在南疆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当过几年秘书,闲暇时与张政委聊起在南疆工作的一些往事,说起南疆的话题也有很多,好像又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单位。一年过去了,很多交流的内容都已慢慢逝去,但唯独他的一次历险使我忘不了,他绘声绘色描述3个人同吃一小把面包屑的表情我忘不了……  相似文献   

11.
正翻开尘封多年的旧相册,一幅近50年前的老照片映入眼帘。那是1964年9月,兵团豫剧团在农七师二总场(今七师一二四团)支援"三秋"结束后拍的。每次看这张照片时,我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仿佛时光回到了当年。兵团豫剧团,前身为河南省民政厅童声豫剧团。1959年10月进疆后,改名为兵团政治部童声豫剧团(以下简称童声豫剧团)。当时全团81人,平均年龄只有15岁,是当时兵团最年轻的一个文艺团体。  相似文献   

12.
在基层学校工作了十余年,空闲时我常常喜欢阅读些报刊,而《兵团建设》可以说是我的最爱。通过长期阅读,无论是新闻写作还是政策理解,我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正如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所说的:"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可以感受到,这些年来《兵团建设》和我一样,都在不停地进步和改变。细细品  相似文献   

13.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4):5
十二年的陪伴三十四团读者郑春桥2001年,我从团工会调到宣传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次阅读《当代兵团》(原《兵团建设》),就被她那鲜明生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语言深深地吸引。后来每新到一期杂志,我总是第一时间阅读。不知不觉中,阅读《当代兵团》成了我的一种爱好。12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代兵团》一直陪伴着我。每一次读"最美兵团人"、"兵团先锋"、"屯垦史话"等新老栏目时,感动都会在我的心中涌动。这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一名政工员,读书看报不仅是我的工作需要,也是我的习惯。《兵团建设》一月两期,其中我最喜欢阅读的就是"兵团人家"栏目。它或讲述团场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或反映兵团普通职工群众的生活,配以生动的图片,让人记忆深刻。今年4月下半月刊刊登的《架双拐的"倔连长"》图文  相似文献   

15.
正2008年大学毕业来到兵团工作后,我才开始接触《当代兵团》,我很喜欢读杂志上的"屯垦史话"、"兵团档案"、"老兵列传"等栏目,老一辈军垦人那种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让我看完之后深受感动。上大学时,我曾独自背包走遍了新疆,很难想象如今富饶美丽的团场曾经竟是一片荒凉,几代兵团人用他们勤劳  相似文献   

16.
正我是一名基层单位的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原因,与《兵团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兵团建设》杂志每期都有精彩的好文章,让我读后有许多感触。杂志通过很多鲜活动人的事例,展现了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坚韧、洒脱、超凡的"兵"的意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感叹兵团的光辉历程和成就。很多政策解读、分析类的文章都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名基层政工人员,我的办公桌上常常摆满了各类报刊,但《当代兵团》总是摆在最醒目的地方。我喜欢读《当代兵团》刊登的人物故事,他们有的是屯垦戍边的典型人物,有的是不懈奋斗致富的种植养殖大户、农机大户,给我感动,同时也激励我要努力奋斗。我爱看人物故事,也爱记录周围的人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一名兵团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工作近8年来,即使工作再忙,我也要找时间有选择地翻阅一下党报党刊,《兵团建设》是必选之一。多年来,通过阅读《兵团建设》了解兵团的大政方针政策,新近发生的大事以及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兵团建设》也总是能够及  相似文献   

19.
怀着对写作的热爱,我走上了连队政工员的岗位。为了提高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会经常阅读《当代兵团》。杂志常常会刊登一些记者和通讯员采写的反映职工群众生活故事的文章,很有感染力,成为了我写稿"临摹"的对象。因此,我一直梦想着自  相似文献   

20.
1999年,我作为农七师宣传科科长代表荣幸地在乌鲁木齐徕远宾馆参加了《兵团建设》首发式。从首发式上得到的《兵团建设》创刊号,我至今还保存着。8年来,我不仅认真做好《兵团建设》的发行工作,还做到了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