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秦川 《中国民兵》2007,(6):38-38
我是《中国民兵》的老读者,也是名业余作者。那是20世纪80年代,县人武部聘请我任民兵通讯员,部长王盛荣对我热情地说:“我在省军区政治部工作时,知道你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优秀民兵通讯员和业余作者,在1965年参加省军区‘四好连队、五好民兵’的征文活动中,你的诗词《玉楼春·库畔》经画家徐小昆配画后被评为优秀奖。”  相似文献   

2.
观念的错位     
去年《中国民兵》第6期刊登的《战场·靶场·市场》是一篇好通讯,文章不长容量大,在社会上引起反响,不少同志发出“感慨之谈”,我也很有“感慨”,也想发点“感慨之谈”。不过,我的“感慨”倒不是觉得当年叱咤风云的离休干部贾洪恩如今当上“摊主儿”,就是“扼杀” 和“贬低” 了一个“老战斗英雄的价值和作用”,更不是“感慨” 因为老英雄摆了摊儿,“将来发生战争还有何人来拚命打仗”,而是“感慨”于有的同志竟  相似文献   

3.
正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阅读《当代兵团》,时间久了,我也试着写一些诸如工作体会一类的"豆腐块",投给《当代兵团》编辑部。刚开始,稿子投出去后犹如石沉大海,让我很受打击。后来,一位老通讯员告诉我,要多阅读杂志,熟知栏目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才好中稿。于是我开始仔细"品读"杂志,体会各个  相似文献   

4.
文摘大观     
读书原是长寿方读书人在理性的引导下,获得了灵性、自由以及精彩的人生。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医愚”,不仅是医治愚笨,且可使人开朗、消怒和化郁,有延寿之效。“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我国自古就有杜甫之诗能解除病痛的传说,原因就在于“其辞意典雅,读之者脱然,不觉沉疴之去体也”。百岁诗翁葛祖兰曾说:“我的长寿之道就在读书与写诗,它使我胸襟豁达,心情闲适。”读书何以能够养生延寿?因为读书是一种涉及全身的活动,不仅有各种感官的参与,而且涉及大脑反射和意识活动。所以…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16日,平阳重工举办了通讯员培训班,本刊编辑部主任应邀参加与通讯员进行了交流,公司党委书记严景岩在学习班结束时说,“公司要发展,企业要和谐,都需要有一个友好的环境,宣传工作在新形势下显得尤其重要。每个通讯员要坚持多写、常写,这不仅是提高自己的过程,也是完善自己的过程。”学习班结束后,部分通讯员策划了一组稿子,本刊从本期起将给予连载。  相似文献   

6.
“老先生”实则不老,今仅三十有九。乃吾军校一队之长也。其身材虽非高大魁梧,亦非短小瘦弱。一米七零,相貌堂堂,实乃标准之男人也,既真诚又刚强,此吾队长之性格也。吾等顽皮弟子共送其雅号——“私塾老先生”。缘何?他精于学习训练,善于日常管理, 率领吾等争先有三老:一是老身手。先生热衷  相似文献   

7.
从1992年开始,我所在的湖南省宁远县人武部作出一项规定,凡是在党报党刊和军报“兵刊”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稿件的通讯员,均奖励订阅一份《中国民兵》杂志。我作为一个基层武装干部,因采写人武新闻“有功”,成为首批获此奖励的通讯员。  相似文献   

8.
《西南民兵》杂志1994年第9期刊登了冉鄂生同志撰写的《“老武装”也需要“新思维”》一文,读后颇受教育。我与枪炮打交道已有36年,其中从事民兵、预备役工作已有15年,也可算是个“老武装”了。在长期的武装工作战线中,深深感到我们这些“老武装”除了努力学习,更新观念以外,还应努力提高4种工作能力,以适应新时期民兵、预备役工作发展的需要。 一是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武装”长期在基层工  相似文献   

9.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06,(3):53-53
相聚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学员们的感受却是丰富的,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兵团建设》写意 7天里,我的笔触没有我的感受丰富,我想在《兵团建设》举办培训班的背后,蕴涵着丰富的“意”——关于兵团与团场,关于杂志与写作,关于编辑与通讯员……而《兵团建设》中美的细节就像一粒粒璀璨的珍珠。我把珍珠串成一个整体,以表达喜爱之情:《兵团建设》的《特别策划》让我们倾听《建设之声》,在《要事评说》中走进《建设专稿》细读《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新型工业化之路》。打开《文明窗口》,拉近《建  相似文献   

