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及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取胜后,日本开始跻身世界海上强国。尤其是在1905年5月27日的对马海战中,由东乡平八郎率领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以实战的方式证明了当时历史条件下西方“巨舰大炮”理论。日本为了进一步增强其海上实力,于1905年制定了“帝国国防方针”和“用兵纲领”,并在1909年形成了“八·八舰  相似文献   

2.
1944年8月19日夜,在中国战区的南海海面上,一艘日本海军的大型巡洋舰突然神秘地消失了。长期以来,日本海军舰船一直在这个航道上畅行无虑,如今一艘大型舰船一下子失踪,令日本海军百思不得其解。原来,这是当时驻华美军陈纳德将军派B—24  相似文献   

3.
今天已为人们所熟悉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07年。日本海军根据当时日俄战争经验,设想由8艘战列舰和8艘巡洋舰构成日本海上舰艇编队,赴海上第一线作战,与当时刚刚崛起的  相似文献   

4.
说起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对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许有人还不十分清楚,本文将作一介绍。日本帝国的旧“八·八舰队”1907年4月,日本海军提出:“根据帝国国防方针,海军为使主要假想敌国在远东不敢发动战争,平  相似文献   

5.
陈明 《国防科技》2008,29(2):81-85
“舰队决战思想”是日俄战争后日本海军的战略指导思想,直接改变了日本海军的发展轨迹。本文从本世纪初至二战时的日本海军装备发展着手,分析这一思想对日本海军装备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芦沟桥事变后第四天,1937年7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动员15个师团的兵力,筹集55亿日元的战费,由华北和上海两个方面发起对中国的全面进攻。8月13日,日本海军首先向上海发动进攻,国民党被迫进行了“八·一三”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上看,日本海军是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前半期世界海军中的一支强大的海军,在日本海军的发展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从日本人的角度看,它堪称为推动明治时代日本发展的第一实力主体。但是,日本海军的历史极其短暂,太平洋战争消灭了这支“帝国海军”。战后进行重建,发展到21世纪今天的日本海军,总人数约5万  相似文献   

8.
1895-1905年的日本海军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05年,日本海军在对马海战中大败俄国舰队,充分展示了日本海军过去十年转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时转型后的日本海军之所以将俄国舰队作为首选打击对象并予以摧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俄军一直在不断地对满洲和朝鲜进行威胁性侵犯,企图夺取该地区的暖水港控制权.  相似文献   

9.
通用驱逐舰沿革日本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极欲扩张海权,在华盛顿裁军会议前后曾制定“八·八舰队”建年计划,企图以8艘既有战舰和新造战舰与8艘既有战舰和改造巡洋战舰构成联合舰队战力核心,其后虽因关东大地震和发展舰队航空兵力的影响,未能最终实现。但“八·八舰队”的计划却在一些人的心中固定下来,从而,变成了日本海军巩固海疆的同义词。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为维持领海经济利益,并确保海上运输命脉,开始筹  相似文献   

10.
桦山资纪是日本海军重要将领,甲午海战时任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曾亲自策划和指挥了黄海海战。战后,晋升海军大将。1837年,桦山资纪出生于日本的鹿儿岛,成年后志愿从军。1871年升任陆军大队长,不久,即率  相似文献   

11.
1937年8月,入侵华北的日军以较小的代价占领平津后,准备进攻南口,沿平绥线进犯山西、绥远,其扩大侵略的野心暴露无遗.驻上海与之呼应的日军蠢蠢欲动,多次挑衅.13日,日军停泊在黄浦江上的军舰炮击闸北区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和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一部在上海八字桥附近交火,八年抗战中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淞沪会战由此爆发.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是日本海军组建50周年的“庆典年”,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海军将借50年大庆之机全面展示其50年处心积虑营造起来的“精强海军”形象.发展“外向型”海军。  相似文献   

13.
1905年,日俄海战,日本东乡平八郎海军上将指挥,全歼沙皇俄国舰队,使日本在远东获得海上霸权。 1916年,凡尔登战役,法国贝当元帅指挥,盟军阻挡了德军的总攻势,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现代舰船》杂志社首次推出《日本海上自卫队专辑》大型增刊,全方位大视野地展现日本海上战略、海军装备的演变和发展。本增刊全面介绍了日本海军上自卫队的作战主体——“八·八”舰队以及各型主战舰艇和飞机,内容客观翔实,信息量大,图片多,力求使读者以战略的眼光、全新的角度了解我们不安分的邻国——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向美国订购5艘"霍兰"潜艇并于次年组建第1潜艇队。以后,日本海军通过购买外国潜艇和制造技术逐渐掌握了潜艇技术,于1917年开始自行研制潜艇。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胜国,日本得到7艘德国潜艇,了解这些实用潜艇的构造对日本潜艇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军事战役战术指挥员素质对一场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中,清朝北洋水师以全军覆灭而告终,如此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清军的战役战术指挥员的素质同日本海军相比差距甚大.不仅在思想素质、军事素质、科文素质不如日本海军,就是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也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吞并了西太平洋德属马绍尔、马里亚纳、加罗林群岛,使日本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扩大为约4800公里。日本海军实力仅次于美英居世界第3位,一跃成为世界新兴海上强权,使远东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美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1922年在华盛顿签署的世界海军限制军备条约使日美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1923年,日本继1918年之后,对《帝国国防方针》和《帝国用兵纲领》作了第二次修改,正式将美国定为第一假想敌国。此后,日本海军据此制订了对美作战的详细计划,并疯狂扩军备战。为了应付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咄咄逼人的挑战,美国海军…  相似文献   

18.
1910年,日本帝国内阁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海军大将颁令,《海战要务令》正式施行。这是日本海军史上第一部正规的海上作战纲领。19世纪末,随着“明治维新”的推行,日本海军得益于西方先进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的引入、消化、吸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先后赢得了中日甲午海  相似文献   

19.
赵宇 《当代海军》2003,(10):14-15
1996年11月18日,日本海军战后最大的自称为“坦克登陆舰”的“大隅”号缓缓下水。该舰的建成,创下了战后日本海军舰艇史上数个第一:舰体长度第一;作战舰艇中标准排水量第一;在两栖舰船中,第一次采用隐形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上海沦陷后,溯江而上的日本海军舰队,先后突破中国军队在长江上设置的江阴、镇江和江宁三要塞区防线,进至南京下关江面,完成从长江水路对南京的包围。向南京进军途中,日本海军舰队协助日本陆军登陆长江北岸,并射击江面中国船只,封锁长江水路。临近和到达南京后,日本海军舰队向江岸及江面试图逃离南京的中国败兵、难民肆意射击,封锁了中国败兵、难民从长江逃离的通道。日本海军舰队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有关该课题的研究应该得到学术界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