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刘金英 《中国民兵》2014,(12):58-58
说起武强年画来,日常不过是城乡大众的生活装饰品,而在那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它却成了不可小看的杀敌武器。 河北省武强县是全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之乡,清末民初县城南关画业一条街尚有字号可查的年画作坊144家,周边68个村庄还有1000多个年画作坊,1937年9月日寇侵占武强后,烧杀抢掠,画店作坊和人民群众一样遭受到了灭顶之灾。许多珍品被日寇掠夺,许多画版被烧毁。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武强县是闻名全国的木版年画之乡,而与年画齐名的还有一位心系国防、情注武装的好书记——王世昆。他自担任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以来,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在推动武强经济建设跨越发展的同时,国防建设也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武强县的全民国防教育、民兵队伍建设和双拥共建等多项工作受到上级军地领导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的冀中根据地之所以驰名中外,是和当地军民的地道战分不开的。晋察冀的民兵们就是依靠这种纵横交错的地道战胜了凶恶的敌人,演出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斗争故事,被载人人民战争的史册。  相似文献   

4.
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 ,冀中军民在中共冀中区党组织的领导下 ,敢为天下先 ,不怕艰难困苦 ,不怕流血牺牲 ,在冀中平原大地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并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一二○师挺进冀中 ,增强了冀中的抗日武装力量 ,进一步巩固发展了根据地。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第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 ,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华兵 《华北民兵》2011,(3):66-66
麻田,位于左权县城南45公里处,为晋冀两省要隘之一,曾有太行山上"小延安"之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麻田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及八路军总部驻扎最久的太行山老革命根据地。镇南端的"总部大院"曾是当年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8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冀中地方武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发展起来的。1947年12月6日,以原察哈尔军区机关和冀中军区3个独立团、5个独立营为基础,在河北省定县正式组建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文年生、政治委员向仲华、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萧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军区部队组成的第7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7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批复同意晋察冀军区扩编方案,其中以冀中军区独立第9旅及军区所属各军分区的6个独立团组成晋察冀军区第7纵队,归冀中军区建制.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政治委员林铁、副司令员周彪、参谋长李波兼任第7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和参谋长,下辖第19、第20、第21旅,全纵共2万余人.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优抚制度是与"扩红"运动相伴而行的.为了促进"扩红"工作的顺利开展,苏维埃政府对军人优抚工作极其重视,制定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优抚法规体系,设立了党、政、军、民相互协调配合的优抚工作机构,构建了以土地分配、劳动力优待、生活优待为核心的优待制度,初步建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制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优抚制度不仅推动了"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优抚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保卫工作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各级党委、政治机关的领导下,坚持以"九条方针"为核心的防奸反特基本路线,"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基本方针、"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政策,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有效防范和打击了敌特分子的破坏活动,为建立和巩固解放区人民政权,保证部队纯洁巩固,保卫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非解放战争时期所独创,而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步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在河北省邯郸市党管武装工作述职会上,丛台区区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杨晓和同志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杨书记以"爱武强兵"的实践行动诠释了他对武装工作的真挚情怀,他本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8年度党管武装先进个人。心系人民子弟兵——拥军优属办实事"落实好拥军优属政策,为军转干部和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满足反"围剿"战争对兵员补充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开展了以"扩红"运动为主要方式的兵役动员。在各级兵役动员机构的高效运作和协调配合下,通过广泛建立和使用各种群众组织和半军事化组织,运用灵活的动员技巧,实现了苏区利益的整合,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也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兵役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借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兵役动员经验的基础上,兵役动员策略和方式更为成熟。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财产利益的再分配,赢得了汲取人力资源的合法性;通过"诉苦"运动对解放区民众进行情感再教育,为兵役动员进行了情感铺垫。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参军热情,轰轰烈烈的参军运动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确立,中国共产党被迫将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联美抗日"政策,改为"中立美国"的政策.在反对美国武装蒋介石集团,支持蒋介石利用内战消灭共产党,建立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针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反动性发动了强大的舆论攻势,同时,中国共产党又在对美进行政治斗争的同时,做好了美国直接出兵的军事准备与战略部署,从而极大地遏制了美国在解放战争时期对中国内政的武装干涉,为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对美斗争,表现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处理外交问题的卓越才能,对于当前的军事斗争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八路军驻各地办事机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八路军名义建立的办事机构,当前学术界通常将其简称为"八办"。绝大多数的"八办"由中共中央或中共中央局设立,并隶属于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通过直辖、责成中央局或中央代表代管等三种方式对"八办"进行领导与管理;其中驻有中共中央局和中共中央代表的"八办"在事实上起到了中共中央派出机关(中共中央局、中共中央代表)职能部门的作用;这些"八办"既是中共中央派出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共中央派出机关在国统区开展工作的掩护;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绝大部分"八办"事实上成为了一定区域内党组织的领导和联络中心,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嗨!”伴随着这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冀东平原人民群众创造的以地道战为主要斗争形式的敌后游击战闻名全国、享誉中外,在抗日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1939年1月,第120师主力从晋西北挺进冀中平原后,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3纵队兼)协同作战,连续挫败日军三次围攻。4月18日,第120师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判断日军可能在任丘、吕公堡、大城等据点日伪军配合下,对河间齐会地区进行"扫荡",遂决心集中所部7个团及冀中军区第3军分区部队围歼进犯日军。  相似文献   

17.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为战胜敌人的进攻及匪特顽等势力的袭扰,不断加强作战部队、地方武装及兵站自身警卫力量"三位一体"的兵站防卫力量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兵站防卫教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兵站线的安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防卫实践,对未来人民军队兵站防卫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在河北省沧州市党管武装工作述职会上,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刘俊义同志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刘书记以"爱武强兵"的实践行动诠释了他对武装工作的真挚情怀,去年,他被北京军区政治部表彰为"华北地区忠诚党的武装事业新闻人物"。心中有"责任"2008年5月,刘俊义从沧州调任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上任伊始的他,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不忘自己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的职责,专门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冀晋兵团、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华北军区第1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1944年9月,为了适应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需要,晋察冀军区成立了冀晋、冀察、冀中和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  相似文献   

20.
冀中,地处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沧州之间,千里平原,物华大宝,人杰地灵。周围有平汉、北宁、津浦、德浦、德石铁路、大清河、子牙河、潴龙河、永定河、拒马河纵横其间,公路干线四通八达。冀中抗日根据地作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认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英雄的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写下了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毛泽东曾亲笔题词,称赞冀中部队是,坚持平原游击战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①。聂荣臻赞誉冀中抗日根据地,为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开辟平原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