10.
我与《西南民兵》交上朋友,是因为我与一位较成功的通讯员闲谈时了解到:《西南民兵》不象有些报刊那样靠熟人和拉关系,只要稿件有价值、有质量,是很容易被采用的。当时我也不是搞政工的,只因有些爱好书法和写作,于是我就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想不到,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入伍40多年的老军人、老“政工”、老教授。也是贵刊的一位老读者。贵刊作为全军创办最早的政工期刊,为军队的全面建设特别是育人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远远超出了海军、超出了军队。所以,  相似文献   

12.
我曾看过一部叫《野战表》的话剧,现在,我也拥有了一块野战表。因为,我的老部队xx军在去年年底被裁撤前,给我们每个官兵都发了一块军表。这块军表的镜面内印有“xx军留念”这行宇,反面是质朴的“八一”军徽,环绕它的是让人心动的一句话——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xx军永久留念。这样的纪念表将被我和战友们永久珍藏。在老部队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残疾人,而且仅读了小学。我订阅《西南民兵》杂志已经10多个年头了,工作之余、生活之中,一拿起她,烦躁的心情就会平静,生活就会更加充实。通过读《西南民兵》,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成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名业余通讯员。年年被新闻单位、军分区、人武部等多家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如今,获奖证书和奖品有100多件。这些战绩的取得,都与《西南民兵》的指导帮助分不开。可以说,是《西南民兵》杂志改变了我这个残疾人的人生路,借此征文的机会,让我发自内心地道一声谢谢!谢谢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们。  相似文献   

14.
“没想到我的一句牢骚话,就使团队的文化生活有了这么大的改观……”近日,山西某预备役团司令部通讯员张凯兴奋地逢人便说。原来,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晚上,司令部通讯员张凯和几名战士正在俱乐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观看  相似文献   

15.
由于平时喜欢弄文舞墨,“豆腐块”时见诸报端,稿件一发不可收。近年来,先后在《西南民兵》等报刊用稿数百篇,多次立功受奖。前不久,又被贵刊评为“优秀通讯员”。大家都说我进步多了,我打心眼里高兴。高兴之余,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要特别感谢的是《西南民兵》。是您让我品尝到了稿件由“石沉大海”变成铅印的甘甜,是您让我消除了对编辑们“任人唯亲”的偏见,是您让我“痴心不改”恋上了写作之路,是您让我在写稿上稿中重新认识了自己。写稿并非一帆风顺,离不开编辑们的精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你瞧,每次被采用的稿件,不是标题,就是文章的内容,编辑们都要做不少的修改,改后的稿件确实会变模样,比原稿强多了,有时改一字就起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通讯员是杂志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和基石。根正才能苗红,是要求我们把握好舆论导向的正确性;根深才能叶茂,是希望我们通讯员能把《中国军转民》当成自己的家,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好。”这是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咨询部主任李伯亭在“《中国军转民》通讯工作会议”上欢迎与会代表的开场白。4月24日至25日,来自十大军工集团及下属企业、各省市科工办(委)的30余名通讯员欢聚在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畅所欲言,共商《中国军转民》发展之计。这次会议由《中国军转民》杂志社主办的,这是本刊创办5年来首次召开的通讯员工作会议。如何…  相似文献   

17.
“老抠”     
﹃老抠﹄刘松桃“老抠”姓李名浩,四川内江人,是我在军校就读时同窗两年的上铺兄弟。“老抠”在家排行老幺,上有五个姐姐和一个眼神不太好使的哥哥,父母均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实农民。因为家境贫穷,“老抠”的哥哥年过三十仍是光棍一条。“老抠”是他们村第一个考上...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优秀通讯员档案 我是从野战部队调县人武部工作的。刚到科里不久,上级机关要求“年度内要完成新闻报道省级2篇以上”的任务,我一下傻了一眼,这对我来说无疑是“逼公牛下崽”。  相似文献   

19.
编读相约     
尊敬的编辑部: 你们好! 我是一名复员军人,生活在吉林省吉林市,这里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经济不算发达,工资收入较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也放不下对《当代海军》的这份挚爱、总是期待着你们的成功,那就是我的快乐。 我热爱海军,订阅了三种海军杂志,朋友们说我的爱好是“穷花”。所以每当看完一种刊物,我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每次拿到《当代兵团》杂志时,我都会细细品读"兵团档案"栏目中的文章,认真记录栏目中的"兵团大事记"。众多的历史纪实事件反映了老一辈军垦人艰苦奋斗、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让我这个刚进入兵团工作的大学生由衷地感叹,今天美丽的团场绿洲来之不易!戍守祖国边疆,维护祖国和平统一,老军垦们的精神激励我做一个踏实肯干的兵团人,为兵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